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黄叶敏
[摘 要]导学案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中心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现在已经广泛运用于各个学段的各学科教学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应用导学案,带领学生高效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文章主要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应用导学案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物理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3-0043-03
导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活动案,是引领学生自主学习、高效学习的基本路线,可有效引导学生主動探究新知识,具有导读、导思和导做等功能。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时,教师要坚持学生本位的原则,以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与落脚点,配合科学指导,帮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学会学习、创新、合作与自主发展,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为接下来的继续深造奠定坚实基础。
一、课前利用导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新课
课前预习不仅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预习,学生能够明确本节课中的重点与难点,在课堂上将会有侧重点地听讲,从而使自身的学习行为更有针对性,有助于高效课堂的生成[1]。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前预习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导学案,呈现预习重点和知识脉络,便于学生找到预习的方向,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减轻学生的课堂学习负担。
比如,在进行“杠杆”教学时,针对预习环节,教师可设计以下导学案:
(1)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着__________________ 转动的____________ 叫杠杆。杠杆的五要素:支点是在力的作用下,杠杆绕着转动的____________ ,用字母____________ 标出;动力是____________ ,用字母____________ 标出;阻力是____________ ,用字母____________ 标出;动力臂是从支点到____________ 的____________ ,用字母____________ 标出;阻力臂是从支点到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____标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怎么用公式表示?
(2)结合以下生活中典型杠杆的图片(呈现剪刀、启瓶器、钓鱼竿、镊子、撬杠、夹子等的图片)。根据图片,找出杠杆的五要素,尝试画出动力臂与阻力臂等。
之后,教师利用导学案指导学生自主进行新课预习,通过阅读课本内容,从中寻求答案,并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将遇到的难点与疑点及时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或是寻求教师的帮助。这样做能有效节省课堂时间,提升学生的听课效率,同时可以实现物理教学的系统化与精细化。
(二)借助导学案,快速导入新课内容
在任何教育阶段、任何学科的任何一节课的教学中,新课导入都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是一节课开始的第一个环节,还关系到接下来的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对本节课的整体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新课导入环节,具体可在导学案中加入一些与新课内容有关的趣味性话题、现象,并搭配其他手段,吸引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期待。
例如,在开展“浮力”教学时,教师先在导学案中设置一个开放性问题:“把一个乒乓球放到一个量筒的底部,谁能在不把量筒倒过来的情况下将乒乓球取出来?”以此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想出更多将乒乓球取出来的方法。有的学生会想到往量筒里面倒水,教师借机设疑:“你是如何想到往量筒里面倒水这一方法的?”学生给出解释,他们知道倒水后乒乓球会漂起来,这初步揭示了浮力现象。接着,教师在导学案中展示一些生活中出现的与浮力有关的现象,如小船在水面上航行、气球在空中飘起等,并搭配问题:“小船为什么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气球为什么会腾空而起?”经过学生观察、思考与讨论后,教师指出,小船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气球受到空气的浮力作用,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浸在液体或者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者气体竖直向上的托力就是浮力。
二、课中利用导学案,创造优质课堂环境
(一)利用导学案呈现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导学案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问题的设计与优化,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方向,使其在问题驱动下思维变得活跃起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快速获取新知识。具体到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教师可以通过导学案呈现一些问题,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展现出来,鼓励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自由交流和探讨,提出各自的看法与见解,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进而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以“光的直线传播”教学为例,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皮影戏,在导学案中呈现问题:“大家看到的是什么?同生活中的什么现象相似?”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使其发现是影子。衔接语:“要想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就要学习光的直线传播知识。”通过设置问题引入主题,由此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与求知欲望。接着,教师在手电筒的帮助下现场表演一个手影游戏,让学生猜一猜看到的影子像什么,然后在导学案中出示《墨经》中有关小孔成像的记载,引出问题:“为什么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学生想到这些现象都与光的传播有关,教师便进一步启发,使其产生疑问:光到底是如何传播的?之后,教师演示实验:用激光笔将激光射向水中与玻璃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并在导学案中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影子的形成、电灯发出的光束、日食、月食等。由此引导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这些现象。
