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把握六个关键,让新闻故事讲得更好

时间:2024-04-24

□ 文/梁俊明

一、人物的普遍性:深入生活发掘身边的真善美

记者讲故事是新闻报道,绝非文艺创作,这就意味着故事首先要符合新闻的定义和要求。广西桂林市兴安县乡村医生谢序忠、谢本合父子是2013年度全国“最美乡村医生”获奖者和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父亲谢序忠自学成才,常年免费给村民治病。为了更好地接替父亲,儿子谢本合到医专学校系统学习,子承父业守护深山百姓健康,他随叫随到,从不计较报酬。记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宏观主题落实在谢氏父子平常质朴的生活故事中,令人可亲可信可敬。通过中央电视台的报道,父子俩的故事广泛传播,成为社会各界学习的榜样。

二、细节的独特性:人物性格表达的点睛之笔

细节是塑造人物性格、展示特定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细节还原来表达所要报道的新闻事实,让受众身临其境,故事才能讲得丰满可信。讲述上海21岁女孩扈晓静照顾瘫痪养母12年心路历程的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一段母女缘 一生守护情》,有一处深刻的细节描写:扈晓静10岁时,从邻居那里意外得知,妈妈不是她的生身母亲,邻居对她说,“其实小小年纪完全可以不用担这个责任。”后来在一次闲聊中,扈晓静知道被母亲捡到时,自己还患有斜颈,是母亲多方打听,找到了一位老中医,一次次地抱着她接受推拿治疗。扈晓静以回溯对比的方式使细节描写丝丝入扣,将两个不同性格特点的人物表达得入骨传神。

三、环境的趋同性:受众的共鸣聚集社会正能量

不同于文艺创作中强调的典型环境,记者讲故事归根结底是新闻报道和传播,所以这个环境最好不要奇异特殊远离受众,应是与受众息息相关紧密相连。2014年3月,一场以“我陪妈妈看春天”为主题的大型孝行公益活动在桂林市拉开大幕。这个历时两个多月,有两千多个家庭、上万人参与活动,起源于《桂林晚报》刊登的名为《推着妈妈看春天》的故事:母亲赵承泽得了脑血栓,出门必须要人用轮椅推着。女儿刘希苑工作忙,赵承泽很想出去看桂林的春色,但她担心拖累女儿。刘希苑读懂了妈妈的心思,推着轮椅上的妈妈走进了春天里的油菜花海。“我陪妈妈看春天”活动通过个体传达共性,营造趋同环境。

四、内涵的时代性:核心价值观要与时俱进

记者要善于挖掘蕴藏在故事里的时代特征,突出人物的个性色彩,弘扬先进的时代精神,才能更好地感染激励受众。《桂林广播电视报》记者在讲述广西道德模范陆华老师的动人故事时,既挖掘陆华身上具有的所有优秀教师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职业共性,又着重凸显他与时俱进甘当留守学生“代理爸爸”的独特个性,将一个关爱留守学生的乡镇教师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受众面前。

五、情节的连续性:新闻故事在延续中升级传播效果

新闻报道有时效性要求,而故事却处在长时间的发展变化中,因此记者要有追踪采访报道的意识,注重新闻故事的延续递进,将其演绎成如电视剧一般具有情节的连续性。2014年5月,北京12岁的患者小包因心力衰竭,急需心脏移植;脑死亡的21岁广西青年小叶在解放军第181医院无偿捐献心脏等器官。为了这颗凝聚生命希望的心脏在有限的存活期内完成护送移植,桂林和北京两地的医院、机场、航空公司、警方、急救机构等,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桂林日报》刊发的深度报道《4小时,一颗滚烫的“爱心”从桂林飞抵北京》感人至深。大爱接力的故事没有结束,2015年2月,同样在解放军第181医院, 31岁的乡镇教师蒙瑞江病逝后捐出了肾脏、肝脏和一对眼角膜。仅仅在3个月前,蒙瑞江曾接受过别人捐献的肾脏移植手术。这是我国首例公民逝世之后,受捐移植的器官再捐赠手术获得成功。

六、情感的平等性:引导同理心注重人文关怀

记者注重引导受众同理心的意义在于能够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摒弃老套廉价的煽情,不渲染受众的同情怜悯和当事人的感激涕零,从而获取一种平等的情感沟通方式,凸显人文关怀,不仅关注人的生存状态,更要维护和尊重人的权利与尊严。2015年初,桂林“坚强姐”胡凤莲的事迹占据了腾讯、新浪、搜狐、凤凰等主流网站,受众从胡凤莲“不靠天不靠地,要靠自己挣生活”的故事,领悟到关爱残疾人的要义在于平等,只有把残疾人当正常人对待,欣赏钦佩他们的奋斗精神,才能激发他们的自身潜能,赢得社会的尊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