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吴晓宏
[摘要]物理学科是初中阶段学生新接触的学科,其授课的形式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区别。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有理论知识的介绍,还加入了大量的物理学实验。文章阐述在初中階段,教师应该如何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20)21-0065-02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的重心发生了转移,由只注重应试能力的培养转变为应试技巧、核心素养双线发展的模式。而为了迎合这一改变,物理实验课程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针对目前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教育工作者要进行仔细的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此来提升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效率。
一、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新课改中已经明确指出,教学工作要围绕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任务展开。对于物理科目而言,学生要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除了不断夯实物理基础知识,还要拥有很强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动手能力”。同时,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单靠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结合大量的实验。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一方面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对书本上的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逐渐培养对于学习物理的兴趣。从长远上来看,这对初中生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二、初中物理实验中的问题
(一)缺乏实验器材
虽然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一些问题。缺乏实验器材就是一个很典型的问题,由于实验器材的缺失,无法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实验的过程当中,很多实验只能由教师演示,学生通过观察来获得信息,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参与感。有些比较复杂的大型实验,也因为实验器材的缺失而无法在课堂中进行展示,教师只能通过口述或者是播放演示动画的方式来对实验进行讲解,这样的授课方式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初中生无法亲手操作,对于实验的理解会存在不透彻的地方,不利于其动手能力的提升。
(二)对实验课重视度不足
除了实验器材短缺这一问题,对于物理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足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从学校层面来说,校领导对于物理实验的认识不足,片面地认为物理实验课只是物理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因此在物理实验场地划分、人员配备以及器材维护补充方面都缺乏相应的管理,让物理实验课流于表面,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一部分教师认为物理实验花费的时间过长,而且对解题技巧的提升没有明显的帮助。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随意压榨物理实验课的时间,将本该进行的物理实验改为随堂测验以及知识复习等内容,初中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其综合能力也无法提升。
三、物理实验教学优化措施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想要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效率,就要从教学工作的源头人手,纠正以教师为核心进行实验教学的错误方式,将教学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一方面教师要注意调动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设立教学情境或者是设计问题的方式让初中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实验中来。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增加初中生参与物理实验的时间,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是由教师带领学生按部就班地做实验,而是要鼓励初中生自己去探索实验,通过对实验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反复观察与研究,对物理学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
这里以九年级上册中的《杠杆》一课为例,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抛出一个问题,比如说“同学们在起瓶盖的时候都使用什么工具?用它为什么比徒手轻松?”这一问题中涉及的就是有关省力杠杆的知识。初中生带着这个问题进入实验环节,就可以更好地将杠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此外,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教师要准备数量充足的实验仪器,如果学生的人数太多,也可以进行简单的分组,让几名学生同时进行实验。教师可以将支架、杠杆尺、砝码以及测力计等工具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行按照实验步骤来组装与操作。这样的授课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主导课堂的乐趣,对于自信心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二)运用分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法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升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通过合理的分组以及对于研究课题的精心设置,可以让初中生充分交流,深入了解所学的知识。教师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分组的方式,在进行分组工作的时候,要根据班级的人数以及实验器材的数量来进行灵活的调整,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4-6人为一个小组的模式。另一方面,对于小组成员的挑选,教师要进行仔细的斟酌,通过平时的观察,教师对于每名学生的基础情况都会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就要将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不好的学生进行综合调配,让每个实验小组的能力尽量均衡。这样的分组方法在保证了实验课教学进度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这里以八年级下册中的《牛顿第一定律》一课为例,在进行经典的“斜面小车”实验之前,教师先要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分组,并且在每个小组中委任一名学生为组长。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斜面小车实验,通过对小车运动轨迹的观察与记录,初中生会发现物体运动的状态并不需要持续作用力来维持,此时就会产生一个疑问:维持小车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在提出了问题之后,学生开始尝试进行小组内部以及小组之间的讨论,通过细致的讨论以及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最终总结出惯性的概念,并且明确了惯性大小的度量——质量。学生通过对斜面小车实验的反复研究,逐渐掌握利用惯性以及防止惯性产生的方法。
(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
从本质上说,物理是一门具有科学性质的学科。在科学研究中,所有的发明与发现都要通过严谨的实验过程来证伪,这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因此在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为了证明书上所记载的物理学知识点的重要性,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在新课改的框架下,教师要积极转变实验课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材的方式来鼓励、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又能有效地解决实验器材短缺的问题,这在特定的实验课中起到很好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中《浮力》一节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準备实验器材,如玻璃杯、纯净水、食盐、鸡蛋以及筷子等,这些实验道具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初中生很容易就可以收集齐全。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逐步进行浮力实验操作。第一步将纯净水注入两个不同的玻璃杯中,其中一个杯子注入三分之一的水并加入食盐,通过筷子的搅拌让食盐完全溶于水中。另一个杯子中注满清水并滴入适量的墨水,让水变色。第二步将墨水缓缓注入掺有食盐的玻璃杯中,直到水完全注满,此时玻璃杯中形成了界限分明的两个层次,上层是墨水,下层是盐水。第三步将事先准备好的鸡蛋放人杯子中,然后观察鸡蛋的位置。此实验用到的仪器比较简单,实验的步骤也相对较少,因此初中生可以独自完成。在完成了上述实验步骤之后,学生会发现鸡蛋沉入了墨水中,却悬浮于下层的盐水之上,根据这一现象,初中生会了解到浮力的基本性质以及影响浮力的主要因素——密度。
(四)重点提升创新意识
是否拥有创新思维是衡量一名学生核心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准。这一点在物理实验课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只按照书本上描述的步骤来进行实验,或者是根据教师的动作来模仿实验,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无法体现出实验真正的价值。因此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通过细致的观察以及富有辩证性的思考来审视整个实验流程。学生可以对实验中的某一个环节进行修改,并观察修改之后的实验结果与原来的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学生通过对不同实验结果的对比与分析,了解不同的要素对于物理定律的影响,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拓展思维,让思想变得更加开阔,另一方面也能体验到物理实验的乐趣以及物理学的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课对于初中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实验课能够让初次接触物理学科的初中生快速对其产生兴趣,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借助大量的物理实验可以让初中生逐渐掌握学习物理知识的正确方式,为其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充足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肖建华.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物理深度实验教学思考[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 11):12-15.
[2]王丽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33.
[3]郭卫东.信手拈来当器材匠心独运做实验[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 15):66-68.
(责任编辑黄诺依)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