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时间:2024-05-08

马瑞华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其思想性、政治性很强,它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在历史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借鉴历史,树立开放意识,培养改革创新精神

1.在历史教学中培养改革发展的思想意识

中国历史的发展证明,只有不断改革,坚持开放的政策,国家才会迅速发展;相反,如果统治者因循守旧、闭关锁国,社会就会停滞不前,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历史上的改革无不体现出改革者所具有的锐意创新、不墨守成规的改革精神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而每一次改革都带来了政治的清明、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在教学历史时,笔者一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改革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的突出成就及其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又充分联系统治者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对经济文化的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

2.在历史教学中培养热爱科学、开拓创新的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创造和发明的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连绵不断,在文学艺术、建筑、医学、天文历法、科技创造,尤其是四大发明方面无不彰显着中华文明的魅力,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因此,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既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最好教材,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养成开拓创新精神的重要资料。

3.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开放意识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开放的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一直致力于文化的传播,也有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海纳百川,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从而成就了中华文明今天的丰富多彩与灿烂辉煌。郑和下西洋、张骞通西域、佛教的传播、玄奘西游、鉴真东渡,这些典型的历史事件告诉我们,民族要发展就要开放交流,文化要发展就要善于兼容并蓄、继承和交融。弘扬历史上的开放交流精神,正是未来的建设者必要的素质。

二、以历史名人为榜样,加强素质情感教育

在历史课的素质教育中,历史人物的教育,最能深化学生的情感,他们的典型道德形象引起的情感体验和共鸣往往是产生道德行动的强大动力。以历史名人为典范,找出自己内心最崇敬、最愿意立志仿效的对象,能激发起青少年“有为者亦若是”的豪情壮志,点燃青少年立志的热诚,树立坚定的信念,进而肩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神圣使命。

1.以历史名人为典范,树立民族气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像一条红线贯穿于几千年的历史之中。历史课有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内容,如孟子、屈原、岳飞、文天祥、张骞、班超、史可法、林则徐、陈化成、冯子材、谭嗣同等等,无不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在教学这些人物的历史时,笔者尽量将他们的英雄事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去逐步体会一种悲壮、崇高的美感,从而使学生联想到:假如我处于祖国危亡的紧急关头,也应该像他们那样挺身而出,救国救民,建功立业。这样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些英雄人物的相关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2.以民族先贤为楷模,弘扬中华美德

中华民族是文明礼仪之邦,有着优良的传统美德。我们的先人,如诸葛亮、范仲淹、顾宪成、顾炎武等在为民族团结统一、国家独立富强和社会繁荣进步的斗争中,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和丰富的嘉言懿行。这是我们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教材,以此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民族。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对孙膑、司马迁、王羲之、祖冲之等优秀历史人物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立志勤学是人才成长必须具有的精神,自强不息、奋勇进取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尽艰难而不衰亡的重要原因。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科学,坚持真理。加强对司马迁、王充、范缜等人物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明白了他们的思想在当时的进步性,理解了他们的学说内容、学说出现的背景,以及统治者迫害他们的原因,而且也增强学生对他们敢于坚持真理精神的崇敬之情。

3.以典型的反面人物为教材,弘扬正气,反对邪恶

历史教材中例举了许多为后人所不齿的反面人物,如石敬瑭、安禄山、李林甫、秦桧、和珅、慈禧等。将这些人物的丑恶言行尽量地揭露出来,使学生不仅对他们产生了憎恨感,也使学生在批判中明辨了是非弘扬了正气。

三、在历史教学中开展各项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德育教育

学生要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就是要通过自身的实践,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化。历史内容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历史教学德育渗透应开辟广阔的途径,开展各种活动,如历史故事会、辩论会,编演历史剧,参观革命圣地,教唱革命歌曲,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和纪念展览,进行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等活动,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情感体验、意志磨炼,在愉快的活动中得到熏陶,从而实现德育的目标。

四、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时教师应把握好正确的航向

新课程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学生可以大胆想象,对一些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笔者认为教师应把握分寸、把握舵把,不能一味追求标新立异,特别在一些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上,对学生的过激言论和消极言论,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明辨是非。例如,讲到南京大屠杀时,有学生相互间做出砍杀的动作,引起其他学生的一阵哄笑,教师一定要及时加以制止和教育,决不能听之任之;编演历史剧时,教师应进行适当引导,不要把历史剧变成搞笑的闹剧,从而失去历史教育的严肃性。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一堂课或某一个历史内容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坚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中学历史教学一定要抓住这一良好的发展契机,努力增强中学历史教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注重德育渗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责编 庞丹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