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宁波报业发展新媒体的四个理念

时间:2024-04-24

□ 文/万小广

宁波各报在新媒体的建设和探索方面已经迈出较大脚步,不仅在新媒体业态方面实现全领域覆盖,包括新闻网站、手机报、户外大屏、媒体微博、移动客户端等,而且在内容建设与经营上积极创新,涌现出很多有特色的新媒体项目。

“政治家办网”,打造区域内综合服务门户网站

在众声喧哗的网络时代,只有提供权威信息、纾解社会情绪、构筑社会沟通平台,才能保持主流媒体地位。中国宁波网是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建设的龙头,也是少数几家跻身于当地主流媒体的地方新闻网站之一。该网站以“政治家办网”为发展理念,将网络新闻宣传主阵地、网络问政平台以及地方互动服务社区作为三大发展方向。

2011年8月上旬起,中国宁波网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在首页头条区重点推出了《文明城市需要“老何说和”》系列报道,深入介绍民间调解组织“老何说和”在调动基层“资源”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示范意义,不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也获得当地领导的肯定。相关评论作品《“老何说和”说了些什么?》还获得今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一家城市新闻网站能连续两年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而中国宁波网2011年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对话”栏目,则彰显了其在网络问政平台上的探索。栏目包括“网上发布厅”“网络问政”“热点民生”“记者追踪”等各具特色的板块,旨在构建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平台。市各职能部门专门设立网上发言人,以“对话·网络发布厅”为平台,回复网民关心的问题。网民的参与热情十分高涨,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相关板块的页面点击量从22万次增加到51万次,增长了130%。

中国宁波网还在区域生活信息服务方面下工夫,旗下的天一论坛目前已有注册会员80万,日均发贴2.5万,日均点击近300万人次。整个网站提供的信息服务涵盖了衣、食、住、行、医等十余板块,涉及市民生活各方面。

新媒体采编创新,首创iPad移动采编系统

网络新媒体的崛起对传统报业的新闻生产流程构成很大挑战。新闻采编模式直接决定着新闻生产的效率与效果,成为新旧媒体竞争的最前沿。近年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重视对新闻采编数字化转型的探索。集团不仅自主设计研发数字技术平台并投入使用,而且还成立了全媒体记者部,在新媒体采编流程再造方面进行积极创新。而最新的案例则是其首创的iPad移动采编系统。

2012年7月初,《宁波晚报》基于iPad的移动采编系统正式投入使用。采编人员可以凭借iPad,随时随地完成发稿、编辑、大样审核、签发等业务流程,实现与现有的数字采编平台无缝对接。而早在2011年4月,《宁波晚报》就与中国移动合作开发了一套手机远程发稿系统,但这套系统只能供记者通过网络向数字采编平台发稿,功能相对单一。这套移动新闻采编系统具有诸多优点。《宁波晚报》总编辑许财宝说,“就新闻采编而言,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发现比iPad更好的移动设备。iPad比较轻,电池续航能力强,开关机比较方便,非常适合作为新闻采集工具。现在每个编辑记者都是带着iPad出去的,随时随地可以登录采编平台,跟在编辑部时的权限是一样的。”

在2012年8月抗击台风“海葵”的报道中,这套系统第一次成功地显示其优势。当时不少媒体记者所在的宾馆因狂风暴雨突然停电,同时网络中断,交通也中断了,有的记者只好用手机口述的方式发稿。而《宁波晚报》记者因携带配有3G网络的iPad,发稿未受到任何影响。而且,在前方小分队的一位副主任编辑在新闻现场根据一线情况,直接完成制作标题、配图、稿件编辑和签发流程,省去了后方接稿、编稿的环节。

除了上述优势外,这套iPad移动采编系统的保密性也很强,有多重安全防护措施。不仅进入采编平台需要输入用户名、密码,而且每个iPad的序列号与3G卡号都与系统一一对应,且具有不同的使用权限。

《宁波晚报》总编辑许财宝说:“iPad出来后很多人当做玩具,我原来管过技术,就觉得能否把内部的采编平台放到上面去。感觉这套系统对于新闻竞争力以及提高新闻时效具有很大好处。”

