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品味”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效果探究

时间:2024-05-08

孙璐露

[摘   要]散文是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取材范围广泛,写法多样,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不散”指中心不散,内涵不散。“语言”是散文的“魂”,作者把自身的情感都融入到了文章的字里行间,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赏析、想象、比较去细细琢磨和品味这些语言,进而发现散文之美,体验散文之情。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教学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1-0004-02

散文不仅有着意境深邃、语言优美而凝练的特点,而且具有形散而神不散、蕴含真挚情感的特点。它是一种以抒情或记叙为主,取材广泛、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体裁形式。

教师要如何顺利开展有效的散文教学呢?正如一名教育家所言:“散文教学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比较揣摩文中语言的运用,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共享作者积累的人生经验,进而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精准地把握作者言语的表达,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语言中所隐藏的深意,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赏析能力。

一、利用朗读,增强语感

一位著名教授说过:“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唯一途径。”由此可见,朗读是品味语言的基本方式。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体味语言的妙处时,首先要让学生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创新朗读方式,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调节自己的语调变化,以领悟作者层层递进的情感变化。同时,促使学生在读和悟的过程中,启迪智慧,洗涤心灵,进而理解作者的情感。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这篇课文时,笔者先让学生自读一遍课文,让他们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让他们仔细对照课本,聆听范读,感受朗读者语调和气息的变化。在听完之后,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朗读,再一次品味文中描写父亲的语句,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最后笔者和学生进行角色朗读,笔者读文中父亲的语言,学生则读其余的语言,以此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加靠近作者的情感世界。这样学生才能体验到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思念之情,感受到如山一般深沉稳重的父爱。形式多样的朗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可以唤醒学生对父亲的爱,加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学生体会到父亲的伟大。同时,朗读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得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

二、赏析词句,品读美文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重要词句是一篇文章的要点和关键点,要想理解文章就须挖掘这些词句背后的深意。”通过阅读散文,就会发现其语言具有情感性和生动性,其意境更是具有感染力。作者以散文为载体,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重要的词句,然后让他们品读这些情感深厚、具体形象、意义深刻的词句,最后还要对这些词句进行反复的咀嚼和推敲。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炼字炼意的阅读技巧,提升阅读能力。在《秋天的怀念》一文中,有这样的描写:“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在教学中,笔者问学生:“母亲为什么会躲出去?为什么会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呢?还可以从这句话的哪些词语中看出母亲的爱呢?”对于这几个问题,笔者让学生先讨论一会儿。过了几分钟,赵同学回答:“母亲会躲出去是为了让‘我可以自由发泄内心的悲伤。偷偷听着动静是害怕‘我会摔倒或者做出危害自己生命的事情。还可以从‘眼边红红中看出母亲看着‘我痛苦,她自己也很痛苦、很无奈。这从侧面反映了母亲的爱。”笔者赞赏地点了点头,问其他学生还有没有要补充的。李同学站起来回答:“语句中用到‘悄悄地躲出去,‘悄悄地进来,从侧面写出了‘我对走路的声音很敏感,而母亲细心地察觉到了,所以她每次都放低脚步声。这间接地表现了母亲深沉的爱。”听到他这么精彩的分析,笔者忍不住为他鼓起了掌。由此可见,学生通过把握句段里的重要词句,就可以走进文本,聆听词句的弦外之音,进而体验作者的情感。

三、借助想象,体味情感

陶行知说过:“通过赏析文字,旨在积累美感的经验,进而对我们的人生有所启发。”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引导学生更好地解读散文,就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朗读文字,还应放飞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由粗读文本到精读文本,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走进作者的内心,共享作者的人生经验,从伦理和人性的角度去解读作者的情感表达,进而了解文章的内涵。《秋天的怀念》中有这样的描述:“她也笑了,坐在我的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在教学时,笔者让学生自由想象,补充完整母亲未说完的话语。学生思考了一会儿,纷纷站起来发言,有的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还辅以肢体动作,以此来使表达更加的生动形象。其中,有两位学生更是通过扮演文中的母亲和“我”,以对话的形式来还原母亲和“我”相处的场景,使得在场的学生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通过联想,学生不仅可以对这段描写中的情感感同身受,还可以丰富想象力,培养发散思维。

四、巧用比较,细嚼慢品

一位德国教育家曾经说过:“所有的思维和理解都是以比较为基石的,借助比较可以认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比较是散文教学中一种常用的语言品析方法。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散文时,要巧用比较,让学生鉴别出作者语言运用的巧妙之处。学生的阅讀能力就是在对语言进行比较、推敲、揣摩和归纳的过程中形成的。那么,如何来进行比较呢?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原文中的语句进行删减、替换的方式,创造出新句子,让学生将其与文中的原句相互比较,进而发现不同之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正确、仔细的比较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发现作者语言的特点,还可以使他们寻找出语言中存在的规律,进而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比如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写道:“她高兴的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把句子里的“一会儿”去掉,改成“她高兴地坐下,站起……”然后问学生:“这样修改可以吗?”学生将改后的句子与原来的句子相互比较后,摇了摇头。笔者让他们说说为什么,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去掉‘一会儿感觉没有那么生动,而且‘一会儿可以很好地将在‘我同意看花后母亲的欣喜和手足无措表现出来,也可以表达出母亲希望‘我能尽快走出阴霾,它可以使整个句子所表达的意义更加扣人心弦,可以使读者深深地体味到母亲的坚强和无私。”听完这位学生的理解后,其他学生受到了启发,更加积极地进行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极了。采用比较法,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揣摩、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还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提升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语言品读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只有采取正确、合理的教学策略,才能引导学生反复咀嚼、揣摩和推敲文本中的细节描写,品味这些描写所蕴含的深层意思,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郭光兰,朱敏涛.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初中语文散文教学语言品味策略初探[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32):37-38.

[2]  蔡红.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方式的思考[J].语文教学之友,2015(12):40.

[3]  梁青.语文味教学法在散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2015(35):59-64.

(责任编辑   农越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