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感悟文本能力

时间:2024-05-08

黄洁

【摘 要】本文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的教学为例,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展开探讨,以期能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文化,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 关键词 文化 情感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整篇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学会阅读、学会运用,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中总结出切实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抓住关键词,初感樟树的形象

理解课文的关键是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首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寻找重点词语,然后鼓励学生找出文章的重点词語,最后根据重点词语来揣摩语句或段落的中心思想,领悟文章表达的内容。

比如,课文的第四小节描写了樟树的生长特点,文中描写樟树的词语很多,有“枝干粗壮”“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伸向四面八方”等词语,老师在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过程中让他们找出最能形容樟树生长特征的关键词,大多数学生认为是“蓬蓬勃勃”,因为它最能彰显出樟树旺盛的生命力,形象生动地反映出樟树茂盛的长势,阅读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对描写樟树的相关词语和句子进行圈圈点点,这些都是文中的重点和精华部分,在学生进行再读课文时,就能有针对性地赋予激情朗读,让他们仿佛身临其境地看到了樟树“蓬蓬勃勃”的样子。

第四小节里还有一个关联词“无论……总是……”,它的应用突出了樟树生命力的顽强,老师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关联词前后连接的内容,文章运用这个关联词旨在说明樟树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生长得蓬蓬勃勃,抓住这一点,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发挥想象,尽可能地想象樟树处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情景,如冰天雪地里,炎炎烈日下,狂风暴雨中等等,并让学生交流彼此的看法,围绕樟树的想象说话让学生拥有了一个语言实践的舞台,同时,樟树蓬勃向上的顽强生命力感染着学生,学生每次朗读到时“蓬蓬勃勃”这个词时就会受到心灵的震撼,激励自己像樟树一样顽强。

二、抓住写作方法,感悟樟树的真实意蕴

整篇课文运用借物喻志,以树喻人的写作手法,虽然表面上写的是樟树的生长特征,实质表现的是宋庆龄如樟树般的崇高人格和精神风貌。这一环节的教学,老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抓住写作方法,在读懂樟树的同时读懂文章的主题内容,深化课文的中心思想。

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必然要让学生学习到“借物喻人”这一写作知识,教师应立足文本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通过揣摩、感悟,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 理解“借物喻人”的真实意蕴。一方面,从特点和品格入手分析所借事物与所喻之人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思考: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主要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非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而不写其他地方的樟树?从而体会作者通过对樟树的描写旨在表现宋庆龄高贵的人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另一方面,借助托物言志的古诗《石灰吟》《青松》和《梅花》,让学生感性地认识诗中的象征意义,通过阅读和背诵让学生深知象征手法的特点,引导学生将樟树的具体描写和宋庆龄的个人品质联系起来思考,逐步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白其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对“借物喻人”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和把握。

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得“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变得立体而丰满起来,也能激起学生阅读和探究的欲望,自然积淀成了学生的一种知识经验。

三、抓住情感,感悟樟树的“可贵”

阅读的最高境界是融进文本里,走进文本的人物世界里,与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带着情感全身心地阅读,对人物的崇敬之情在阅读中自然流露出来,让学生在情感激荡中情动而辞发。

在《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前,老师不妨先让学生熟悉宋庆龄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宋庆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了些什么了不起的事,让她的事迹根植于学生的心间,带着崇敬之心来学习文章,就更能理解文章的内涵了。如学生读到樟树枝繁叶茂充满生机时,就会联想到宋庆龄在反帝反封建的道路上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她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妇女界的杰出代表;读到樟树香气迷人且能永久保持,令虫类惧怕时,就会联想起宋庆龄刚正不阿的爱国情怀,她不与蒋介石、汪精卫同流合污,保持着自己的一份纯洁,把自己的一生致力于祖国的统一大业。这种阅读方式,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情感,在读着樟树的“可贵”之处时自然而然地想到宋庆龄女士的先进思想和高贵的人格,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了课文的意蕴。

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还需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使学生真心投入,提高学生的素养。

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一路走来,有过激情澎湃,有过茫然无措,逐渐走向冷静,回归本真。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呼唤语文阅读教学要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抓住语言的朗读、揣摩、品味、诵咏、感悟,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实现从“学课文”到“学语文”的美丽转身。

【参考文献】

【1】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

【2】韦丽霞.形象、情感与审美体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1(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