多种专业信息服务,拓宽新媒体营收渠道

近些年,都市报“同质化竞争”的局面逐渐转移至新媒体。最明显的例子是手机报,各报纷纷推出自己的综合性手机报,内容趋同,自然会造成市场饱和、恶性竞争。

就现阶段而言,要寻找竞争的“蓝海”,只能走专业化、特色化的路子。专业化信息服务是宁波很多新媒体项目的亮点之一。这些新媒体项目通过与相关机构合作,锁定细分市场和特定人群,也为盈利模式找到解决之道。

宁波网同宁波交警局合作推出的专业手机报“红绿灯”,近期将超过50万用户。这种专业手机报直接与用户对接,降低了对移动运营商的依存度,同时客户的稳定度也比较高。目前,宁波网还将与宁波市人才服务中心合办招聘类手机报,与宁波市高校联盟、宁波市教育招生部门合办大学生手机报,等等。

《东南商报》与宁波市计生委今年8月合作推出的“妈妈知道网”是专业化的另一个典型案例。这个网站的初衷是开展计划生育相关知识和政策的宣传,后来转型为“一个分享育儿经验、家庭婚育文化的网络公益平台”。网站专门成立了一个“妈妈科学院”,邀请计生系统的妇产科医生、计生干部以及有经验、有热情的爱心妈妈担任“院士”,目前有100多位“院士”在线解答关于准备怀孕、怀孕期以及幼儿抚养阶段的各类疑问,并提供相关指导。网站上线后一周内就解答了4.8万个问题,访问量直线上升。

《东南商报》总编辑王存政说:“短短一个多月,就有广告商找上门来要求投广告。网站的维护人员目前只有几个人,我们也不指望马上能挣钱。准备从‘妈妈知道’发展到‘妈妈赶集’‘妈妈购’,形成一个‘亲子网群’。年内还打算推出《妈妈知道》杂志,然后就会有相关广告,如幼儿教育、幼儿用品、奶粉等等,这样就能让它们滚动起来。”

新媒体建设要“紧烧火,慢揭锅”

目前传统报业的新媒体转型面临很多障碍。首先,从桌面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传统媒体一直在追随着媒介技术革新的步伐,但却始终难以超越互联网公司;其次,从投入产出比上考虑,传统报业一直在为新媒体建设进行投入,却很难挣到钱,或只能挣小钱,在盈利速度和数量上远不及传统报业;最后,无论是报网互动还是媒介融合,正如《创新者的窘境》一书所揭示的那样,新旧媒体业务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难以协调。

对于地方报业的新媒体项目而言,盈利模式是一个关键问题。《宁波晚报》总编辑许财宝说:“我们纸媒的盈利模式是‘吃大户’,即盯着比较大的广告客户,比如房地产商、销售公司等,他们投入十万百万广告,我们再散播到千家万户。而新媒体的盈利却是‘吃小户’的,靠千家万户实现的,像腾讯向每个用户收5毛钱、1块钱,因为它的用户数都是上亿的,所以累加到一起也不得了。所以,全国性的新媒体能赚到钱的,而地方门户靠‘吃小户’是行不通的。”

在充分考量了这些困难之后,宁波报人的应对策略也非常明确。

一是在战略上当跟跑者,不当马前卒。何伟说:“宁波报业集团在新媒体创新方面主要是作为跟随者,如果看到有适合自己的、好的经验就去学习,就像跑马拉松一样始终在第二方阵,追着第一跑,这样可以降低创新成本,因为地方报业集团没有充裕的资金和一流的人才团队去试验去搞创新。”

二是做好新媒体的体制、机制改革。何伟说:“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目前还是独立的主体,让它们之间融合,首先要解决体制问题,然后配上好的机制。只有让它们在市场上找到共同的利益点,利益融合了,媒介才能融合。今年年底前,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准备先完成中国宁波网的转企改制,在经营机制上大胆探索。用传统媒体的办法办新媒体是没有出路的。而传统非时政类报刊的转企改制,我们要按照国家出台的政策顺势而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