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 文/何 立
地方媒体的经济报道是给普通受众看的,重点要解决的就是通过有效方法实现对经济问题的解构和解读,把相对专业的经济问题转化成相对通俗的社会问题和公众话题,只有这样,才能把握重点,掌握平衡,做活做好本土经济报道。
经济现象是经济报道的切入点,而背景则是经济报道的着力点,通过对经济现象之背景的挖掘铺述展示,可以让经济报道由表及里,从骨感到丰满,从数据到事实,从现象到原因,从而增强人们对于经济现象的了解,从更深层次认知经济问题。
经济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司空见惯,物价涨跌,股市变动,商场竞争,水价调整,茶米油盐等等,都是媒体应该关注的报道题材。但长期以来,诸如此类的报道往往流于表面,止于现象,缺少对相关问题的背景探究和深度解读。比如一些地方媒体每月必报的“CPI”的报道,最常见的报道样式是:某月我市CPI同比上涨百分之几,环比涨几成。
像这样的经济新闻,腾讯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梦幻写手)也已经可以操作。比如其“执笔”写出《8月全国CPI涨2%》。虽然这则经济报道传达的数据信息非常丰富,但通篇数据的罗列让人目不暇接,而又有几人能够看懂数据背后的经济关系呢?这样的物价数据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又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形势呢?对于普通百姓是如何感同身受的呢?你我在物价涨跌的过程中又发挥了什么作用呢?这一系列问题其实更需要新闻采编人员去作出解答,也就是说,要挖掘展示经济现象中“前后相关的信息”和“各种连带的经济关系”。
在类似的经济报道中,现象和背景相比,仅仅处于发端和从属的地位,是一个切口和契机,真正着力点应该是“背景”,也是新闻价值和百姓关注所在。同样在有关“CPI”的经济报道中,《扬子晚报》有一篇写法独到的新闻作品《番茄炒蛋要多花1块钱》,该文以最家常的番茄炒蛋为例,说明7月与8月的物价差别与高低。解读了CPI变动与百姓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产生的影响,看得见,摸得着,堪称独具视角的经济新闻佳作。
事实和结论一脉相承,事实是结论的基础,结论是事实的总结,但在一些经济领域报道中,应该重事实,轻结论,多说事实,慎下结论,善于用具象事实实现对抽象结论的解读。
当下,各地楼市遇冷,未来走向引人关注。纵观各媒体报道,不外乎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政策资讯;二是行业大腕或专家学者对楼市的走向判断分析;三是阶段性的房产交易情况和涨跌指数;四是围绕房市变动发生的动态事件。对于地方媒体来说,组织刊发有关当下房地产市场现状和走势的新闻,具有先天的弱势,首先是专家资源不够强大,其次是政策资源不够权威,第三是报道的视角很难宏观。所以,当面对这一新闻选题时,最好的表达就是建立在调查基础上的事实呈现,而不是试图得出有关房地产市场的所谓结论。媒体可以安排记者以购房者的身份体验一手房和二手房买卖情况,看优惠幅度有无变化?推销者的态度是否急切?还可以海采调查消费者的购房心态,以多维度的事实呈现反映当下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从而让观众自然而然地形成自我判断。
很多地方媒体所呈现的关于房地产市场的报道,多是所谓专家、业内人士的空洞评判,貌似有理有据,实际不着边际,很多媒体长期以来追随所谓的专家言论,反而成为一些“房产大鳄”的“传声筒”,回过头来看,靠谱的又有多少呢? 只是让无数消费者挟裹在无边的舆论风潮中无所适从。尊重事实,调查好事实,反映好事实,是媒体的基本准则,比告诉观众一个所谓的“涨与跌”的结论显然更负责任。谁能在经济现象中抓取最全面、最深入、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谁就会做出最有力的经济报道。
经济领域的现象和问题带有很强的专业性,传达的观点和道理相对生僻晦涩,枯燥难懂,但经济问题的神经末梢直接关乎人的命运,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好经济现象中人的故事,更利于讲好经济现象中的道理。
