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物理实验教学中提升科学思维品质的实践策略

时间:2024-05-08

刘振和 张永锋 李旺

[摘 要]高中物理实验对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物理知识,锻炼科学思维,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使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在一定程度都得到培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科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17-0046-04

物理实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提高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实验教学对形成、深化物理观念,提升学生科学思维品质,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都有重要的作用。为此,在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一、理解经典实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指的是思考问题时能够把握本质特点和内在规律,能排除表面的、片面的、偶然的干扰因素,能透过现象发现事物必然、内在、本质的联系。

经典物理实验蕴含着深刻的物理思想和典型的实验方法。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注重实验操作过程,对实验原理未做深入的剖析,结果导致学生做实验时只会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对实验步骤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经典实验的教育功能也没有体现出来。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实验教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会做实验,更要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搞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并通过类比、分析、综合、推理和论证等过程,锻炼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案例1]对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研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分析和讨论:对于这个经典实验,除了让学生掌握具体操作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消除困惑,为此,教师要深入挖掘实验的操作依据,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实验的研究对象是谁?

答:小车,注意不是小车和钩码组成的系统。

(2)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

答:为了使研究对象受到的合外力简单,即由细线拉力单独充当。

(3)怎样平衡摩擦力?

答: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上小木块,使其适当倾斜,利用小车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平衡摩擦力的标准是小车带着纸带恰好可以沿板匀速下滑。

(4)平衡摩擦力时为什么不能在轻绳的另一端挂托盘,但是必须让小车连上纸带,且让打点计时器处于工作状态?

答:不挂托盘是为了使绳对小车没有拉力,此时小车只受到重力、支持力和阻力。平衡摩擦力使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实验时,小车的合外力就只有绳子拉力了。让小车连上纸带,且让打点计时器处于工作状态,这样就平衡了包括滑动摩擦力,纸带所受的摩擦力在内的所有阻力。

(5)细线为什么必须与木板平行?

答:细线如果不与木板平行,细线上的拉力会在垂直木板方向有分力,小车所受合外力就不等于细线的拉力。

(6)为什么要求小车质量[M]远大于钩码质量[m]?

答:对小车和钩码组成的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M+m)a],對小车有[F=Ma],联立可得小车加速度为[a=mM+mg],细线上的拉力[F=MM+mmg=mg1+mM],只有当[M?m]时,才可近似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F]等于[mg],所以可以通过测量钩码质量,从而得到细线拉力,即小车所受合外力。

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都有着深刻的道理,教师应引导学生探寻其中的道理,找寻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原因,这样既解答了学生的疑惑,也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多种思路设计实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指的是思考问题思路开阔,不拘泥于一种途径,可以多方位、多层次地探索问题。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实验原理、过程和处理数据的方法,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深化对概念、规律的理解,突破学生的惯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案例2]电阻的测量。

分析和讨论:电阻测量,依据不同的思路可以有多种方法,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梳理,得到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1)伏安法:根据电阻的定义[R=UI],利用如图2甲(内接法)或乙(外接法)的电路测量。

(2)欧姆表法:利用欧姆表,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测电阻。

(3)替代法:用如图3所示电路,根据[Rx]和[R2]可以等效替代测出[Rx]的阻值。

(4)半偏法:利用如图4甲所示电路可以测电流表[G]的电阻,利用如图4乙所示电路可以测电压表[V]的内阻。

(5)差值法:用如图5甲所示电路(应知道电压表[V1]的内阻)或图5乙所示电路(应知道电流表[A2]的内阻)可以测量电阻[Rx]的阻值。

(6)电桥法:利用如图6所示的电路在电桥平衡时(即电流表读数为零)的关系可以测量电阻[Rx]的阻值。

教师指导学生一题多解,帮助学生对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学生打通不同方法的界限。这样可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和顺畅,方便学生随时调用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问题,扩展学生的思维视野。

三、变通使用仪器仪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指研究问题时善于根据问题的变化,及时调整思考方向,并且能在不同的思考方向间顺畅变通,自如切换。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和技能,灵活使用现有实验仪器。

[案例3]用以下器材测量电阻[Rx]的阻值。

待测电阻[Rx],阻值约为600 Ω;电源[E]:电动势约为6.0 V,内阻可忽略不计;电压表V1,量程为0~500 mV,内阻r1=1 kΩ;电压表V2,量程为0~6 V,内阻[r2]约为10 kΩ;电流表A,量程为0~0.6 A,内阻[r3]约为1 Ω;定值电阻 [R0=60 Ω];滑动变阻器[R],0~150 Ω;单刀单掷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

(1)测量中要求两个电表的读数都不小于其量程的1/3,并能测量多组数据,请画出测量电阻[Rx]的实验电路图。

(2)若选择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Rx],则由已知量和测量物理量计算[Rx]的表达式为[Rx=]                 ,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有物理量用题中代表符号表示)

分析和讨论:由于题中电流表A量程太大,如果使用该电流表测量,则示数小于量程的1/3,测量误差太大,所以可以考虑用内阻已知的电压表V1测电流,但是其量程比较小,只有[IV1=URV1=500×10-31000A=5×10-4A],这样的话,电阻[Rx]上的最大电压为[Um=IV1Rx=5×10-4×600 V=0.3 V],不到电压表V2量程的三分之一[13×6 V=2 V ],所以必须对电压表V1这个“反串”的电流进行改装扩容,使其量程增大。把定值电阻[R0]用作分流电阻,这样电压表V1就被改装成量程合适的电流表。结合其他分析计算可知,本题应该设计出如图7所示的电路,这也是第(1)问的答案。

推理可知,待测电阻的计算式为[Rx=U2-U1U1(R0+r1)R0r1=(U2-U1)R0r1U1(R0+r1)],其中[U1],[U2]分别是电压表V1,V2的读数,这就是第(2)问的答案。

