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蓝恒
[摘 要]“互联网+”教育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新型的教育形态,对推动农村初中物理课堂建设、提升农村初中生物理学习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在教学资源匮乏、生活环境较封闭的农村学校,对于形式运算思维水平还不够高的初中生,教师应该运用互联网思维、借助互联网手段,引导农村初中生由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习兴趣;由课堂走向开放,提升创新能力;由现象走向抽象,培养学科能力,以此提升其物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初中生;物理;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8-0045-02
“互联网+”教育是国家“互联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基础组成部分。王磊等学者将“互联网+”教育界定为:利用多媒体、现代通信、网络等技术开展的新型教育形态,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基础上,主体是学生,将学习过程的参与主体运用多种媒体和交互手段进行通信联系的教育。“互联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物理教学工作者在物理教学中將目光投向如何利用“互联网+”教育提升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问题。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一直是教育体系的一块短板,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教育。农村信息闭塞,农村学生对现代物理学和物理科技的了解不够。航空航天、超导体、纳米技术、空间物理等内容对学生的物理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学生则没有或极少有通过互联网、参观科技馆或科技展览去了解前沿科技的机会。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农村初中生物理学习能力提升进行研究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互联网+”教育这一新的教育形态为农村初中物理课程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一、由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有70%都是基础性知识,针对农村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注重巩固他们的物理基础知识,从农村实际生活出发,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生在学习理性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对感性知识的认识,如果忽视了物理课程中实验部分的教学,使学生没有感性的经验和认识,势必导致物理教学和物理知识显得枯燥乏味。皮亚杰指出,12岁左右的学生已经脱离了具体运算思维阶段,进入形式运算思维阶段,他们可以进行抽象思维,但水平还比较低。所以直接兴趣是初中生学习物理的主要兴趣,也就是说,他们对感性的、直接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十分感兴趣,而对抽象的逻辑思辨与推论兴趣不大。学生有强烈的实验动手欲望,即使此时他们对实验的本质还不了解、对操作还不熟练,但是实验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结合农村初中生的特点,教师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物理实验教学。
利用身边随处可见的器材设计和进行小实验。这一过程教师不能一手包办,要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自行收集和查找相关资料,认识身边各种器材的物理属性,如易拉罐、塑料尺、玻璃杯、铅笔、课本等,然后开动脑筋自行设计实验。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组进行生活小实验比赛,有效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形成他们思考物理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当密切关注整个过程,及时指导学生实验,不可让学生完全独立地进行实验,一方面要防止学生遭遇多次挫折而放弃实验,另一方面也要保护学生的实验安全。
有一些实验囿于农村中学的硬件条件没有办法进行,这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这些实验,使学生直观了解到抽象物理实验的操作过程。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要注意使用多媒体演示课件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能在趣味演示中完整感知实验过程。
二、由课堂走向开放,提升创新能力
农村初中本身教育资源比较匮乏,而“互联网+”教育为农村中学改变这一现状带来机遇。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农村初中生大都基础知识较差,知识面狭窄,许多物理教师比较看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完全根据课标要求决定教学内容。这样,物理教学略显呆板、陈旧,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也得不到培养与发挥。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寻找相关的互联网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被动的课堂接受知识到获取开放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结合农村初中实际,这一过程中仍然要以纸质教材为主,将教学内容与优质的、与之相对应的线上教学资源进行连接。线上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案、助学课件、网络课程和微课慕课等。
连接线上的教学资源有两个目的。一是帮助学生获取前沿的物理知识。物理知识具有前沿性、趣味性、理论性等特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物理前沿知识,在激发他们物理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引导他们进行思考、质疑,培养创新素质和能力。二是通过重要的线上资源——大规模线上开放课堂,帮助学生获取优质的课堂教学视频。事实上,在线开放课堂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资源进行连接。
“线下+线上”融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纸质教材进行思考、演算和记忆,通过互联网获取开放的物理教学资源,观看物理图片、视频、动画和实验等。这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扩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独立思考、质疑和创新的能力。
三、由现象走向抽象,培养学科能力
在引导学生观察具体物理事物和物理现象、保持和提升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更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升物理的抽象思维能力。学者林勤认为,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本质属性及共同特征的概括与总结,是对事物本质进行抽象的科学思维。对于物理抽象概念的教学,首先要增加学生对物理事实的经历和体验,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尤其要注重贴近生活,这在上文已经论述过。其次要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中物理量的意义,从物理量到物理概念就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循环上升过程,最后注重通过“互联网+”教育构建物理情景,由结论教育走向情景教育。
所谓结论教育,就是直截了当地向学生抛出问题并给出结论,学生只要记住问题的结论就可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但是这样的教育只要求学生知其然,不要求学生知其所以然。情境教育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物理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思考和解答。例如,考查“声音的产生”相关知识时,结论教育的表现形式为“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这样一句结论,要求学生记住;而情境教育是通过“互联网+”教育打造情境课堂,通过影、声、光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学生进入这样的情境:敲击音叉,然后使其触及平静的水面,水面会激起波纹;在音响喇叭上放上沙砾,音响响起沙砾就会跳动;人讲话的时候,发声器官在震动;将一些碎纸片放在空的文具盒上,用笔敲击文具盒,在文具盒发出声音的同时纸片也会跳动。由此让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感性的认识,进而总结物理规律,提升理性认识,形成从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的升华。
综上所述,物理是初中课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高中理科学习的基础,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发展。初中生已经脱离了具体运算思维阶段,进入形式运算思维阶段,他们可以进行抽象思维,但水平还比较低,加之农村地区教学硬件设施和生活环境的局限,降低了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尽管近年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但是也经常出现信息杂乱堆积、质量良莠不齐、缺乏创造性的现象。“互联网+”教育作为开放式的、新型的教育,极大地完善了教学方式方法,不仅仅是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复杂化,而且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上的教育,是在多个学习过程参与主体中,利用多种媒体和交互手段进行通信联系的教育。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提升农村初中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运用互联网思维,借助互联网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创新动力,培养学生学科能力。
[ 参 考 文 獻 ]
[1] 秦虹,张武升.“互联网+教育”的本质特点与发展趋向[J].教育研究,2016(6):8-10.
[2] 王磊,周冀. 无边界:互联网+教育[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3] Jean Piaget, A Rosin. Psychlogy and Epistemology: Towards a Theory of Knowledge[M].London: Penguin, 1977.
[4] 林勤.在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J].物理教学,2015(4):13-16+5.
(责任编辑 黄诺依)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