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黄彦宾 王佳璐
[摘 要]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课程功能要向学生生活靠拢,课程实施要与社会实际发展相联系。中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等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教育不容忽视,这就为红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契机。涉县丰富的红色资源是涉县开发红色校本课程的重要保障,其对于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及建设特色学校等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红色校本课程;涉县;红色资源;开发;优势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8-0065-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理想信念,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发红色校本课程,是落实《纲要》的重要举措。作为高中历史教师,积极投身课程开发,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校本课程与红色校本课程
1.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西方的发达国家,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弥补国家课程的缺陷和不足。国家课程因其自身的特点,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不可能顾及各学习者的认知背景及学习特点,因此也不会有针对性地给出学法指导与育人方式。开发校本课程要围绕学校的实际,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發挥学生的主体性,推动学校特色的形成。
2.红色校本课程的含义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将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统称为“红色资源”。其中既有精神形态的红色资源,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129师精神等,又有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如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校本课程是集中展现红色资源的校本课程,具有育人、文化开发、继承传统等价值。
二、红色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当前,中学生价值观偏失和学校研发力度不够,是制约红色校本课程开发的两大问题。
1.学生价值观偏失
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当前,受市场经济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中学生的“三观”出现偏差。针对涉县县城中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和传统美德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全面;他们能意识到诚信公平友善的重要性,但在行为上又出现偏差;他们有理想、有抱负,但在实践中缺乏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精神等。红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就是要让他们理解和继承优秀革命传统文化,纠正不正确的“三观”,树立远大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学校研发力度不够
以涉县为例。涉县作为红色革命圣地,拥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但与省内其他地区一样,涉县的红色校本课程在开发和实施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
首先,红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陈旧,学校只关注文化课的教学,致使教师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红色校本课程的寥寥无几。其次,学生的大量时间被安排用于文化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主动支配的时间很少,这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红色校本课程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仅仅依靠课堂灌输,学生缺乏自身实践,教师缺乏合理引导。
此外,学生学习基础差和教师数量不足等也是制约红色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
三、涉县的红色资源优势
涉县地处太行山东麓,这里群山环绕,漳水迤行,为“太行八陉”中的重要交通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率领129师将士东渡黄河,挺进太行,进驻涉县,与老区人民共同抗击日寇、浴血奋战、发展生产,并以涉县为中心,创建了赫赫有名的“刘邓大军”,谱写了“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的壮丽诗篇,建立了辖太岳、太行、冀南、冀鲁豫4区,面积1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551万的北方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晋冀鲁豫中央局、晋冀鲁豫军区、冀南银行总行、朝鲜义勇军总部、新华日报社、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等110多个党、政、军、财、文等重要机关相继进驻或成立于涉县。涉县成为当时晋冀鲁豫边区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抗战胜利后,这些机关相继迁离涉县,留下的众多革命旧址成为涉县重要的红色资源。星罗棋布的革命旧址在涉县的版图中熠熠生辉,传承着不朽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勇于胜利”的129师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从涉县这块红色土地上走出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2位元帅(刘伯承、徐向前)、3位大将(陈赓、王树声、黄克诚)、18位上将、48位中将、295位少将,有近百位129师的老首长先后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他们成为新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中坚力量,涉县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革命老区”“红色圣地”。
四、红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拥有丰富红色资源的涉县,若能将这些资源融入校本课程中,开发具有县域特色的红色校本课程,则有利于涉县各学校的特色发展及中学生价值观的构建等。
1.培育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美德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县城中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是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红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广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开发和实施红色校本课程是培育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创新途径。抗战时期,涉县人民爱党爱军爱国,谱写了一曲曲“军爱民,民拥军”的抗日战歌,了解这些内容将有助于广大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体会爱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2.适应高考改革,抢占课改先机
2015年开始,各地的高考改革方案陆续出炉,具体的改革方案虽有不同,但总体思路基本一致,即减少必考科目,增加选考科目,实行多次考试,将高考招生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必须紧跟形势要求。红色校本课程中的經典案例,可以为学生提供精神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目前河北省内多数学校过多关注应试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若涉县各学校能对课程改革早谋划、早启动、早实施,必将在未来的高考竞争中占得先机。
3.发展学校特色,引领区域教育
著名教育学家朱永新说过,一所好学校必须是一所有品位、有特色的学校。涉县各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质红色文化资源,加快红色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开设,从而发展学校的特色,让红色校本课程成为涉县教育的一大亮点,助推涉县教育再上新台阶。
4.激发教师活力,感悟红色魅力
在红色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学校要激发一线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感悟红色文化魅力,教师的创新活力得以激发,专业水平得以提升,知识视野得以开阔,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开发红色校本课程不会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反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5.提高学生素质,健全人格品质
涉县的多数学生不清楚或不了解家乡的红色文化。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红色校本课程的开发正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继承优良的革命传统,树立艰苦奋斗、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勇于胜利的理念,进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
习总书记说:“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历史学科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高中历史教师如能积极投身于红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必将进一步创新德育的形式,丰富德育的内容,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笔者在近现代史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给学生介绍县域红色资源,极大调动了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党史学习和红色资源的研究之中,从而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及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帮改.利用红色资源进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分析:以南昌市中学为例[J].学园,2013(19):17-18.
[2] 李艳丽. 试论利用红色资源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D].湘潭:湘潭大学,2010.
[3] 黄宝连,林振东,涂水发.闽西苏区红色资源利用与德育校本课程开发[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70-75.
[4] 胡永建.中学历史课程渗透环保教育初探:以校本课程“中国古代环境保护”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9(22):74-75.
[5] 中共涉县县委党史办公室.一二九师在涉县:资料选编[M].山西晋东南印刷厂,1986.
(责任编辑 农越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