在实验设计中,要准确掌握各器材特点和原理,根据需要使它们扮演更多的角色。为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全面评价实验方案,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指的是善于独立思考,善于质疑批判,对思维过程和结果能进行评价并做必要的修正,善于对相似或者相近的问题进行辨析。在物理实验中,善于对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进行评判,舍弃不合理的方案,选择最佳方案或方法就是思维批判性的表现。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审视实验原理,努力寻找更便捷、科学的实验方案。

[案例4](2020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用图8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测量某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约为1 Ω)。其中[R]为电阻箱,电流表的内电阻约为0.1 Ω,电压表的内电阻约为[3 kΩ]。

(1)利用图8甲所示实验电路测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所测量的实际是图9中虚线框所示“等效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若电流表内电阻用[RA]表示,请你用E、r和[RA]表示出[E′],[r′],并简要说明理由。

(2)某同学利用图像分析甲、乙两种方法中由电表内电阻引起的实验误差。在图10中,实线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点作图得到的[U-I]图像,虚线是该电源的路端电压[U]随电流[I]变化的[U-I]图像(没有电表内电阻影响的理想情况)。

在图10中,对应图8甲电路分析的[U-I]图像是 _______________;对应图8乙电路分析的[U-I]图像是 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分析,为了减小由电表内电阻引起的实验误差,本实验应选择图8中的               (填“甲”或“乙”)。

分析和讨论:(1)将电源和电流表视为等效电源,电源电动势是电源本身属性,电流表不产生电动势,所以等效电源的电动势为[E′=E],而电流表的内电阻和电源的内电阻作为等效电源的内电阻,即[r′=r+RA]。

(2)对图8甲电路,考虑电表内电阻时,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U+I(r+RA)],变形得[U=-(r+RA)I+E]。

通过实验获得数据,分析可得[U=-r′I+E]。

从以上分析可知,对图8甲电路,两[U-I]图像与纵轴截距均为电源电动势[E],虚线对应的斜率大小为[r],实线对应斜率大小[r′]为([r+RA]),所以对应图8甲电路分析的[U-I]图像是[C]。

对图8乙电路,考虑电表内阻时(即虚线对应的真实情况),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U+I+URVr],变形得[U=-RVrRV+rI+RVRV+rE]。

通过实验获得数据,分析可得[U=-r′I+E′]。

虚线对应的斜率大小为[r],实线对应的斜率大小[r′=RVRV+rr

(3)根据题中数据,[rrA=1 Ω0.1 Ω=10],[rVr=3000 Ω1 Ω=3000],在图8甲电路中,虽然测量的电源电动势准确,但电流表分压较为明显,内电阻测量误差很大;图8乙电路虽然电动勢和内电阻测量均偏小,但电压表内电阻很大,分流不明显,所以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测量误差较小,所以选择图8乙可以减小由电表内电阻引起的实验误差。

本题答案:(1)[E′=E],[r′=r+RA],理由见解析 (2)C A(3)乙

五、重视实验拓展迁移,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指的是思维不拘泥于旧的模式,能另辟蹊径思考问题,思维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发散性。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跳出已有思维模式,把所学习的核心理论、操作方法大胆地拓展、迁移和组合,从而深化物理观念,培养探究能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案例5]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分析和讨论:教材提供了“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多种实验方案,在教学中可结合一些习题中涉及的情景,对以前的知识进行组合、拓展和迁移,提出新的实验方案,以此引导学生开拓性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教材中碰撞、平抛方案组合。

如图11所示,小球1和小球2大小相同,先让质量较大的小球1从斜槽上某一固定高度[A]处由静止释放,从斜槽末端[B]处水平抛出后落于[P]点;将小球2放于[B]处,再次让小球1从[A]处无初速释放,在[B]处与小球2碰撞后,小球1落于[M]点,小球2落于[N]点,找到[B]点在地面上的投影点[O],测出[OM]、[OP]、[ON]的长度。

分析:如果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m1v0=m1v1+m2v2],设小球平抛过程用时为[t],则有[m1OPt=m1OMt+m2ONt],可得[m1·OP=m1·OM+m2·ON]。在具体实验中,如果有[m1·OP=m1·OM+m2·ON],即验证了该碰撞过程动量守恒。

拓展思路1.实验方法及条件与思路1中相同,让小球平抛后落在斜面[BC]上,如图12所示,测出小球质量和[BM]、[BP]和[BN]的长度。

分析:设斜面倾角为[θ],落点到[B]距离为[L],由平抛运动规律有[Lsinθ=12gt2],[Lcosθ=vt],联立可得[v=gLcos2θ2sinθ∝L]。

若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则[m1v0=m1v1+m2v2],代入各速度,整理得[m1BP=m1BM+m2BN]。

在实验中,如有[m1BP=m1BM+m2BN],则验证了碰撞过程动量守恒。

拓展思路2.碰撞、平抛和竖直面组合。

如图13所示,其他条件与思路1相同,但是让小球平抛后都打在同一竖直面上,这说明各平抛过程的水平位移[x]相同。

分析:根据平抛运动规律,由[h=12gt2],[x=vt]联立得到[v=xg2h∝1h]。

设[O]点是与抛出点等高的一点,各次落点分别是[P]、[M]、[N],[O]点到各点距离为[OP]、[OM]、[ON]。如果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则有[m1v0=m1v1+m2v2],可得[m1OP=m1OM+m2ON]。

实验中,若测得的数据满足[m1OP=m1OM+m2ON],则验证了碰撞过程动量守恒。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实验原理与过程、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实验误差,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知识,掌握物理实验方法,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彭聃齡.普通心理学[M].5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