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思维树魔创教学法的理解及应用

时间:2024-05-08

洪雅芳 韩智慧

[摘   要]文章通过对思维树成图过程及其如何融入学科教学各环节的介绍,深入理解思维树魔创教学法的组织形式,并针对思维树魔创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学科间差异化、学科内共性化、新课与复习课区别化等进行了相关的应用思考。

[关键词]思维树魔创法;教法改革;学法改革;学科素养;应用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8-0053-02

一、背景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学者Tony Buzan 创立了思维导图,利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实现大脑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其核心思维方式在于发散思维,组织信息方式是非线性的,具有发散性、纵深性、归纳性、全局性的特点,在面对庞大的知识体系时,其识记能力上有显著的提升效用,因此在欧美教育领域迅速得到推广,并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中国。思维导图理念进入中国后,由于中外教育选拔环境的不同,相比国外,其受欢迎程度、应用广度及深度均有所不及。

中国学者刘濯源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并基于中国学科教育教学特点,发展性地提出学科思维导图理念,强调应注重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实现思维可视化的同时,逻辑化的绘制有助于发现学科思维的本质及规律,最终实现学科思维的内化。他提出从逻辑思维训练入手,结合各学科知识结构及发展规律进行训练,融入考试规律、解题策略。

基于该理念,成都市教育专家杨能生先生根据几十年的一线教育教学经验,结合新课标及中国中高考特点,在学科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思维树魔创法的教学模式,把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每一章节的课堂中,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有效地提升其应试能力。

二、思维树魔创教学法概述

(一)思维树的构成

首先是确定研究的主题,其次结合学习层次,将该主题的相关知识点、考点、问题、考题作为关键词,再以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多层级的思维树框图。

(二)思维树成图过程

魔创思维培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使用思维树及时修正出具学科特色的高效学习策略,杨能生创造性地提出设立“魔创思维培训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知识阅读表达、知识结构图解创作、知识思维树创作三方面,在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逻辑化思维及系统化思维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如何利用思维树将某一主题的思维过程直观化展示的方法。

在创设魔创思维培训课程的同时,杨能生提出应将思维树分三个阶段融入教学中,从而体现出特有的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前]学生利用教材和教辅预习相关主题,之后画出基本的思维树框架,找关键词的过程即是寻找主题的阐述要点的过程,能力不同的学生思考深度将有所不同,其构建的思维基本框图层级数也有所不同。构建过程也是对该主题问题明确和初步思考的过程,学生的预习思维过程以思维树的形式得到体现。教师对其预习形成的框图做适当的检查,以了解学生预习时对问题的思考方向及思考深度。

[教学中]因预习时已形成思维树框图,学生可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师根据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及考纲,有意识地依各一级关键词进行提问、引导、阐述,并适当展示考查方式,每个一级关键词结束后,均留给学生及时补充整理思维树草图的时间。学生因此做到始终带着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每一环节的探究,且能及时整理课堂要点,做到注意力松弛有度,提升对课堂主题讨论和学习的专注程度。

[教学后]学生根据本堂课内容,及时在课后进行调整,形成思维树成图。之后,做常规课后作业,教师对思维树成图及其常规课后作业要做出批改。

(三) 思维树成图特点

我们通过实践发现,思维树能够体现学生对本章节或主題的知识点、考点、考题、问题的逻辑化及系统化整理的思维过程,且在图成之时,学生即对主题的考点、考法、解题思路有清晰的印象及思路,有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及巩固,并对做题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三、思维树魔创教学法的应用

(一)思维树魔创教学法的实施让教与学双方均有所改变

1.学生方面

首先,从起始年级开始进行思维树绘制训练,可以从一开始就调整学习方法,在学科教师的引导下修正思考方向,让自己及时找到适合该学段的学习和思考方式。

小升初、初升高过程中,各学科均或多或少存在教法学法的断层,部分学生因此出现成绩的大幅度下降、学习方法的缺失、自我能力的怀疑,进而出现消极对待该学科的学习,不能及时有效参与课堂并完成课后作业。思维树的绘制一开始就从思维上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并及时进行针对性修正指导,如此,学生才能缩短各学段学科思维方式的调整过程,尽量降低学习方式断层带来的影响。

