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张爱军�オ�
[摘要]体育学科不仅要带领学生强身健体,还要磨炼其意志,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教育学生对待挫折的积极态度,提高其抗挫能力。
[关键词]体育教学抗挫能力战胜挫折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60100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体育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不仅仅要带领学生强身健体,还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功能,引导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其情感,磨炼其意志,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心理学家把挫折看成是需要不能实现时的心理冲突,经受挫折的过程是一个心理调适的过程,抗挫能力是将来适应社会能力的重要方面。如何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是体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项目,也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挫折
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多样的传媒、复杂的人际关系,这就要求一个人要有健康的心理、较强的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课上,我们往往发现有这么一些学生,身体的先天素质非常优越,各种训练、过关和测试对他们来说小菜一碟,他们往往也是课堂上的活跃分子,有时甚至成为体育课不安定的因素。笔者认为,他们的成长如果没有挫折和失败的伴随,不仅在体育课,就是在今后的性格成长中也没有好处。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注意安排以考查学生学习态度、意志耐力为主的内容,如打太极拳、转呼啦圈等,这些运动项目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是认真学习,领会其动作要领,就能完成其教学目标和要求。而正是这样,对那些学习态度不端正、身体素质却很好的学生,笔者会借此指出他们的不是,甚至会严厉地批评,让他们懂得,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和细心,才能成功。当然,用挫折去击败他们的信心,这不是目的,只是让他们去体验这个过程,让他们去认识挫折、迎接挫折、体验挫折,长此以往,他们的性格会更健全,心理会更健康。
二、强化辅导,鼓励学生战胜挫折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先天身体条件的差异,往往那些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在很多测试中不能过关,甚至是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也不能达到最基本的考核要求,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学生遇到挫折时,自身的态度固然重要,而教师的态度有时显得更加重要。大多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和辨别能力,如何让学生直面挫折?如何引导学生从挫折中获得磨炼而不至于自卑、失望?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几年前,笔者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学生身材矮小,听班主任说,他的文化学习非常棒。那是第一次上双杠课,因为他上肢力量比较弱,在支撑摆动时怎么都不行,看得出来,他神态沮丧,那无奈的眼神说明他要放弃了。笔者微笑着,拍着他的肩膀鼓励他说,双杠的练习就跟识字读文写作一样,跟学英文背单词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不断积累的过程,每天训练,持之以恒,一段时间之后,你一定会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这个学生听了笔者的话,无论是午饭过后,还是下午放学,都要到双杠处练一会儿,一学期下来,最后在双杠支撑摆动成分腿坐的技能测试中,他的成绩居然得了优。除了双杠课,耐力跑也是绝大部分学生讨厌甚至害怕的一个项目,有些学生甚至在测试时想办法逃避。而耐力跑是提高心肺功能,磨炼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更是提高学生抗挫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中笔者会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正确引导,热情鼓励,教育学生一定要经得起逆境乃至大风大浪的袭击,在挫折面前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经过一学期的调节和训练,笔者所任教的这个初二班的学生耐力跑水平在原来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年级处于上游水平。
三、模拟生活,教育学生笑对挫折
马斯洛说过,挫折并不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挫折的态度。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挫折,虽然有消极情绪反应,但往往还可以被学生所接受。如果生活实际中遭受挫折的痛苦会给人们造成更大的伤害,他们也能勇于担当和承受吗?因此,我们不妨在体育课上设置与生活实际相似的挫折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挫折情境中得到感受和演练。比如在一次人背人负重跑的练习中,总是有几个学生怎么也背不起他们的同伴,就是偶尔背起也不能前进,虽然这些同伴身材和体重都跟他们差不多。笔者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在全体学生面前总结,我们今天训练的负重跑只是一次体育训练,虽然背起的是你的同学,不过要想一想,如果有一天,你们某一位亲人在家中得了疾病,救护车不能及时到,需要你跟今天的训练这样快速背着他们去医院,你们还会这样吗?此时,教室里不再安静,变得骚动起来,学生开始窃窃私语,神情各异,能出色完成今天任务的学生眉飞色舞,没有能背起同伴的学生显得黯然神伤。借此机会,笔者向学生讲明,天有不测风云,人的一生遭遇挫折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忍受挫折的打击并保持自身的平衡是适应能力强和身心健康的标志。事实证明,恰当的目标设置,既能让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克服困难、体验成功,让他们在体育训练中锤炼克服困难的本领,又能使其体验成功后的喜悦,更能激励学生不断奋进的动力。
总之,有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教育学生对待挫折的积极态度,使其能拥有强大的容忍力,化挫折为动力,让挫折磨炼意志,强化精神,铸就性格,形成不屈不挠、迎难而上、奋发向上的精气神,那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一定会无往而不胜。
(责任编辑陈剑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