“华尔街日报体”的核心就是找到人物,讲好故事,借人言理。面对扑朔迷离的黄金投资市场,《都市快报》曾有一篇成功的经济报道 《一位杭州大妈的黄金投资史 见证金价一年来的跌宕起伏》。在黄金投资市场,投资者的命运和金价的涨跌产生了如此紧密的关联,金价细若游丝的变动都会牵连投资者的神经,而投资者的一举一动都成为黄金市场变动的映射。所以,讲消费者的故事,即是讲经济的道理。
需要注意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任何经济问题都会和普通人产生关联,关键是找准人、找对人、找典型的人和有故事的人,并且要善于用生动活泼、丰富细腻的细节和语言讲好故事。
“一带一路”是重大国家战略,万众瞩目,面对这样的宏观经济报道命题,地方媒体如何“落地”?金华当地主流媒体精选事例,讲好故事,选取了一批本土企业在东南亚、中东、中亚的“芝麻开门”的掘金故事,再现了“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在八婺大地的生动实践。这精辟阐述了“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不是遥不可及,而是近在咫尺;不是一出独脚戏,而是一台沿线国家的大合唱。其中,《金华日报》人物通讯《马文兵:闻香闯丝路》中写道:“当年阿拉伯商人行走在古丝路上,驮着印度的香料来到中国,换走丝绸和瓷器。曾在沙特阿拉伯求学6年的马文兵坚信,香水是具有传承性的,如今的他沿着新丝路,将这股熟悉的味道又带到了中国……”读了这篇报道,人们仿佛看到了本土企业家新丝路在传承香水中不断延续的轨迹,展示了他们在国家发展大战略中奋斗经历。
□ 本文作者何立(右)与浙江省金华市市长暨军民就“金义综合保税区”开发建设进行采访交流,通过生动事例和通俗话语,宏观和微观相融,让相对重大的经济话题实现“软着陆”。
事实上,讲述老百姓的故事,在民生新闻中已成常态,但在经济报道中尚属寥寥,因为,讲好经济问题中人的故事,显然难度更大,更难以掌控,但作为改善经济报道形态、提升报道质量的有益途径,值得好好探索。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宏观的重大经济议题层出不穷,但作为地方媒体,缺少对重大经济问题的话语权和解读权,就应该以小切口、微视角,有效实现宏大主题的微观叙事。
宏观的经济议题事关国计民生,从国家层面会有经常性的变动和调整,这些都属于经济报道范畴。对于地方媒体来说,这些大的经济话题也是广大基层受众关注的焦点所在。不能否认的是, 央媒以其平台优势占有了这些宏观经济话题的发布权和解读权,而地方媒体面对宏观议题,不能无视更不能失声,而是应该以微观切入宏观,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变化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实质性影响。
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各大媒体围绕背景、原因、影响、趋势等做出大量的宏观经济报道。这些站在一定高度、视野广阔、解读深入的经济报道为广大受众厘清了事件脉络,阐明了前因后果,解读了经济现象,是经济报道的宏观之作。但从地方媒体的角度,对于油价下跌这样的经济新闻命题,就应该从微处着眼,小处入手,深入浅出,细致解读。油价下跌,受益的首先是消费者,那么,普通的私家车主究竟每月省了多少钱?其次是相关行业,出租车和物流业会受到何种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到政府对相关行业的政策调整,出租车燃油税会取消吗?在油价持续下跌的大趋势下,民营加油站扛得住吗? 与汽柴油相关的那些生产领域会有什么利好?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宏观和微观,是观察事物的两种视角,微观视角也不排除宏观把握,宏观关注也可从微观介入,宏观和微观,不是对立而是并存的,是相辅相成的兼容关系,宏观和微观只是不同媒体的侧重和取舍而已。
总之,经济报道不能居高望远,要更接地气;很难宏大叙事,胜在鲜活事例;不求理论有多高深,一定要讲好故事。地方媒体在从事经济报道时,一定要立足实际,遵循规律,充分发挥特长,做出最有特色和平易近人,百姓爱看易懂的经济报道。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