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王和军: 传奇校长,涵养经典教育

时间:2024-05-08

万霞

在辉县教育界,王和军校长堪称传奇人物。

他的传奇之处在于:在30多年的教育生涯当中,他于不同时间在两所学校担任校长职务,两次写下了“神话”般的教育传奇故事,而且两则故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扎根农村,初创“神话”

王和军21岁参加工作,29岁便成为辉县市胡桥乡第一初中校长,是当时全市最年轻的校长。胡桥第一初中是一所农村初中,他在那里工作了18年,把一所只有300余人、占地面积不足10亩的极为薄弱的学校办成一所拥有1所中学、下辖六所小学和六所幼儿园的教育航空母舰,中小学一体化改制成功的典范,成为辉县教育界的一段佳话。

转战城区,再创“神话”

2010年深冬,正当胡桥第一初中如日中天之际,一纸调令将王和军调到了西王庄初中。西王庄初中虽然是一所城市学校,但其硬件软件和教学成绩却一直处于全市下游,学校破旧凋蔽,堪称20年前胡桥第一初中的真实翻版。当时一位教育界人士说“穷乡僻壤,有人富得流油;富庶之地,也有人衣不蔽体”——以此形容西王庄初中再合适不过,“犹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是有名的“烂摊子”。上任之初,当时的教育局局长崔满元曾多次到学校进行调研指导,他曾经饱含深情地拉着王和军的手说“调您到此,大材小用,委屈你了!然实属无奈之举——西王庄初中积贫积弱多年,前后更换9任校长而不得治!学校虽地处城乡接合部,却如江河日下,令人痛心,非公不能胜任,万勿松懈,辜负上下人等之殷殷厚望!”

局长的一席话,使王和军多日以来阴霾的心头顿时豁亮起来——在胡桥一初中干了18年,如今学校沧桑巨变,如日中天,已经成为辉县教育的领航者和典范。如今王和军已近天命之年,从胡桥一初中到西王庄初中,崔局长的一席话,一下子解开了王和军多日以来的心结,也扫除了心头的不快。“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王和军抛却疑虑,走马上任,从零做起,开始了艰难的二次创业。

站在学校梁柱倾斜的大门下,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征程,王和军陷入了沉思,如何找到学校发展的突破点,如何让学校教师认同一种价值理念,并且朝着这个方向持续不断地努力,是他接任之初想得最多的一件事。反复思量之后,他井然有序地烧起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毁”绿还趣

做事一向细心的王和军校长很快发现:学校政体处总是反映学生经常踩踏草坪,往花池里扔垃圾,教育过后也不管用。为什么?这让他那纳闷了一阵子。仔细观察后才发现,原来偌大的校园里,除了两米宽的走道外,到处都是被人为圈起来的花池草坪,花草鲜艳无比,一派生机盎然,却极大地侵占了孩子们活动的空间,天性好动的孩子们受到了严重的束缚,于是他们便经常跳到里面去,或者随手往里边扔一些杂物……

“表面上看好像是学生违反规定,犯了错误,实际上却是教育者的失误,因为没有把学校建成真正属于学生的地方,这样的校园即使环境再优美,学生在其中也很难找到归属感。”

王和军决定对这种“中看不中用”的校园环境进行改造,短短一周之内,除了靠近教学楼和大门口的几株大树之外,校园的绿色在老师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平整的水泥地面。

把校园变成学生的快乐之家,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正因为有这样的教育梦想,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课外活动便蓬勃开展起来,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学生欢呼雀跃的身影。“毁”绿还趣,西王庄学校收获的,是真实的教育情境,也是历届学生难忘的丰富多彩充满欢声笑语的校园时光。

第二把火:广纳生源

西王庄学校多年以来始终在原地踏步,百事不振,从而导致生源凋零,片区内生源纷纷外流,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没有和家长、学生、社会实现有效沟通,家长不理解、社会不认可,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啊!王和军校长在了解情况后,号召教师们迅速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弥补这一工作失误。他提出了“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努力做到“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和谐互动”的教育主张。

王和军在召开教师会时说:“教育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个性的人。作为校长,我的职责是发现每一位教师的特点,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将全体教师的力量凝聚起来。作为教师,你们需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促进孩子早日成人、成才。”

会后,王和军要求全体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大力开展家访工作,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宣传学校的优势,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他提倡将单个家访和集体家访结合起来,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的家访率达到100%,对个别特殊的孩子、特殊的家庭,要不厌其烦。

与此同时,他自己身先士卒,带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也开始了“家访”——访教师,把所有教师的家庭情况、经济情况、父母身体状况、子女教育状况等了解得清清楚楚,他对老师们说:“我们既要努力工作,也要快乐生活,要相信学校,相信自己。”他对教师家属们说:“学校的工作需要你们的理解和支持,军功章里,有家属的一半。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奋斗,早日迎接成功的到来。”……老师们从他身上看到了学校的希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大家都表示要同王和军一起,共沐风雨。

