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 文/张笑峰
编者按 如何看待记者这一职业、这份工作,决定了媒体人对待它的态度,也会决定最终的职业成就。阜阳广播电视台记者高思杰,是一个珍惜新闻记者工作机会的媒体人,即便家庭、生活困难重重,也绝不言弃。在一些媒体人阵脚不稳、心思慌乱的当下,他依然努力向前。这种“不问收获,只问耕耘”的精神,正是新闻事业需要的,也是他取得成就的关键。
作为和高思杰相识12年的朋友,我认为他被推选为安徽省宣传文化系统的典型模范人物,是对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基层电视工作者的充分肯定,也是激励和鼓舞更多的新闻人坚守新闻理想、锤炼专业技能,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在时代大潮中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为时代发展和人民群众鼓与呼的最好方式。
12年来,几乎每一次和高思杰见面,都是在新闻现场。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和高思杰第一次见面的场景。那是2003年的7月初,淮河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面对不断上涨的洪水,淮河王家坝闸连续两次开闸泄洪。我是在第一次开闸以后连夜赶到王家坝的,当时高思杰已经在位于王家坝闸的淮河防汛指挥部连续工作好几个昼夜,作为基层电视台记者,既要拍摄又要写稿,还得协调对接省台、中央电视台来的记者。白天,他在行蓄洪区和河堤闸口上奔波,顶着烈日拍摄新闻素材,中间还得一次一次往返几十公里回阜阳电视台传送新闻;晚上,就在防汛指挥部狭小的值班室挤着勉强休息一会儿。这样的节奏,在我看来简直不可思议,而高思杰一干就是半个多月。
而这种场景,在后来的日子不断重演。这12年来,我与他的见面不是在防汛抗洪时的淮河岸边,就是在人潮汹涌的春运车站,不是在麦浪滚滚的田间地头,就是在抵御手足口病的隔离病房,而他每次给我印象最深的都是高大瘦削的身影,始终奔跑忙碌的步伐和一条又一条发往省台、中央电视台出新出彩的新闻稿件。
□ 高思杰采访春运。(作者供图)
参加新闻工作18年,高思杰每年在中央电视台、安徽广播电视台发稿200条以上,多的年份达300多条。其中,有73件电视新闻作品获得央视“通联好稿奖”“安徽新闻奖”“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等奖项,仅2003年度就获得包括两个一等奖在内的8个省级奖项。不仅如此,高思杰还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4篇,并获得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首届安徽省道德模范等国家和省、市级荣誉称号37项。
作为一名市电视台的外宣记者,一名基层电视工作者,高思杰为什么能够获得这么多的成就?在全国广播影视系统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央视主持人张越如此解读高思杰:“我们搞电视的常常会发愁,我没有选题,没得可拍。高思杰这么大的发稿量,天天好几条,他怎么就有得可拍?我觉得对你拍摄的这片土地、这群人,你得在乎他,你有兴趣,你关心他们,他们的苦乐问题你都放在心里,你就有话可说。”新闻工作能不能做深入、做扎实,在于心中有没有装着老百姓。围绕老百姓的需要干事,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双脚沾满泥土,才能写出群众的心声,才能拍出大地的变迁。高思杰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基层电视记者,由于所供职的媒体平台所限,加上薪酬待遇微薄,有的人很难把新闻工作当做一份事业去热爱。而高思杰则不然,在他看来,一个从农村出来,师范毕业的孩子,能有机会成为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为宣传家乡贡献力量,是自己最大的幸运。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阜阳给外界留下了不少负面印象,高思杰作为土生土长的淮河儿女,他觉得宣传好阜阳,展现阜阳的正面形象、正能量,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高思杰在跟我聊天的时候曾经说过:“面对挑战,国家公民、共产党员应把国家兴亡、党的荣辱扛在肩上,新闻记者应把媒体的生存发展、区域的跨越赶超扛在肩上,做到平时工作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完成重大任务能带起来。”
高思杰刚做记者不久,一次去阜南县柳沟乡采访,接触到一位老教师。他早年在部队时因为防汛立过功,退伍后回到家乡小学当民办老师,白天代课,晚上义务看护学校。转为公办教师后,工资也够高,应该可以过上不错的生活。可是,他去采访时却看到这位老师的午饭竟然是前一天剩下、黑乎乎的面条汤。原来,老人家一生没有成家,清苦一辈子,却把自己的工资和精力全部用在了资助村里的6名孩子上学上面。采访结束告别时,平生第一次接触记者的老人竟问要不要给高思杰拿两个茶钱。
