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高中政治课讨论的误区

时间:2024-05-08

骆利群

课堂讨论是高中政治课教学的一种常用手段。有效的讨论可以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思维、想象、判断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在学生对问题的讨论中,可以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应对课堂讨论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列课堂讨论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之一:“盲目”讨论

“盲目”讨论是指事先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教师忽视教案的设计,在课堂上为活跃气氛信手拈来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这种讨论表面上使课堂显得“热热闹闹、生气勃勃”,但我们只要静心倾听,不难发现学生在热闹之中却毫无意见交融的活水。更无思维撞击的火花。在笔者看来,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来讨论的,问题太深,学生无所适从,望而生畏;问题太易,又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因而,走出“盲目”讨论的关键在于确定要讨论的问题,那么哪些问题适合讨论呢?

首先,问题的设计要符合知识形成过程中学生认知的需要。当新知识与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时可设计讨论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运用旧知解决新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其次,讨论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是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手段。知识的重难点或关键处、易于混淆的知识可以安排学生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把握住知识的最本质的东西。再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度较大、需要跳一跳才够得着的思考题,可以安排学生讨论,这能起到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作用。最后,教学过程中无法预测的问题。即当学生提出教师事先未考虑到的、偶然冒出来的问题,老师又不能及时解决的,也可安排机动的讨论。总而言之,讨论环节的安排要遵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讨论题的设计要具有思维性、目的性、针对性,避免随意性、盲目性,使教学借助于“讨论”让学生全面深入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在讲授“个人对社会贡献的两种形式”时,由于学生喜欢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往往把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等同于物质贡献,把个人对社会的物质贡献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唯一尺度。因此,可在该处设置学生容易出现思维障碍的问题进行讨论:过去革命战争年代的保尔与现在科技时代的比尔·盖茨两人的贡献谁更大?学生的讨论结果往往有三种:一是认为比尔·盖茨的贡献大于保尔。因为比尔·盖茨的贡献是大家实实在在看到的,而保尔的贡献是虚的,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二是认为保尔的贡献大,因为比尔·盖茨对社会的贡献是物质贡献,会随着社会发展而贬值,而保尔侧重于精神贡献,是持久的。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三是认为对保尔和比尔·盖茨不能做简单的比较,因为两者的侧重点不同,这两方面就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两种形式。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方面的贡献。至于哪一方面的贡献更大一些,则是因人而异的。当学生对问题分析讨论至此时,他们的思维障碍已悄然排除。这应归功于该设问的准确到位。

误区之二:“匆忙”讨论

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时间做保证都会落入形式主义,课堂讨论也是如此。在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有些青年教师问题一提出后,马上就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学生由于缺少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思维过程没有经过整理加工,其讨论的有效性就值得怀疑。

那么,如何解决讨论中的“匆忙”问题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提问力求做到少而精,力戒平庸、繁琐的满堂讨论。其次,讨论前师生都要做好充分准备,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讨论课题、指出注意事项、布置预习或阅读参考资料,每个学生也都应该按照要求做好讨论发言的准备,这样就不会使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觉得“无话可说”,以免出现“冷场”或漫无边际的高谈阔论。再次,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应当留时间给学生思考,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讨论问题;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多发散思维的成分;增加学生讨论的多样性等。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能让讨论匆忙过场,使课堂讨论变成热闹的摆设,当然我们也不能没有时间限制,否则会因过多地浪费时间而也成了“低效”讨论。

误区之三:“无序”讨论

让学生汇报成果是课堂讨论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讨论有效性的主要手段。笔者所讲的“无序”讨论是指有些老师为了节约时间,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下去,往往喜欢选择优等生来汇报成果,这样做容易使大部分学生的讨论“有始无终,不了了之”,长此以往会使这部分学生变成课堂讨论过程中的闲人,逐渐对讨论失去兴趣;也有一些老师随便叫几位学生来回答,最后由自己包办代替敷衍了事。这样的讨论都有不足之处,都会降低讨论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有效的课堂讨论应该能让每位同学既有机会展示自我,又有机会向他人学习,从而深切体会到合作的意义。小组讨论中的发言次序一般可以安排为“中等生一后进生一优等生”。中等生先发言,反映了大多数同学的意见(教师可用来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后进生接着发言,便“有例可循”,不会觉得无话可讲,发言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优等生最后发言,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或不同看法,为其他同学开拓思路。当然,最后少不了教师的总结,教师精湛的概括往往可以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无序讨论”还指学生在讨论中经常会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我表现而不愿去倾听别人的意见的情况。由于每个学生都急欲把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表达出来,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的,往往会造成“大家都抢着说,却什么也没听清”的后果,使整个课堂显得乱哄哄的;也有些学生容易冲动,如果教师控制不好,讨论有可能就会变成争论、甚至个人攻击,这就背离了我们讨论的初衷。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讨论前教师制定一些讨论规则是十分必要的,如只有给予了发言权才可以发言,别人发言时要静听,要尊重别人的意见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讨论“有序”地进行下去。

误区之四:“平淡”讨论

“平淡”讨论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讨论形式单一,学生难免会厌倦,失去兴趣和参与热情。讨论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应当结合现实的教学情境,研究并灵活选用最为有效的讨论方式。例如:1,任务分工式讨论。各个小组内再进行任务分工,在各自完成自己分得的任务后,再进行集体讨论,这样,使得责任明确,学生学习的机会更多。2,滚雪球式讨论。先两个人讨论,随着讨论的深入逐渐增加为三个人、四个人……的讨论形式,使讨论的范围不断扩充。3,书写式讨论。不一定上来就用语言交流,可以要求学生把想要发表的意见写下来,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避免了讨论时表面热闹,却没有实质性进展的状况。另外,讨论的方法还有案例式讨论、问答式讨论、智力拼图式讨论、辩论式讨论等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以达到讨论的最优效果。

“平淡”讨论的另一方面,是指讨论的问题没有趣味。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调动不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显然,置疑与激趣并重的发问是克服这类平淡的重要方法。如果教师能在深刻把握教材内容和学生思想实际的基础上,针对思想政治课的特点精心选择恰当的针对性强的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事件、新成果等鲜活的热点材料作为实例进行讨论,其结果绝不仅仅是开阔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简单,更能让学生胸怀全球,放眼世界,面向未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