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周莉娜 高宇峰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科层组织结构的消极面日益凸显,从而产生了立足于后现代哲学的后现代组织。班主任可根据后现代组织理论,解决相应的管理问题,并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后现代组织理论;班主任;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7-0078-02
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曾经兴盛一时,且在学校管理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管理方式逐渐力不从心。后现代管理理念应运而生,其能指导中学班主任进行角色的转换。
一、后现代组织的产生背景及概念
1.后现代组织的概念
后现代主义学者格林菲尔德认为:后现代组织是一种柔性组织,柔性意味着敏捷性、流动性、人文性;后现代组织是复杂性组织,具有一定的“非理性”和“不确定性”;后现代组织是一种学习型组织,组织所处的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所以组织需要具有持续学习能力以使组织得以存活,成员价值得以体现。
2.后现代组织的产生背景
后现代组织是与现代组织相对的一个组织形式。现代组织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了高度集权的、具有明显层级化的组织结构,马克斯·韦伯将其称为“理性科层制”。关于科层制组织及其相关理论的评价,主要指向人事制度的僵化,形式主义、等级制的登峰造极,对组织成员的生存价值的视而不见以及将工具理性和效率主义发挥到极致等。最为严重的是,现代组织忽略了组织成员个体价值实现的需要。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趨势的日益加强,科层组织结构的消极面日益凸显,全世界范围内的组织变革风起云涌,进而产生了立足于后现代哲学的后现代组织。
3.现代与后现代范式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理查德·L .达夫特将现代组织的特征和后现代组织的特征进行了明晰的比较。
二、中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整齐划一,忽视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也就是说,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别。然而现实情况是,科层制度强化了学校管理的“确定性”,学校组织结构的固化,滋长了学校成员的惰性,弱化了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只是一味强调保持理性对学校组织管理的重要性。诸多学校采用统一的标准指导教育教学管理,严重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2.重视科学理性,忽视人文价值
近年来,“量化管理”一词在中学管理中频频出现。对中学教育管理工作的评价是通过量化管理情况来实现的。比如,评选“优秀班级”,则需通过多项数据(教室卫生得分、包管区卫生得分、宿舍管理得分等)的对比。评选“优秀学生”,则需将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等量化为不同的分数,并参考一定的系数。这样评比,非常科学,十分理性,但缺乏人文主义关怀的深刻内涵。
3.重视当下成果,忽视长远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应强调慢工出细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有一句教育名言:“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农业主要是栽培作物,农作物是有生命力的,有其独有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农作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是人力无法彻底改变的,因此种植农作物讲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三、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1.由限制型向促进型转换
在后现代组织中,组织结构日益扁平化,因此绝对权威失去了生存的土壤,领导便不再意味着绝对权威。同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角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拉拉队长”。班主任需要和班级学生做好沟通工作,触及他们的内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科学习热情,而且能给予学生深切的人文关怀、塑造学生美好的品德。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位叫小成的男生,是教师眼中的“坏孩子”。染发、打架、谈恋爱,有极强的叛逆心,把教师的话都当成耳旁风。他的父母忙于生意,无暇顾及他的教育,只是每周给他足够的零花钱。笔者看得出,这样的学生,接受的肯定是家长简单粗暴式的管理。经过多方打听,情况果真如此。笔者心中有这样一个教育观念:教育这样的学生,宜疏不宜堵。小成有个爱好,就是打篮球。为了篮球,他可以废寝忘食;为了见到心中的篮球偶像,他可以坐十个小时的火车去观看比赛。笔者便充分利用这一教育契机,邀请他一起观看NBA现场直播,一起观看“篮球之神”乔丹的成长纪录片,使其充分意识到:各行各业优秀人士的成功,离不开自身的天赋,更离不开后天的积极努力。后来,经过长期的努力,小成基本上改正了身上的不良习气,成了一名乐观开朗、严谨自律的阳光少年。
2.由说教型向感染型转换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理查德·L .达夫特在将现代组织的特征和后现代组织的特征进行比较后指出:现代管理的指导原则是“家长制”,后现代管理的指导原则是“人人平等”。“家长制”的一大特点就是“说教”。“说教”可以解释为:生硬地、机械地空讲道理。教育家柯岩指出:“惩罚和空洞的说教都是教育无能的表现。”部分班主任将教育这项极具创造性的工作,变成了简单机械的劳动,从而使得教育枯燥无味、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说教并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教师应该放下身段,主动积极地去了解学生,知其所想、知其所好;充分利用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手段,使教育变得富有情趣和生活气息,使学生亲之、爱之。
特级教师张万祥建议:有时在班会课上,班主任要“少谈大道理,多讲小故事”;有时一个精彩的故事可能胜过千言万语。具体而言,要以德育故事为载体。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导教育者要善于运用德育故事,且认为“童话是思想的摇篮”。当代青少年具有“不轻信权威,不轻易服从”的特点。不少学生不能深切体会他人的艰辛付出,不能常怀感恩之心。对于这一点,笔者一直想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只是苦于没有较好的方法,直到看到了张万祥老师的理论,便决定做一番尝试。《读者》中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就常怀感恩之心。据说有一次家里失窃,许多东西被盗,罗斯福的朋友听说后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在某次班会课上,笔者就将这篇文章分享给了学生。故事虽短,但却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之后有学生在周记里写道:“人不感恩,与蝼蚁无异;伟人尚有感恩之心,更何况我们平凡人?我们要用感恩的心,去发现身边的美。”
3.由专制型向民主型转变
在现代组织中,计划决策由管理者完成;而在后现代组织中,每位组织成员都能参与计划决策。传统的班级管理,一般由班主任负责制定规则,而学生只需乖乖遵守,这种管理方式与“民主”二字相去甚远。现代新型班主任不是“警察”而是“导师”;要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要使得学生有班级管理积极性。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教育的成败。”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尊重,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参与身边的事务。
教育家魏书生在《魏书生与民主教育》一书中提到:班级管理,需要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近几年的班级管理中,笔者将魏书生老师的思想作为指导方针。开学初期,笔者会让学生共同探讨、制定班级公约,且明确每个班级管理环节的学生负责人。学生摆脱了依附心理、逆反心理后,能够极大提高学习积极性。只有学生逐渐走向自觉、走向成熟,班集体才能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思想重视教育管理过程的价值性甚于事实性,强调教育组织的主体性甚于客观性,强调教育管理知识的多元性和发展性甚于单面性和静止性。”中学教育教学管理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后现代组织理论给中学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 參 考 文 献 ]
[1] 伯克.组织变革: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 冯周卓.走向柔性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 米勒.管理困境:科层的政治经济学[M]. 王勇,赵莹,高笑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 罗斯诺.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M]. 张国清,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5] 刘小倩. 论后现代管理观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启示[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6] 刘晓善.后现代组织理论研究综述[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55-59.
(责任编辑 农越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