离开老人后,高思杰想了很久,是这个行业出了问题,还是社会出了问题?从那以后,他下定决心:要做一名干净的记者,要做一个清白的人,让自己的心跟老百姓贴在一起,为基层百姓抒情、书写、抒怀。
高思杰的家乡在阜南县朱寨镇三河村,处于淮河人工支流小运河沿岸,每每淮河涨水总会受影响,多少次逃水灾。“我就是一个在水里长大的孩子。灾区的人民,于我而言都是像亲人一样熟悉的人。”
2003年7月,淮河暴发特大洪水,高思杰参与到这次重大事件报道中来。浊浪滔天的洪水之中、紧张恶劣的环境之下,高思杰在工作之余不断思考——怎样才能将灾情更好地传递出去。
一个偶然看到的情景引发了高思杰内心的震动。刚到救灾一线的那个夜晚,当疲惫的人们纷纷睡去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的高思杰决定到群众安置区看看。一排排临时搭建的帐篷之中,一对母女吸引了高思杰的目光:撩起门帘的帐篷内,年轻的母亲正在收拾匆忙搬迁带过来的物品;年幼的女儿侧身熟睡在凉席之上,大腿到膝盖的位置上,密密麻麻趴着数十只蚊子……
“我心里瞬时就不是个滋味。我也刚刚有了一个女儿,同样是孩子,她怎么遭了这么大的罪?”高思杰说,就是在那个瞬间,他决定要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将灾区群众的情、群众的难更细致地记录下来。
坚守在灾区的17个日日夜夜中,他用镜头记录下了《生活之舟送货忙》《救灾公示暖民心》《借粮卡:淮河濛洼灾民的粮袋子》等60多条稿件。其中,《救灾公示暖民心》一稿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播出,把灾区的民主之风、政府关爱传递给了亿万观众。
干起工作风风火火、帮助他人从不犹豫,可每当提起家人,高思杰却沉默了:太多太多的愧疚,让他不知从何说起。
多少年来,为了工作他不得不做出舍弃。2003年抗击“非典”40天,近在咫尺的妻子女儿他一次也没顾得上看望;2003年抗洪救灾17天,刚满周岁的女儿腹泻严重,他没顾及照看;2007年抗洪抢险32天,妻子出差在外,77岁的老母亲一个人生病在家,他挤出时间去药店抓了中药,却一直没顾上去取……
有人曾这样劝高思杰的母亲:“去别的孩子家住吧,别呆在高思杰家了,他根本不管你。”可老人却这样说:“不图他能照顾我,只希望我能帮他们多分担一些。”知道儿媳经常加班,高思杰的老母亲怕儿子吃不上饭,一直不愿意到别的儿女家里住。
每当想起这些,高思杰总觉得很心酸,感觉对不起家人:“他们是我最亲最爱的人,我也想多陪陪他们。可我肩上的担子太重,为了更好地宣传阜阳,我必须一有线索就出发。”
没能抽出多一些的时间陪陪女儿,是他一辈子最后悔的事情。
高思杰曾是个幸福的爸爸,这些从过去女儿写给他和爱人的信中便可以看出来。然而,幸福总是太短暂。2014年12月7日,脑干肿瘤、丘脑肿瘤等字样先后出现在女儿高雨桐的病历上。为了寻找生命的奇迹,高思杰和爱人带着女儿从阜阳到上海、从上海又辗转到北京求医。但高雨桐一天比一天虚弱,从不能走路、不能吃饭,到不能说话,再到最后无法自主呼吸……
“爱让我们懂得付出,让我们给予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爱的力量!爱使迷途中的人获得希望,使黑暗中的人重现光明,使沙漠中行走的人找到水源……”这是小雨桐作文中的一段话。高思杰说,爸爸妈妈留不住女儿的整个生命,他们替女儿选择了延续和奉献——专家组确定高雨桐脑死亡之后,高思杰夫妇同意在2015年2月14日,这个充满“爱”的日子,捐出女儿的肝脏、肾脏、眼角膜,用以挽救别人。这就是女儿说的“爱的力量”。
2月15日下午3点多,小雨桐捐献的眼角膜分别移植给来自枞阳、桐城的两名患者,手术很成功,两名患者重获光明。几天后,小雨桐捐献的肾脏又成功挽救了两名重症患者,生命在大爱之中得到了延续。
我本来以为,家庭遭受了这么大的不幸,高思杰会因为现实的残酷而有所退缩。可最近,与高思杰通电话时他告诉我,已经投入到了工作中,关于现代化农业,关于今年春运新变化,已经做了好几个新闻策划,提供给省台、央视。我问他:“你不觉得累么?”他说:“一个电视人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就不会累”“为了发展而奔跑,因为奔跑而幸福!”
高思杰就是这样坚持不懈地耕耘着、奋斗着、奉献着。2007年11月,经安徽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推荐,高思杰作为全国地市级以下唯一一名基层记者,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确定为8名报告人之一,参加了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的“激情奉献——2007全国广播影视系统先进事迹报告会”,他的先进事迹感动了中国。2008年,先后获得“全国广播影视系统先进工作者”“安徽省优秀青年”“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安徽省十佳青年新闻工作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