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马斌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具有重要影响。小学生的阅读积累相对有限,主要依靠观察能力认识世界与学习知识,观察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写作素材的积累效率,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基于此,本文,提出利用生活场景、实践活动、观察技巧传授、培养观察习惯、同步思考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以期为高质量的小学写作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提供参考。
一、结合生活要素,锻炼观察能力
小学生在写作中经常面临两类问题,一是写作素材匮乏,在写作时无话可说,空话、套话、流水账作文普遍存在,二是情感体会不够深刻,在作文中情感表达不够充分。为此,教师在写作指导中,应注意引入生活资源,例如让学生回忆自己的日常生活,观察生活中的各类状况,以提升学生的视野宽度和广度,在生活中提炼并积累写作素材,为后续写作活动的展开奠定基础。此外教师也可模拟情境教学,在课堂上播放记录生活场景的视频内容,结合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分析画面中的细节内容,提炼细节内容并应用到写作活动中,提升文章创作的质量。围绕生活要素设置多种形式的观察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生活素材,促进学生成长,以兴趣为动力,驱动学生完成观察活动,体会到写作的快乐。
以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为例,作文题目要求学生根据喜好自行选择植物,以拟人写法写出植物的性格、外表等。考虑到部分学生缺少深入观察植物的经验,对植物的了解有限,教师可在课堂上组织活动,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植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植物并说出植物的特征,猜测植物的气味,在观察与互动中增强学生对植物的了解。为增强学生对梅花的认识,教师播放带有梅花的图片,以提问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同学们,这种花叫作梅花,大家从图片当中能够了解梅花的哪些特征呢?”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深入观察梅花,总结梅花的特征,重复此类过程,在观察中深化学生对植物的认识。最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观察内容创作文章——《我的植物朋友》,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内容写作,将观察与写作融为一体,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组织实践活动,充实作文情感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情感的体会与融入是写作教学的重点,对小学生而言,经历少是学生的情感感受力不强的关键因素。为此,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教师可以尝试引入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充实作文内容,让学生笔下的文字具有温度,感染人。
情感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实践活动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教师可以组织长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将活动内容记录下来,在日记中记录每天的故事和情感体验,定期在班内组织日记展示和交流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观察能力,让学生在写观察日记活动中积累作文素材的同时提升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
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写观察日记”为例,在教学中教师组织活动,要求学生回家后征得父母同意养一盆植物或是一只宠物,每天回家后观察动植物的成长变化过程,用日记的形式记录动植物的成长情况,鼓励学生适当融入部分表达个人情感和思考的语句,在观察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完成情感表达。教师每月在班级内部组织一次日记交流活动,让学生交换观察日记,相互学习。
三、传授观察方法,深入观察事物
观察不是单纯地看,而是在看的过程中摄取信息,在分析信息的过程中发现细节内涵,结合自身经历或情感进行艺术加工后表达的内容则是作文。因此在观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去看,更要让他们学会怎样高效率地看,在观察的同时快速把握事物的特征,让观察成为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方式。
第一,指导学生带着目的观察。即在开始观察事物前做好准备,明确观察目标:要在观察活动中得到什么样的信息?哪些信息属于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在观察活动开始前做好计划。第二,抓住关键点进行观察。阅读时要提纲挈领,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章内涵,观察活动同样如此,要在观察中把握事物的特点,例如观察一条小河,可从四季的差异入手观察,春天小河苗条而纤细;夏天小河汹涌且喧嚣;秋天小河露出浅浅的笑意;冬天小河的脸上裹了一层银装,从河道的宽度、水流流量、外部视觉效果等出發进行观察,强调观察的细致性,把握主要特点。第三,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观察如果没有方向容易出现叙述混乱等情况,在确定观察对象后分析观察顺序,季节上可以是由春到冬;方向上可以是东南西北;方位上可以是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时间上可以是从早到晚或是从白天到黑夜,从各类事物特征入手分析观察方式,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观察方法。
以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四季之美”为例,教师在作文活动开始前设置观察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分析哪些事物能够体现四季之美。学生翻找记忆中与四季有关的景象,有学生提出树木在四季的变化可以体现出四季之美,还有学生提出人们身上衣服的变化同样可以体现四季之美。教师此时提出第二个要求:树木和衣物上的哪一具体特征能够体现出事物的四季之美?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结合学生的答案播放有关不同季节的衣物和树木的影像资料,让学生进行重点观察,在重点观察中学生认识到树木的叶片和衣物的款式与厚度最能体现出四季之美。最后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树叶和衣物在四季景色中的变化,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逐一描述树叶和衣物在四季中的变化特征,在观察与表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观察技巧,依托技巧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成长。
