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语文要素是打开教材的一把钥匙

时间:2024-05-08

景晓曙

“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包含的语文要素有:朗读、想象、观察、积累、理解、思维、复述、预测、提问、批注、速读、查找资料、提取信息、评价、联想、鉴赏……这些语文要素从易到难,从浅到深,梯级呈现在1-6年级的语文学习中。

教师在教学中要抓关键词语

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去读懂语文要素呢?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抓关键词语理解法。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里面的“思想感情”“关键语句”“初步体会”是需要学生读懂的。

“思想感情”由“思想”和“感情”两个词语构成。“思想”,一般指人对事物的看法、理解和认识。“感情”一般指人或动物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所以“思想感情”由两部分组成,是一个词组。可是我们很多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是会把它当作一个词语去体会的。

在本单元中,“关键语句”是指直接表明写作目的,表达课文中心思想或作者情感、想法的句子。有的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有的只出现一次,也有的没有一目了然的关键语句,需要通过文章的段落、情节、事件进行体会或者归纳。

“初步体会”是开始阶段的体验领会,学生有初步体验就可以了,不用拔高要求。所以,当我们读懂了语文要素中包含着的关键词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学习的方向。要读懂语文要素,除了抓关键词语理解外,还要关注这个核心词的前面或者后面对它的修饰或者补充,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语文要素读懂。

语文要素帮助老师抓住教学重点

很多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看到什么教什么。而对于语文中包含的知识,语文学习应该形成的能力,心中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所以,不同教师教同一篇课文,在知识的取舍、能力的训练等方面会有比较大的差异。而语文要素的明确,拨开了教师教学中的迷雾,有利于带领教师从关注“人文主题”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教出“这一篇”的特色。

统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将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点”,这凸显了语文能力训练的序列性。这些点成阶梯状分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在各册教材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中。帮助教师知道同一个要素可以分为几个梯级,具体到“这一册”中“这一篇”对“这一个语文要素”的训练重点在哪里,落实到怎样的程度才“适时适度”。

无论是语文知识的学习,还是语文能力的训练,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都不是一次学习和训练就能够完成的事情,需要不断地认识和强化。特别是一个知识点,一项能力往往是由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组合而成,都不是单一的存在,而是多方位立体地构成,这就更要求学习必须呈现梯级状态。

除此之外,语文要素在每个单元具有系列推进性。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基本说明方法”,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本单元的两篇课文、交流平台、两篇例文和写作之间便可以梳理关系:首先,“导语”提示习作要素,通过《太阳》和《松鼠》两篇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有哪些说明方法,怎样的说明方法是恰当的说明方法;然后,“交流平台”中对这样的方法做了“梳理和总结”;接着,“初试身手”让学生“尝试运用”,两篇习作例文《鲸》《風向袋的制作》让孩子们进一步“感悟这些说明方法”;最后“单元习作”,运用这些方法来介绍一种事物。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发现语文要素在单元内容的系列的推进性。

在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策略

第一,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落实训练。读懂文章的基本内容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聚焦语文要素强化训练 。这种方法适合文言文和其他阅读难度较大的文章,或者语文要素在教材中聚焦到某一处,需要扎根到文字深处才能理解的时候。

第二,用语文要素推进阅读的步步深入。这时候,语文要素不是隐藏在文字中、故事的情节里,而是一种阅读手段、阅读策略,学生使用这种策略,促进阅读的深入开展。

第三,抓住语文要素中“特别的要求”展开阅读。语文要素在每单元往往用一句话的形式呈现,所以单元要素前面会有一些说明性的文字,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特别关注这些文字, 因为这些文字要求的恰恰是语文要素在不同课文或者不同学段的梯级。

第四,用丰富的方法落实“语文要素”。同一个语文要素在教学落实中可供选择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可供选择的方法就有“查字典理解”“借助注释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想意会理解”“近义词理解”“反义词理解”“拆字理解”“图画理解”等近十种方法,这就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可能,学习的趣味性就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第五,“阅读手段”帮助学生深入领会“语文要素”。在这里,阅读成为手段,我们的目的是通过阅读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要学习和掌握的语文要素,并能够很好地使用它,这一类方法更多适合写作类的语文要素。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的呢?其中在遣词造句、语言语法、布局谋篇方面有哪些独特所在?这些都是要在阅读中去领会和感悟的。

第六,在阅读中发现并提炼出隐含的“语文要素”。由学习阅读方法,到运用方法阅读,再到总结提炼,纳入网络,最后到方法指引下创作,环环相扣,步步提升,学习的层次性、推进性得到充分的体现。譬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直接这样点明课文描写的是一次群体战斗,像这样描写了在特定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就是场面描写。并且在交流中点拨先描写群体英勇无畏的表现,这是“面”的描写,再逐一写五位战士的个体表现,这是“点”的描写。

第七,站在文本的高处解读和落实“语文要素”。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编排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三篇课文,这是三篇寓言故事,虽然低年教材没有明确指出单元语文要素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从每一课课后作业中来发现并提炼。三篇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为什么”,这就说明编者不仅想让孩子们了解这个故事,还希望他们能读懂问题的实质。

总之,要用好统编语文教材,我们教师要树立整体意识,深入研究课标,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语文要素,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拿到一本教材,我们究竟要教什么?这是很多一线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的困惑,其中最普遍的问题就是“看到什么教什么”。作者选取了一个细致的角度,那就是抓住教材中的语文要素这把“钥匙”,逐一打开一篇文章、一个单元、一本教材教学目标的每一把锁,层层递进,进而帮助学生分阶段达成相应的能力。这是快速理解教材、掌握教材、并将教材融会贯通的一个有效方法,对一线老师来讲,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