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梁冠凤
[摘 要]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有效开展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将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文章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通过阐述实现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相关策略,旨在为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7-0008-02
一、实现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重要意义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教材、教师及学生的对话过程的定义分析,语文教师只有更加深入、精确地解读教材,才能更好地将语文教材中的知识教授给学生,拓展课文阅读内容,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事实上,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师让学生学习、掌握阅读方法、掌握语文知识的“捷径”。但是,仅仅教授教材内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有力帮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内阅读所得,也可以验证学生对在课内阅读中所获取的知识与技巧的掌握程度。
此外,教师可以借助课外读物,为学生拓展知识学习背景,进而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由于初中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课外读物,帮助学生逐渐树立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
二、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策略
1.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可拓展的元素
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对教材内容有深入的了解,以真挚的态度阅读文章,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完成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更好地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展开学习。在引导学生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应当充分理解课文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例如,解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首先应当分析修辞手法——叠音、拟人;然后分析“偷偷”“钻”等行为动词,明确这些动词成功地将春天小草的勃勃生机表现了出来,预示着人类生存繁衍的生生不息。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文章内容,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义,体验理解朱自清所经历的春天。而后,教师则可以根据《春》的内容、表现手法、中心思想等,帮助学生搜索与课文相似的课外文章,以供他们完成课外阅读学习。例如,教师可以选择迟子建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一文让学生阅读,并与朱自清的文章进行比较,引导他们发现同样是描绘春天的文章,但它们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却有所差异,所传递的思想也不同,进而在阅读比较中对春天的特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效率。
2.充分理解作者心理,找出衔接点
语文教师为了更好地解读教材文章的内容,应当预先对文章作者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掌握作者的生平事迹,并找出作者写作的时间以及社会背景,最大限度地揣摩作者在写文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这样教师就能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进而在后期语文课堂教学时,能够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章。在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前,教师可先对老舍的一生进行搜索。此文是1931年春天,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老舍在山东呆了7年,对山东有着非常浓厚的感情,因此,留下了《济南的冬天》一文,这篇文章的内容充满了对济南冬天景色的赞美之情,表现出老舍对济南的热爱。教师教授时,应当将这一写作背景告知学生,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文章时体会老舍的心情,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语文教师可以选择作者同样是老舍,同样是描写济南景色的《济南的秋天》作为课外阅读文章,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了解老舍写作这篇文章的原因,实现对《济南的秋天》的深入解读,进而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3.分析课文主题,开展主题阅读
语文教师为提升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可以开展一些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参与度。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阅读活动,教师应根据教材文章内容选择同主题的课外文章供学生阅读品鉴。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以“风筝”为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以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风筝》作为选择依据,让学生阅读贾平凹的《风筝》,并认真分析这两篇文章对风筝的描述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再者,教师可以设置以“安塞腰鼓”为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基于教材中的刘成章的《安塞腰鼓》,选择雷竹山的《安塞听鼓声》,让学生通过不同文章的描述,对安塞腰鼓有相对全面的了解;又或者教师可以设置以“克隆”为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以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以及日本作家齐藤肇的《扔掉可惜》作为阅读材料,培养学生对克隆等生物技术的兴趣。语文教师应根据教材文章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文章,促使语文阅读更加多元化,让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记忆更加深刻。
4.比较鉴赏文章特色,探寻关联性
语文教师在选择课外阅读文章时,应当抓住教材文章内容的特点,选择类型相似或者截然相反的阅读材料,这样能使选出来的文章与教材文章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在寻找二者之间关联性及差异性的过程中完成对教材文章的理解以及课外文章的浏览,促使学生明确在描述同一个事物时,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
如《与朱元思书》以描绘景色为主,语文教师在教授时,可以选择袁宏道的《晚游六桥待月记》作为课外阅读文章。同样是描绘景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二者所使用的表现手法的异同,帮助学生掌握景色描写的流程、方法以及借助景色表现自己理念的方法。又如上文提到的老舍的《济南的秋天》和《济南的冬天》两篇文章,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老舍是如果运用语言描绘不同季节的同一区域的景色的,这有助于让学生感受到老舍对于济南的喜爱之情,加深学生对于老舍文章的了解,为以后更加深入学习老舍的文章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阶段,教师应在遵守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通过阅读课外读物,学生可以拓展眼界,提高自我学习、自我判断能力。另外,初中语文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可拓展的元素,揣测文章作者的心理变化,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寻找课外阅读文章与教材文章之间的共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语文知识。
[ 参 考 文 献 ]
[1] 朱水香.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策略谈[J].黑河教育,2018(12):51-52.
[2] 张文莉.课内深耕,课外细作:浅谈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策略[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60-61.
[3] 吴慧平.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的策略探究[J].文教資料,2015(14):63-64.
(责任编辑 农越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