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 文/王友仁
作为党报,社会新闻怎么办?——也就是说,举什么“旗”,倡导什么,弘扬什么?走什么“路”?主打什么?新闻路子是什么?
《绍兴日报》推出的一个主打栏目——“风尚绍兴”,持之以恒地坚持三年,并将继续前行,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2010年1月5日至今,“风尚绍兴”共计推出了近300个“道德楷模”。一批平凡而感人的“小人物”,经过这一栏目的打磨串联,如一串珍珠一样熠熠生辉,闪耀出人性的光芒,成为绍兴一道温暖的文明风景线。
有一句话,底层的珍珠——赞美那些虽卑微平凡却蕴藏着人性光芒的小人物。从《绍兴日报》“风尚绍兴”地平线上走过的这个群体,就是一串名符其实的“底层的珍珠”。他们,无一例外是散落在城市小巷、远山近村的平凡人,普通得如一粒粒草芥,但是在他们身上,却闪耀着如晨露般晶莹剔透的人性光芒,有着感人至深的美好故事。
上虞市章镇镇张村的“傻子书记”许兴祥为让村民用上洁净的自来水,前往水库修理引水管,不幸摔落在数米深的溢洪道内,身受重伤。还有带着瘫痪姐姐嫁人的“最美新娘”严丽华;90级台阶,一扫就是5年多的杨乐英……
回眸“风尚绍兴”三年,从推出至今,《绍兴日报》没有“东张西望”,更没有“三心二意”,还将毫不犹豫地坚持下去。这背后,是作为党报媒体的价值自信、专业自信。
新闻报道需要客观真实,而新闻选择是有价值判断的,每一个报道都有价值导向。那么,党报社会新闻的“主营”应该是什么?当下不少媒体往往有意无意“偏爱”于“三部大片”:一是“杀人放火、坑蒙拐骗”为主的“武打片”;二是“情色绯闻、个人隐私”为主的“言情片”;三是“隐姓埋名、真假难辨”的“故事片”。它们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所谓的“可读性”,从功利角度而言,就是为了发行量与广告。
媒体具有“扩音器效应”,注定它有极强的导向功能,必须承担媒体的价值引导责任。因此,我们认为,这背后,不仅是一个办报专业层面的问题,而是一个主张什么、不主张什么;倡导什么、不倡导什么;弘扬什么、不弘扬什么的重要问题。
由此,我们认为,党报社会新闻,应该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直气壮地以弘扬社会正气为己任,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那些“凡人善举”。
不要小看那些“凡人善举”。平凡的人最让我们感动。
刚开始,有人担心,这类报道会不会给人“老生常谈”之感?会不会让人觉得我们办报理念“落伍”?会不会使版面“老土”?会不会影响“可读性”?从专业角度而言,会不会让同行和同事感觉我们办报没有“创新”和“创意”?
对此,我们在实践中,有了越来越清醒而坚定的认识。那就是,弘扬真善美,挖掘人性之美,是永恒的时尚,是最大的可读性。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不会“过时”。可以说,它是全人类共同的期待,具有最无争议的普世价值。
这样办报,才叫真正的“潮”!