四、培养观察习惯,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源于生活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源于人们的生活经历,而对生活经历的提炼来自观察。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让观察成为学生下意识的习惯,在习惯性观察中积累作文素材。
为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事物,例如每天来到学校后提问,引导学生分析教师每天的衣着打扮存在哪些差异,属于哪种风格,不同的装扮具有哪些细节。在日常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让学生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在下意识地在观察与分析的过程中完成认知与体验的积累。
或是围绕生活要素设置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被动的参与和配合中养成观察习惯。例如每天要求学生观察室外的天气,引导学生思考云层形状与天气状况之间有无关联,以观察日记的形式将每日的天气状况与云朵形状记录下来,写完观察日记,在日记中记录自己每天的生活感受,做好素材积累。
不自觉或自觉地重复某种行为,即可让行为成为习惯。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敢于尝试,在把握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前提下,运用多种方式增加观察活动的趣味性,让趣味性成为学生观察的驱动力,使学生在反复观察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并将观察结果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以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为例,为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教师可尝试在不告知学生的前提下开展观察活动,在活动中重复完成开门、走上讲台、书写板书、整理衣装这一过程,整个过程重复五次,在反复完成同一套动作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矛盾认知,使其注意到教师的异常举动,自动进入观察状态中。教师在五次动作中融入差异化情感主题,若有所思的动作、生气的动作、喜悦的动作、悲伤的动作、童真的动作,为避免出现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影响观察效果,教师可提前录制视频,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让学生重复观察,引导学生结合观察内容分析理解不同动作中渗透的情感内涵,思考教师异常举动的含义,在兴趣的驱动下推动学生完成观察、分析、表达等一系列过程。
五、观思同步进行,深化情感体验
观察不是对无用信息的记录与整合,而是一场发现之旅,用敏锐的眼光捕捉学习生活中的细节要素,通过系统分析与解读,让感性的认知成为有条理的认识,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揭示事物的本质与关联性,让观察结果更加深入、完备、深刻。
以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为例,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法,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观察,在观察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联系性,完成教学目标。首先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亲情主题情境,设置问题:“大家说父母每天既要上班还要照顾我们,是不是每天都很辛苦呢?”学生给出肯定回答后继续提问:“我们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能够看出父母工作很辛苦呢?”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给出答案:“妈妈的头发白了”“爸爸脸上有很多皱纹”“妈妈早起做饭时总是打呵欠”,教师继续提问:“头发白了,脸上皱纹多了,做饭打呵欠,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呢?”在问题的串联下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认识到头发白了、皱纹多了与父母的年龄增长、面临着沉重的工作生活压力有一定关系。
其次教師从教学内容入手,结合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内容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图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说明图画中的内容,并在提问的最后进行总结式说明:“同学们,农民白天要到田里耕田除草,晚上要在家中纺织,家中无论男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计,小孩子也在树荫下模仿大人的动作栽瓜苗,大家从图面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图片中的具体事物说明感受来源。”在观察情境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图画内容,学生结合情境中人们日夜操劳的生活状态给出“忙碌”“充实”“儿童的天真活泼”等答案。利用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观察与分析的技巧,理解观察与分析对认识事物的重要性。
最后教师展示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引导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在观察中把握油画细节,由细节体会油画展现的勤劳、朴实等内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入手,利用情境创设、传授观察技巧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观察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习惯性的观察中发现生活中的细节,为写作积累素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