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向教改更深处漫溯

时间:2024-05-08

王琳

[摘 要]以学生为主体,是从新课改三大基本理念衍生出来的一个学生观,经多年的教改推进,这一观念在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今年新教材《道德与法治》在各校正式使用,说明青少年的状态又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教师在新的时期,该如何进一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于新教材的教学?结合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思品;新教材;学生;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6-0097-02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一理念,在新课改中已经 一再得到强化,一线教师都认可并执行到了实践中。新教材《道德与法制》是在今年秋学期正式投入使用的,由《政治》到《思想品德》,初中学生的思想教育专业课逐渐走近学生自己的生活,从内容上很好地诠释了学生在教学中所拥有的主体地位,为教师实施学生主体做好了教材铺垫。如今的《道德与法制》,将法制作为一个重点内容,与道德并列重位,纳入初中思想教育当中,这是对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法制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落实贯彻,我想也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低龄化倾向有很大关系,跟上一次教材改革一样,都是从同一个角度,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结合社会发展大环境做出的教材改良,紧贴学生的现状,让教师在教学中易于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新课程改革进行到底。那么教师怎样围绕新教材教学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呢?教法可以继承,但也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提升。

一、了解特点,调整方法建和谐

学生刚上初中,带来的全是小学的学习习惯,好几所学校培养的,具有不同学习基础、习惯和能力的学生,齐聚在一个班级,教师所要做的,首先是了解与适应他们,对每一个表现出个性的学生,给予他们所需要的关注和切实的引导。在这一过程中,耐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时常笑着说话,以化解无名敌意,要表情柔和、语气舒缓、表达诙谐,还要特别注意他们情绪上的变化,察言观色顺势而言。由于教师是一边了解一边调整自己对学生的教学方式,所以在完全明白学生实际水平时,通常也就实现了与学生的和谐相处。

我每接一个新生班级,都会通过近一个学期的接触,深入了解学生,与他们进行教学磨合,经过创造条件、了解水平、个性设计、实践微调等步骤,推动学生逐渐进步,同时也一边适度引导他们一点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圈点预习、独立思考、抓要点记笔记、作业订正等。但在课堂学习上,即使同样是独立思考和记笔记,却因为学生的性格状态不一样,我会对他们提出不同的学习建议,让他们尝试着改良,同时还会及时将那些做得好的同学树为榜样,而这些都不能仅依赖语言的传授,更要辅以示范、板书、PPT、手画等方式。教学时,尤其注意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情绪:当他们状态好的时候,我就趁机稍微多传授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多进行方法的总结;当他们睡意浓,或周围环境嘈杂、注意力不够集中時,我便跟他们围绕教学目标,聊聊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法治故事,做做生动的作业,新教材没有徒口大讲道理,而是把道理都化为一个个的事例、一张张的图片、一道道的选择、一幕幕场景,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在他们眼前,比思品教材更形象,也更贴近学生,这让我可给他们做的事就更多。

二、开展活动,针对教学重提升

七年级新生的学习是以被动为主的,毕竟他们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不太敢完全放开自己,并且初中阶段的学习,与小学是有较大区别的,他们一时还未摸清套路,以从教多年的经验,我发现更多的学生,是在小学阶段没有学会主动学习,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性特别强,因此教师应当尽快让他们了解和熟悉初中学习的方法和内容,才能使他们迅速进入状态,而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这个过程更适合以活动的方式进行。

例如上《学习伴成长》,我设计了“学习必须在学校完成吗”的辩题,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自主选择正、反方,展开激烈的辩论。而我也事前准备了不少材料,以防学生准备不足,在辩论时转变为惯常的吵架,或来去几句空架子话,果然学生在借助对我给出的材料做出选择后,有模有样地进行了一场不走样的辩论赛。上《网上交友新时空》,我用“我知道的故事”活动,让学生们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网络诈骗故事,由学生自己主讲,我作补充,学生再提问,由此引出明辨网络是非的秘诀,真是一场全生参与的好故事会。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的形象思维尚牢牢占据着主要地位,他们对于理性的、抽象的东西接受起来感觉很难,我也尝试进行过什么题型怎么作的思路分析,但一讲就是半节课,学生勉强听得懂,隔两三天又忘了。每周仅有两节课的现实,迫使我暂时放下了这一企图。之后,我尝试采用新的教法。我用各种看图说话、出谋划策、小小演讲家等活动,将学生引入其中,并以我有疑问、大家点评等形式,结合教给方法、总结规律的步骤,大大提升了教学的效果。

三、改良形式,合作互动讲质量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也没少让学生使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但是仔细观察后我发现,其实口头上的语言交流效果并非有多好,在课堂上更多的还是表现为一种热闹的形式,有时甚至是无效的。一般来说合作交流的问题产生有两种形式:一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二是教师自己设计的引导性问题。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这两种问题,是时下课堂上展开合作学习的主要桥段,在最为流行的高中低三层次均分的分组形式中,无效性表现得尤为明显: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会跟不如自己的学生讨论什么呢?他们只有帮助别人的份,若说其他同学能说出给他启发的只言片语,那是相当偶然的,何况灵感的事情可遇不可求,课堂学习不可能将希望寄于此;后进生一向需要外界的强力干预,才能收心勉强听得进一点,在学生交流、教师巡堂这种相对自由的状态下,他们有了更多的分心理由;中等生夹在中间,也许会从优等生那里得到一些帮助,但“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在优等与后进生的双重影响下,在这么一个教师管理比较薄弱的状态下,中等生会更多地偏重哪一方就很难说了。对此,我觉得不是合作学习的倡议不好,而是我们教师所采用的形式有问题。

于是我上《让家更美好》时,进行探究的是“现代家庭面面观”资料阅读后的思考,在大屏幕展示了2015年《中国家庭发展报告》中的七大特点中的一二两点后,弹出两个问题:一是从第一个特点能看出现代家庭发生的变化是什么?二是思考第二个特点会带来什么变化。首先,在学生交流前,先给足了时间让他们思考,并把结果写下来,当作一次作业,同桌交换评改,评改时对对方的解答进行简单交流;其次,让看到有值得欣赏的内容的学生,在全班作推介;第三,在10分钟之内,就近几个同学交换答案观看,如有疑问的、有补充推介的,都可以在10分钟之后发言;最后,要求没有写出任何回答的学生,根据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写在作业本上上交。

在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中,道德与法治里的道德是向善的追求,法治是恶行的底线,因此七年级上册教材更多讲述的是道德层面的内容,希望学生能够在思想、语言、行为等的道德内化与细节外显上,既能取得智商的提高,也能获得情商的发展。我认为,只有方式活泼,实质有效,教师教学才会真正对学生产生正能量的影响,也才能实现教材改版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王江.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6(10).

[2] 李江.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读与写,2016(13).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