其次,思维树的三段绘制可以有效指导学生学习。

[课前的预习绘制]较好地引导学生找到问题,提升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从而主动参与到课题的探究式学习中。同时,思维树的预习绘制也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阅读能力。

[课中的草图绘制]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做笔记的良好习惯,进而提升课堂专注度和学习效率。其次,帮助学生通过关键词实现对关键考点的掌握,明晰本节课重点。最后,层级的组织和构架的形成,能让学生初步了解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因此,通过思维树草图的补充绘制,学生可以及时消化课堂重难点。同时,逻辑化知识体系的过程实现了对问题的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学生获得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课后的成图绘制]学生通过对关键词的逻辑化处理,可初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框图,逐步清楚考点及命题方向和方法,了解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起到较好的课后复习整理效果,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有较为明晰的指导作用。因此,成图的绘制有助于学生找到针对不同学科的学习策略,在提升学科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自我成就的自信心。

通过三段绘制,学生的逻辑化和系统化思维能力在逐步提升,自主学习和整理总结能力得到强化,学科学习策略也得以完善,学科素养因此获得提升。

2.教师方面

思维树让学生的学科思维有了深层次的可视化和及时性的体现,为教师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更加细致和直观的指导。通过预习图的检查及成图的批改,教师不仅看到了学生对知识及方法的掌握情况,还看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深度。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及指导性的教学,也有助于课后的个性化指导。

思维树魔创教学法很好地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从互动上增强师生教与学的匹配度,从内容上强化与新课程标准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匹配度,在思维训练的培养上实现了可视化、及时化反馈,增强了学习方法指导与学习策略形成的匹配度。

(二)思维树构建时应考虑学科间的差异化和学科内的共性化

1.学科间的个性化

不同学科的研究内容、体系形成、观念形成、能力范围各有不同,其学习方法也各有不同,因此其情景的感知方式、知识和规律引入和总结方式、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所以,思维树形成的着重点和联系方式应有所不同。在关键词的选择上,不妨多关注考纲、考点,并依据学科考题的答题方式来构建关键词间的联系,确立层级。

2.学科内的共性化

由于关键词的选择及联系方式主要依据为考纲对学科知识的要求及学生能力的要求,选择关键词的过程即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关注考点、考题、考法的过程,训练思维树构图的过程即是形成中高考的答题思维及解题格式的过程。同一班级学生参加中高考基本上是考同一份试卷,故其在关键词的选择及逻辑体系的构建上应无根本性的区别。

(三)思维树的构建应考虑新课与复习课的区别

复习课与新课教学侧重点不同,以高中为例,高一的新课教学更注重新知识、新规律、新方法的获得,注重对生活的感性认识及对规律的归纳总结,高三更注重对以往认知的梳理巩固,对规律的理性化演绎,实现其模型化、应用化、发展化。因此复习课相比新课教学更注重知识的系统化,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构建问题的模型化。故而,新课在思维树关键词的选择上,更注重本章節的考点要点,层级联系的确定上更倾向于结合考纲对新知识、新规律、新方法的归纳整理,了解考点、考法及考题。高三学生在思维树关键词的选择上应该更注重对跨章节整体知识的系统化,在层级的确定上则突出问题的模型化分类,突出解题方法的思路选择。

四、总结

思维树是在学科思维导图的基础上,结合中高考特点,以考点、考法、解法为导向,在构图方式上做出的进一步发展创新。思维树魔创法是以思维树为体、以探究式学习为框、以课程标准及考纲为指导,融入学科教学各环节的具有学科特色的全新教学模式。应用该教学模式时,在开设魔创思维训练课指导学生绘制思维树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在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作业三个阶段的教学设计上,适当调整教法以匹配学生学法的改革。

[   参   考   文   献   ]

[1]  韩永青. 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可视化研究——学科思维导图绘制[J]. 情报科学, 2011(8):1262-1267.

[2]  沈建强.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J]. 浙江教育科学, 2009(6):47-49.

(责任编辑  黄诺依)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