(二)巧妙使用导学案,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导学案能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创设和谐、轻松的课堂环境,吸引学生自主参与,使其在合作中深入探究,助推他们顺利走出学习困境,从而不断增强学习自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时,如果全部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这是不现实的,因为学生受限于物理基础不强、学习经验不足、社会经历缺乏等因素,会遇到不少疑难障碍。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疑难点,使其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液体的压强”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导学案中的问题引出新课:“盛水的容器会对实验台产生压强,容器中的水会对容器产生压强吗?假如会,该如何证实压强的存在?”同时,教师提供方法引导:通过“小板凳”对沙面作用,展示沙面发生形变,意味着压强的存在,能否用同样的方法证实液体压强的存在?教师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探究,最后再由教师评价各个小组的方法。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以下方案:用气球膜套住打孔的塑料瓶,往瓶内倒水,观察气球膜是否发生形变,即可得知液体是否产生压强。接着,教師在导学案中给予方法提示:用水湿润气球膜的内壁,可以减少摩擦。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教师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分组完成,由一名学生手持打孔的塑料瓶,另外一名学生把剪去口部的气球膜张开,从底部套上去,将气球膜理顺,然后往里面慢慢加水,观察气球膜的形变情况,注意形变的方向与程度,并用手触摸形变部分。最后,教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感觉,让他们学会合作探究。
三、课后利用导学案,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一)精准使用导学案,适当拓展教学范围
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教学资源不再纯粹局限于教材、练习册及其他配套资料,而是大力倡导同现实生活与网络相接,引入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化资源与及时更新的网络学习资源,以此开阔学生的眼界,促使他们透彻理解与牢固掌握课内所学知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同样如此,教师可在课后环节精准利用导学案,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以课本为基础展开拓展,使学生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开阔物理视野,并帮助他们更好地巩固新学的物理知识[2]。
例如在“物质的比热容”教学中,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比热容的概念,水的比热容较大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够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接着,教师可以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将侧重点放在利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上面,在导学案中呈现以下开放性问题:“夏天的夜晚,小丽和小敏准备到室外纳凉,小丽建议划船到湖中,小敏建议到郊外的林荫小道,你赞成谁的观点?理由是什么?为什么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的小?汽车发动机为什么用水冷却?”教师指导学生从物理视角用比热容的知识加以解释,如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上升得少,而沙砾等温度上升得多;晚上降温同样如此,释放相同的热量,水降低的温度少,而沙砾降低的温度多。因此,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的温差大。通过这些生活化的例子,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
(二)科学运用导学案,创新作业布置形式
为确保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除做好课前预习、新课导入、课中讲授与合作探究等教学工作以外,还要注重课后作业的设计。课后作业属于课堂教学的持续与延伸,同样关系到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教师可据此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情况,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方便学生有针对性地弥补与改进。对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当科学运用导学案创新作业布置形式,把控好作业的针对性与难易程度,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使学生能够深层次地理解物理规律。
在“物质的密度”教学中,讲授完新课内容后,教师可在导学案中出示以下作业:
(1)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但也有特殊情况,像煤油、蜡与__________________ 的密度相同;固体、液体的密度普遍__________________ 气体的密度,一般固体的密度要比液体的密度__________________ ,也有例外,如__________________ 的密度比一些固体的密度大;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密度是否相同?如水和__________________ 。
(2)3D打印常在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某同学选用ABS塑料打印自己设计的作品,已知体积是10立方厘米,ABS塑料的质量是10.5克,求这种材料的密度[ρ];如果用该材料打印出的作品质量为42克,求消耗该材料的体积V。
(3)在容积是3×10-3立方米的容器中,装入一个质量为10千克的实心金属球,在倒入体积为1×10-3立方米的水后,金属球被完全浸没,水面刚好同容器口相平,求该金属球的密度。
通过布置这样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带领学生循序渐进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运用导学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主要由理论知识讲授与实验操作两大部分构成,由于课内时间较为有限,在课上,教师主要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实验演示部分较少,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的机会更是不够,长此以往,学生的动手能力很难得到强化。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把课后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围绕所授内容设计一系列实验方面的导学案,要求学生回家后或者闲暇之余按照导学案的提示自主操作实验,进一步巩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例如在“声现象”教学中,当学习完本章内容以后,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安排以下家庭小实验:
(1)证明发声体在振动。步骤:把硬塑料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一定长度,用力拨动尺端,观察现象;用细线将乒乓球悬挂在支架上,手握叉柄,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把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逐渐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
(2)声音的传播。步骤:把乒乓球用细线悬挂在支架上,一组音叉的叉股轻靠在乒乓球上,用力敲击另一组音叉,两组音叉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且叉股在一条直线上,观察现象。
(3)水瓶琴。步骤:在玻璃瓶中由少到多地分别装入不同量的水,用木棍敲打瓶的上部,听发出声音的情况;再用嘴对着瓶口吹气使之发声,听发出声音的情况。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导学案中给出的方案和步骤准备器材,设计并操作实验,使其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声现象的相关知识,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深刻意识到导学案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具体教学内容,确保导学案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真正发挥导学案的作用,促使学生在导学案的帮助下有效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逐步提升物理学习能力,继而提高他们的物理综合素质。
[ 参 考 文 献 ]
[1] 郑文富.“导学练”教学模式探索物理高效课堂[J].吉林教育,2013(20):56-57.
[2] 高建山.如何利用导学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素养[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2):99-101.
(责任编辑 易志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