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村中小学教师妒忌情绪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4-05-08

陈露露

[摘 要]采用妒忌问卷对559名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探寻妒忌得分的评价标准,考察不同人口学变量教师妒忌的检出率。结果发现:(1)妒忌的临界值为>16;(2)中小学教师妒忌检出率以低水平为主,但仍有大部分教师妒忌水平较高。

[关键词]妒忌;评价标准;检出率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6-0109-01

一、问题提出

现实生活中,因妒忌引发的陷害、毁谤,甚至杀害他人的事件甚为常见。妒忌现象普遍蔓延,对每个人的心灵都有冲击,因此,学界对妒忌的关注和研究日益增多。教师的妒忌情绪不仅会影响其身心健康,也会对学生的发展带来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考察农村中小学教师妒忌检出率,以期为消解教师妒忌提供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西南宁市所属的4所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600分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59份,有效回收率为93.17%。其中男 200人 (35.8%),女359人( 64.2%);学历:大专及大专以下230人(41.1%),本科及本科以上329人(58.9%);教龄:5年及5年以下119人(21.3%),6~10年51人(9.1%),10~15年110人(19.7%),15年以上279人(49.9%);职称:初级及以下206人(36.8%),中级267人(47.8%),高级86人(15.4%);小学教师383人(68.5%),初中教师274人(31.5%)。

2.研究工具。本研究所使用的妒忌量表,由 Vecchio(1995)编制而成,主要测量发生在工作环境中的妒忌[1]。包括5个项目,7点计分(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在本次测量中,该问卷的α系数为0.667,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的要求。

3.数据处理。利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妒忌的临界值。参考前人[1]的做法,对559名教师的妒忌得分进行排序,把排序上1/3、2/3处的数值作为妒忌情绪水平的临界值,划分为:低分组<13,中等组13~16,高分组>16。

2.妒忌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中的检测率。根据上述划分的妒忌临界值,对不同层级、性别、学历、教龄、职称教师进行妒忌检出率的计算,且按检出妒忌水平由低到高的检出人数呈现,结果如下:小学:154(40.2%)、96(25.1%)、133(34.7%);初中:87(49.4%)、47(26.7%)、42(23.9%);男:97(48.5%)、45(22.5%)、58(29.0%);女:144(40.1%)、98(27.3%)、117(32.6%);大專学历:77(33.5%)、60(26.1%)、93(40.4%);本科及以上学历:164(49.8%)、83(25.2%)、82(25.0%);5年以下教龄:48(40.3%)、35(29.4%)、36(30.3%);6~10年教龄:23(25.0%)、14(27.5%)、14(27.5%);10~15年教龄:47(42.7%)、31(28.2%)、32(29.1%);15年以上教龄:123(44.1%)、63(22.6%)、93(33.3%);初级及以下职称:88(42.8%)、59(28.6%)、59(28.6%);中级职称:120(45.0%)、66(24.7%)、59(28.6%);高级职称:33(38.4%),18(20.9%)、35(40.7%)。从中可以看出,就各个人口学变量教师的妒忌检出率而言,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大体为:低妒忌水平组,高妒忌水平组和中等妒忌水平组。说明绝大部分教师妒忌情绪较少,但从检出率来看,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妒忌水平较高。

四、讨论

整体而言,被调查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妒忌情绪处于较低水平的人数最多,但处于高妒忌水平的人数比率也居高不下,且高于中等水平的人数比率,这说明妒忌在教师行业仍普遍发生。从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出发,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当前社会过度追求效率和利益,不公平现象广泛存在。例如低学历教师借助自身的努力和对学生的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取得了好成绩,但其因为自学历低而难以应对当前职称的考核和评审体系,招致职称评审失败从而妒忌丛生,这显然违背了公平原则。二是在以功利化为目的的社会风气中,每个人都在遭受不正义规则的侵扰,不断追求更好更高的社会地位或经济利益,甚至为达成目标不择手段。教师行业也有利益的追逐,这就很容易引起由教育利益分配不公而引发妒忌。三是妒忌作为一种与生俱来的倾向和能力,个体在资源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时,就很容易产生。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其在资源竞争中占有相似的生态位,更可能因为竞争相同的荣誉和地位发生激烈的竞争。

教师因其身份的特殊性,社会期望对其个性品质有着较高要求。教育制度的不正义及个体与生俱来的妒忌能力,容易导致妒忌过度膨胀,使教师远离育人精神,进而损害了教育的和谐和美好。本文对妒忌的评价标准做了粗浅的探索,这对消除教师妒忌的发生,促进教育和谐共生还远远不够,未来仍需深入探讨其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帮助教师管理妒忌情绪。

[ 参 考 文 献 ]

[1] 梅敏君.教师工作倦怠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8(2).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