而反观现实,我们更加感到此举的迫切性和现实意义。当下,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诸如,老人跌倒无人敢扶,公交车上碰到小偷许多人不敢站出来,见到老人装作没看见不让座,还有“掌掴不让座者”的“暴力文明”,等等。更不要说那些见利忘义的假冒伪劣,肆无忌惮的坑蒙拐骗,不顾底线的一切向“钱”看,等等。这说明我们的社会中,还有许多的不文明、不和谐,国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素质亟待提高。
所有这些,让我们更加坚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良好风尚的现实价值。
从办报角度而言,这也是党报媒体的高度,党报媒体的尊严,党报媒体的品位。
正是这样一种作为党报媒体的价值自信,专业自信,让“风尚绍兴”有了十足的底气,有了充分的定力。
凡人善举,大多经年累月,平凡而普通,有时甚至琐碎而细小。但是,它蕴藏的精神价值和道德力量,不可小看。正如毛泽东所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我们认为,凡人善举的持之以恒,就是对善良的执着守望,就是将平凡升华为非凡。
那么,如何从平凡中挖掘不平凡,让“凡人善举”真正打动人,挖掘出他们身上那些感人至深的东西。这倒是一个并不容易的“技术活”,因为一不用心,大而化之,确实容易让这类报道变成道德说教,变成似曾相识的“老生常谈”,让人望而生厌,味同嚼蜡。
为此,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有所感悟。主要有三:
一是开门求教,请专家“会诊”。2012年初,《绍兴日报》召开了一个“‘风尚绍兴’暨‘社会纵横’创新座谈会”,邀请绍兴多方人士,听取进一步办好“风尚绍兴”的意见。有人建议“人选扩面”,有人提出“故事深挖”,有人提出“报道归类”,有人提出“年度评选”,有人提出“巡回演讲”,等等。我们从中吸取了许多金点子、新思路。
二是落实走转改,深入到“田间地头”。
脚底板下出新闻,脚底板下出好新闻。“傻子书记”许兴祥的发现,就是一例。记者俞佳铖常年“串村走镇”,熟悉基层,与许多基层的农民、干部、土秀才交上了朋友。2011年7月28日,她在第一时间获悉这一新闻线索,当即赶赴采访。第二天,《“咱们的好书记啊,你快醒醒!”》见报,很快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省内外各大媒体也都紧跟作了报道。
三是抓细节抓现场,学会“讲故事”。细微见真情,细节打动人,现场感染人。如上文中,“最美婚纱照”带着瘫痪姐姐嫁人的“最美新娘”等等,记者在情节的讲述中,有着对主人翁的神态、对话以及场景的刻画,从而让故事更可看,让人物更生动,让精神更感人。
三年的坚守,如今“风尚绍兴”已成为《绍兴日报》的一个品牌栏目,在绍兴社会各界具有广泛影响力,并受到广泛好评。
浙江原省委书记赵洪祝对“傻子书记”许兴祥事迹作了重要批示,该报道还获得了2011年度浙江省好新闻一等奖。
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部长尹永杰专门批示,表扬“风尚绍兴”栏目。
在“风尚绍兴”人物的榜样力量下,在“风尚绍兴”事迹的精神感染下,好人不断涌现,好事四面开花。爱心如接力传递,温暖如潮水涌动。
2012年5月23日,《绍兴日报》“风尚绍兴”刊发了《父亲无偿献血14年成重病儿子“爱心表率”》:市民金宇隆坚持献血14年,他儿子金子阳不幸被查出患有白血病。报道一见报,人们被金宇隆的精神所感动,纷纷伸手帮助这对困境中的父子:北海小学龙洲校区捐款10000元,浙江讴歌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捐款50000元,绍兴市红十字会为金子阳发起爱心募捐活动……金子阳父子先后收到总计30余万元的爱心捐款,金子阳的病有了希望。
2011年9月21日,《绍兴日报》“风尚绍兴”的《他们永远是我眼里的小孩》一文,报道了身残志坚的韩永根建立绍兴县博雅残疾人庇护中心,免费为50多名残疾人士提供吃住的事迹。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闻风而动,立即在该庇护中心成立“志愿者服务基地”,学生们定时给残疾人送温暖。绍兴市阳景源电器有限公司绍兴地区总经销的负责人王文荣,送上了3台太阳能热水器。逢年过节,一批批热心人士来到庇护中心献爱心。社会各界人士也对“风尚绍兴”给予广泛好评。
绍兴市原副市长、绍兴文理学院首任院长陈祖楠说:《绍兴日报》的“风尚绍兴”栏目,报道了一系列平凡的感人事迹,谱写了一个大写人生,展现他们的慈爱、奉献、敬业的精神,弘扬了尊老爱幼、邻里互助、奉献社会的社会风尚,给人一股向上的力量。
中共越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文琴说,“风尚绍兴”栏目对社会文明风尚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弘扬了社会正气。
……
更有越来越多的部门、街道、乡镇和群众,“慕名”给《绍兴日报》热线提供“风尚绍兴”人物。
绍兴,是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一座因为爱心而温暖的城市。而《绍兴日报》的“风尚绍兴”,一起在为这种爱心的传递,为这种温暖的发扬,添薪助燃。为此,我们感到欣慰,并将一如既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