上至校长下至教师的家访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老师们停止了抱怨,全部静下心来搞教学;家长们理解了学校,相信了老师,家校关系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进一步密切,上下左右同心同德,紧密地团结了起来。

一系列的可喜变化也让社会恢复了对学校的信心,赞扬之声多了起来,片内学生纷纷回归,莘莘学子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学校充滿了生机。

几年之后,学校壮大了起来,王和军曾经不无感慨地说:“实践证明,正是无微不至的家访工作,使学校、家庭、社会真正的结合了起来,学校取得了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才有了发展进步的可能。老师们在这个过程中既教育了家庭和社会,同时也锤炼了自己、提升了自己。教师们很辛苦,但是正是这样的辛苦付出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发展了学校,也发展了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教师、家庭、学生都是受益者。”

之后,王和军便把家访工作当作学校的日常工作来抓,并一直坚持了下来,直到今天。

第三把火:培育队伍

办学以教师为本,这是任何一位校长都心知肚明的一件事情。可究竟用何种办法才能塑造一支业务精湛、乐于奉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恐怕就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了。

薄弱学校的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很容易被重点学校挖走,或者是自己想办法调走。西王庄初中是一所十足的薄弱学校,多年以来,师资短缺,优质师资纷纷流失,留下来的教师也无心教学,人浮于事。

面对这种情况,王和军提出了“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理念,他对老师们说:“没有培养不好的教师!如果你们有更高的发展平台,我绝不会拦着;如果你们想留下,我们共同奋斗。我相信: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学校一定会发展壮大的,届时,你们便都是学校的大功臣。”

王和军在班子会上经常讲:作为领导,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站起来当伞、扑下身子当牛。”面对学校师资紧缺的现状,他号召领导班子成员都到教学一线教学、当班主任。他说:“你们既要当好指挥员,又要当好战斗员。”在他的倡导下,所有领导成员都踊跃坚守教学一线,为全校教师树立了好榜样。他还说:能者上、庸者让,无才无德者下。只看工作,不看关系;只看效果,不看过程。人有长短,物有优劣,不看职位高低,只看能力大小,适合干什么就干什么。

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带头人,是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的中流砥柱和忠实践行者,王和军称之为“教师领袖”。他十分重视这些教学骨干的作用,亲自遴选,精心培育,使之都能单挑大梁、独当一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引领作用。王和军校长经常说:“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当我无助无奈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这些人,他们的经验办法总能帮助学校度过各种难关!”“我们必须无条件信任他们,依靠他们,否则,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因师资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学校的发展速度,很多教师面临“转科”的苦恼和困惑,不转,很多学科面临空堂;转,部分教师需要从零开始。怎么办?王和军毅然决然地说:“学校的岗位,没有最重要的,只有最需要的。最需要的岗位就是最重要的岗位!一名优秀教师教这门学科教得很好,改教其他学科,也一定行!因为学科的内容不一样,但是教学方法却是大同小异。转科,我看行!”

在他的倡导和支持下,部分教师果断改弦更张,拿起了相对已经陌生多年的教材,开始了艰难的蜕变。教导主任李秀玲,教了一辈子英语,现在改教数学了;语文组组长杨增霞,教了20多年语文课,现在也改教数学了;还有英语教师李芳芳,改教数学了;语文教师周景云,改教物理了……多年之后,事实证明,王和军的预言没有错,他们依然还是学校里最优秀的教师。

多管齐下、朴实无华的校本培训,使西王庄初中这所再普通不过的学校不但走出了一批优秀教师,还成长了一批省市县骨干教师。更重要的是:更多新调入的、能力差的、跨学段的、跨学科的、长期脱离教学岗位的教师,在这里都能成长为优秀教师,一个个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焕发出了生命最璀璨的光华,他们都说“西王庄初中是优秀教师的摇篮。”

“教师素质决定着办学质量,在硬件条件改善后,学校还应有一批品德优、业务精、乐奉献的好教师,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大发展。”王和军说。

王和军的“三把火”驱散了多年以来凝聚教师心头不散的阴霾,照亮了大家的信心和勇气。

昔日的“丑小鸭”已经变成了人人羡慕的“白天鹅”!

王和军在2016年的述职报告中说“从西王庄学校到太行中学,这5年蜕变的过程,是我难以忘怀的一段岁月,有收获,也有委屈,有欢笑,也有辛酸,更有感谢,感谢和我们并肩战斗、吃苦耐劳的各位教师、各位兄弟姐妹!我们团结一心,克服了重重困难,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些事情,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领导的要求和大家的期待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以后的工作過程中,我会继续恪尽职守,努力工作,为学校的再发展、为“打造辉县教育升级版”继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辉县教育十大教育功臣金奖的获得者,王和军校长现在依然以一名普通教育老兵的身份站在工作岗位上,带领一群优秀的教师继续追逐着他们新的梦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