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朗读中增强语感

时间:2024-05-08

周保伟

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敏锐而正确的直接感受能力。学生只有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才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更直接、强烈的感染。久而久之,学生在大声朗读和背诵英语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功感,有助于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语感。

一、克服障碍,模仿听读,领悟语感

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只有在有声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可是许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不敢开口,或者声音极低无法听清,也有的把简单一句话读得支离破碎,朗读经常处于被动状态。首先,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态,从音标教起,使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音标,读准读对单词。扫清阅读的障碍,这是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没有丰富的词汇量,就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在接触到一个新的文本时,先要弄清你有哪些字读不准,有哪个词不理解,利用好工具书。某些同学在读课文的时候,遇到生字词就停止不读,或一跳而过。这样中止了朗读,也就中止了对文本的理解,失去了读书的兴趣。所以,一旦发音规范了,朗读时就不怕读错了。其次,听录音模仿,纠正语音语调。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是从听开始的。教材中简短的,生活气息浓郁的对话是学生兴趣的源泉。反复听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亲近英语、感受英语从而领悟英语的语感。在跟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伸出手有节奏的轻拍桌面,体验轻、重、缓、急的节奏。学生从读中获得自信,获得快乐。在关键处,教师可以适当地加以提醒和指导。对模仿得好的学生教师要毫不吝啬的给予肯定和表扬。朗读稍微差点的学生要耐心及时地帮助纠正。基本的语音语调掌握好了,就会克服胆怯心理,增强朗读信心,提高朗读的积极性。

二、掌握技巧,学会朗读,增强语感

众所周知,“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对学生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津津有味的朗读可以使文章的思想感情、态度风格等在有声语言中再现,使文字变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把书面的文字语言转换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是眼、口、耳、心并用,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及文章的脉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要“目视、口诵、耳听、心思”,多方面立体化感知文章,使文中之意皆出我口,文中之情皆出我心。英语朗读中的节奏、意群、停顿、语调、连读、强弱读、不完全爆破等都是影响朗读的常见的语言现象。例如,英语中同一个句子不同的语调则代表不同的含义:降调表示真实、兴奋;平调表示无奈、悲哀;升调表示疑问、高兴;升降调则表示不确定。同样,句子重音的不同表达的意义也千差万别。“I have beenin Beijing for two years.”重音放在“I”意在强调不是别人,放在“Beiiing”上则强调地点,放在“two”突出的则是时间。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训练,体会领悟文中的感情,加上适当的语气语调,才能产生较好的语感效果,才能将死的语言读活,将机械的死读上升为感悟知识、积累智慧、丰富情感,从而领悟和增强语感。

三、拓宽材料,快乐朗读,深化语感

人脑就像一个容纳知识的容器,输入的语言信息越多,经过大量的积累和巩固,需要输出语言的时候才会顺手拈来、应用自如。课内的朗读内容有限,时间有限,所得有限。所以,学习英语也要提倡两条腿走路: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要引导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英语材料,开展课外阅读。将课内朗读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不仅是英语教学的一个方向,也将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目标。“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教师要经常推荐课外读物,适当选一些脍炙人口的谚语、诗歌、英语幽默、时文、新闻报道等让学生朗读甚至背诵。一些难度适中、题材广泛的英语读物、英文版名著缩写也能让学生接触真实的英语,了解一些西方的文化,感受阅读的乐趣,尝到阅读的甜头,进而养成喜爱读书看报的好习惯。学生一旦把读书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好读书,读好书,那么无论在阅读能力上,还是在学习潜能上,都会给我们意外的惊喜:不仅扩大了阅读量,增加了语言的输入,深化了语感,还能提高英语语言的交际运用能力。真可谓“一石三鸟”。

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朗读是我们学习英语的一大法宝,让朗读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中,让我们的课堂书声朗朗,情意浓浓,让每一个学生在快乐的朗读声中成长,在快乐的朗读中走向成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