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引导自学法”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路径探寻

时间:2024-05-08

崔芳芳

[摘 要]文章基于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概述“引导自学法”的定义、特点等,并以“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为例,提出基于“引导自学法”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路径:师生合作,构建目标,初立方法;主辅分明,尊重个性,适时合作;反思归纳,梳理思路,完善知网。“引导自学法”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实践学习融为一体,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引导自学法;反应速率;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17-0070-03

“引导自学法”既注重教师的引导,又注重学生的自学,先由师生共同制订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和相关问题,再由学生通过自学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达到深入理解知识的目的。“引导自学法”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引导自学法”概述

(一)“引导自学法”的定义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发展对于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此背景下,“引导自学法”应运而生。“引导自学法”是一种与教育需求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它清晰地界定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位置:教师重在引导,学生重在自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进行学习,自主获取知识,自我提高能力。不难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而言,“引导自学法”主要分为两大模块:教师引导和学生自学。其中,教师引导指的是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引导的方式主要有情景引导、知识引导、方法引导和过程引导等。学生自学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兴趣和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学习的行为。它主要包括自主选择、自主求助和自主探究等。

(二)“引导自学法”的特点

1.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亲身经历者和知识的建构者。通过运用“引导自学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升。

2.探究性

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而学习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主动探究的过程。“引导自学法”的精髓在于,教师不是直接把知识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实验、探究等方法去自行提炼和发现知识,由此生成个性化的新知识。这就将学习的主动权重新交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和探究力。

3.实践性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导自学法”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操作、亲自感悟、亲自获取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

4.互动性

强调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学并非要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人为地割裂开来。恰恰相反,二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学和探究,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就成为学生克服困难的主要形式。由此可见,“引导自学法”具有明显的互动性。

(三)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引导自学法”的必要性

化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往往会使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的状态,进而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教学,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引导自学法”能够有效避免课堂枯燥乏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这与新课改的要求相符。同时,“引导自学法”注重学生的自学,让学生基于自身能力展开学习活动,从而能有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引导自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下面以“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为例,探讨“引导自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路径。

(一)师生合作,构建目标,初立方法

“引导自学法”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制订学习目标,鼓励学生通过自学理解和掌握新知,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逐渐从“被动学习”“要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会学习”。

在了解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制订自学目标,并将自学目标阶梯化,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带着目的去学习,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逐级攻破。

如“化学反应速率”的基础自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因素。

“化学反应速率”的高阶自学目标:(1)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2)学会利用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构建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体系。

自学目标制订好之后,学生带着目的阅读课本知识,并根据自学目标逐一将获取的相关知识及心得体会写在笔记本上,同时标注发现的问题。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在主动尝试独立完成目标,向更高阶的目标迈进。

(二)主辅分明,尊重个性,适时合作

1.尊重個性,自由选择

自学的过程是不断自我发现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个性不同、思维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其实,学生在没有完成自学之前是不希望被打扰的,然而,部分教师缺乏等待的耐心,急于引导学生学习,如在看到学生罗列知识点或解决问题不是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时,不由自主地要上前指导,要求学生改变原有的思路和方法,这其实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闭环,学生自学的过程需要学生独立完成问题的发现、思考和解决,教师的打扰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完整性,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螺旋式上升。

例如,在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时,有这样一道题:向2 L密闭容器中充入0.7 mol SO2和0.4 mol O2,2s内,V(O2)=0.05 mol/(L·s),则V(SO3)=                    。

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先计算出[Δc(O2)],再计算Δc(SO3),进而计算2s内SO3的反应速率。显然,这样的方法不如利用化学反应中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来得便捷。然而,此时教师若强加指导,会挫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也因此拒绝更简便的解法;又或者会使部分学生依赖教师的讲解,失去思考的动力。

由此可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肯定学生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经历问题思考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更为高效、便捷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自学中体会到快乐,在前行的道路上积极而又执着。

2.配合协作,攻克难关

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常常需要一定的帮助,因此同学间的交流和教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遇到较难理解的概念时,可以自主研读课本或相关资料,看看能否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正确理解和应用;若无法顺利解决相关问题,再跟同学一起讨论、辨析;最终仍无法解决的,再向教师寻求帮助。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思维碰撞机会,进而在交流、表达、逻辑推导等方面得到综合提升。

例如,在学完“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概念之后,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展示出来,通过小组讨论进行解决。在讨论完之后,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能用纯液体或固体的浓度变化量来表示反应速率?

在以往的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陈述的方法,让学生记住这个知识点即可,不再做过多的讨论。面对学生的求助,教师绝对不能简单地用一句“记住就可以了”来打发学生,而是要肯定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将固体或纯液体的特点与化学反应速率表达式相结合去思考。在反应过程中,固体和纯液体的密度都是恒定不变的,其浓度也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固体和纯液体在反应中就没有浓度改变量,故不能用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变化量来表示反应速率。但是,如果我们选择另一个方式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如用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的改变量表示反应速率,则是可行的。

可见,在学生求助的时候,无论问题大小,教师都一定要给出回应,并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这样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另一方面可以外显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而使学生感到在自学的路上有人陪、有人帮,感受到自学的温暖。

3.自主探究,体验成功

自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一个不断修正完善自我的过程。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思考或实验产生疑问时,要敢于推翻自己原有的思路,积极通过回顾已有知识、资料查阅、同学对比等多种方式进行再思考、再尝试,通过不断的整合与归纳进行改进完善,进而在反复的尝试中体验成功。

例如,在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学生虽然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探究,但所设计的实验并不全面,仍存在一些漏洞。这时,教师要稳定学生情绪,鼓励学生将自己想到的疑问在纸上一条一条地写出来,再对实验进行重新整理、设计、操作,最终通过观察对比得出正确结论。

学生自主归纳:(1)通过钠、镁、铝与稀盐酸的反应来证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与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有关;(2)通过反应物浓度的不同来证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与浓度有关;(3)通过反应物温度的不同来证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与温度有关;(4)通过压强的不同来证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与压强有关;(5)通过添加不同的催化剂来证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与催化剂有关;(6)通过反应物颗粒大小的不同来证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与接触面积有关。

学生小结时,发现“快、慢”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此需要通过控制变量法来得出结论。整个过程中,学生乐在其中,不时地向教师投来自信的目光,并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都获得了成功,体会到了化学学习的别样快乐。

(三)反思归纳,梳理思路,完善知网

零散的知识既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而完整的知识体系更有利于学生厘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便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运用认识。在新知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归纳反思。一方面,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对相关知识进行整体梳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用到的自学方法,为学生的后续自学做好铺垫。

如在学生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之后,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构建思维导图,然后进行小组汇总,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借鉴,最终建立一个更为优化、高效的思维导图(如图1)。

思维导图的概括性较强,涉及知识点、实验探究、解题方法等方方面面。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学生掌握了自我表述、归纳重点、提炼中心等自学方法,体会到了自学的自由与快乐,能够信心百倍地迎接新的挑战。

总之,在基于 “引导自学法”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导游”,使学生的学习、思考有方向有目标,引导学生做好“自学”,在知识的“游览”中有所获,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自学法”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实践学习融合为一体,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培养了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志华.高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教学中引导自学法的应用策略[J].教师,2021(12):86-87.

[2]  黄虹赫.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导自学法的有效应用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2):94-95.

[3]  何醒.“引導自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12):37-38.

[4]  陈诚,刘影.“引导自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14):23-24.

[5]  李浪.浅谈“引导自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9(S2):90.

[6]  宋红芳.引导自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15):55-56.

(责任编辑 罗 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