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于经典中品味表达的秘妙

时间:2024-05-08

邱菊花

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而写作是一个输出的过程,阅读与写作分离会影响信息的加工处理质量,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增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品读经典,学习写作技巧,并运用到写作中,能够充分发掘学生内在潜能,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依托课内经典名篇,探寻表情达意技巧

小学语文教材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其中的课文均是经典名篇,仅仅作为材料满足阅读需求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以教材为支点开展读写结合,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强化至关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价值,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对文本内涵及思想感情进行整体把握,确保学生能够对作者写作思路以及思想感情等进行整体把握,从语言运用、谋篇布局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理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不断强化。

例如,笔者在朱自清的《匆匆》教学中,对于其写作技巧,可以从修辞和照应两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作者抓住“杨柳”“燕子”“桃花”等主要元素,通过排比句开头,将抽象的时间流逝通过感性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生动形象。之后通过设问来引起全文,在正文中回答了问题,结尾照应开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了排比和照应的写作方法,为提高写作能力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挖掘文本的基础上,要围绕单元主题开展读写结合的练习活动。比如,组织学生以“真情”为话题进行写作训练,要明确读写结合训练的关键点,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可通过对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刻画,来保证形象塑造的真实性。在情节发展方面,环境描写要恰当,语言应当平实且具有感染力。在读写教学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巩固学生语文基础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借助课外经典之作,拓展读写空间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高质量的,但由于教材容量有限,并且无论是体裁还是篇幅等都可能存在一定限制,这就导致其局限性。而通過名著阅读,能够拓展读写空间,确保读写结合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强化打下良好基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阅读课外经典名著,汲取营养,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通过阅读课外经典,让学生感知丰富的世界,为学生写作思路的拓宽提供支撑。

例如,《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是教材中的经典名篇,其主要由全书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为有效拓展阅读空间,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整本名著,与课文进行对照,学习其中的写作方法,巩固学生的写作基础。为促进读写结合的顺利推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写作知识点的提炼,从概括到具体,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强化学生对于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掌握。

名著原文情节包含几万字,而在实际教学中,课文梗概仅仅用不到一百字进行叙述,其中涉及心理、人物、景物等描写方法,在保证故事完整的基础上进行了清楚表达,学生也可以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选文围绕“历险”这一线索,将五次探险叙述出来,故事情节得以发展,读者的心情也随之跌宕起伏,产生了独特的阅读体验。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线索对情节进行串联,确保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经典名著的立意、构思、语言以及思想都具有一定高度,值得学生学习,在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过程中,以经典名著为支撑,学生的阅读视野得以拓宽,并从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阅读与写作水准也逐步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批注式”读写,品味语言、内化情感。

“批注式”读写学习是创新的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学生将自己认为重要的或者难以理解的字、词、句、段勾画出来,写下所思所想。即便是同一篇文章,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说所产生的魅力及其所获得的体验都是不同的。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要注重读写结合,将阅读看作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直面文本,鼓励学生纵深挖掘文本信息,将自己心中所想表达出来,强化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在积淀语言文字的同时,更好地感知文学魅力,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不断提升。

1.零星式,抓关键词句

把握文本中的关键词句,能够强化学生对整个文本的理解。在《七律.长征》一诗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找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诗的关键词,学生关注到“暖”与“寒”这两个关键词,圈画出来并作批注。“暖”和“寒”都是写人的感受。“暖”既写出了五月春暖的金沙江的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红军战士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英雄形象浮现在大家的脑海中。通过把握关键词句,学生能够对暖和寒的表面意思与深层含义做出正确的理解,同时也感受到红军长征途中以苦为乐的高尚革命情怀。在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开展批注式阅读活动,满足了课堂教学的需求。另外,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要重视标点符号的作用,理解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效果,教师就学生阅读进行有效性指导,语文课堂教学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整体式,抓重点段落

在《少年闰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第一自然段作为教学的重点组织学生阅读。在这一自然段中国,作者描绘了迅哥儿记忆中的看瓜刺猹的闰土。作者描绘出了一幅优美的月夜美景,并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了伏笔,渲染了一种和谐的气氛。让学生美美地诵读积累,让那静谧灵动的画面浮现于眼前,留存于心底。在学生的静思默想,圈画批注,分享交流,角色朗读中,一个淳朴、善良、勇敢、机智的少年闰土形象逐渐在脑海中树立起来。通过重点段落的把握,学生能够强化对文本情感的理解,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3.质疑式,惑而不解,记而解之

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疑惑,疑惑正是读书的可贵之处。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记录自己的疑惑,之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比如,笔者引领学生阅读《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在教学“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时,引导学生体会“斩钉截铁”这个词,它表现了五壮士保护人民、歼灭敌人坚定不移的决心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学生对“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这句话产生了质疑。明明是往绝路上走,战士们为什么会热血沸腾呢?基于这一质疑,学生细细品读,做出批注,进一步体会到五壮士保护人民的决心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在这种质疑式批注方式的引领下,学生思考的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积累阅读经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强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做批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高速运转,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语文高效课堂也得以顺利构建。

综上所述,融合经典、读写结合在课堂中广泛应用,能够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写作方法、技巧,在写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通过名著阅读来拓展学生的读写空间,通过批注式阅读找准重点词句、段落,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