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黄河清
[摘 要]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渠道.但是学生听课并不僅仅是简单地“听”,要有“目的”、有“问题”、有“交流”地听.学生要提高听课效益,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
[关键词]听课效益;问题导学;高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5-0001-02
课堂是教师传播知识、启迪学生智力的主场所,也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主渠道.学生在听课中,能听教师对知识的精心讲解,感受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从中领悟到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与步骤,提高思维能力;能提出自己的疑惑,通过交流讨论,解决自己的思维障碍,丰富自身的认知结构;能从其他同学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很多自己不曾想到的好见解和好想法,开阔自己的视野.可以说,听课是学生数学学习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那么,怎样让学生听好课,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益呢?
一、抓好听课各环节要领
新授课,是传授新知识、新技能的课型.对教师而言,新授课的目的就是 “授新知”.从知识与技能目标上看,新授课重在新知识特征的掌握,突出新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挖掘与分析;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上看,新授课教学内容探究性强,突出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上看,教育素材更多来自认知内容本身,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这是教师新授课教学的总体思路.
对学生而言,新授课的目的就是 “获新知”,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思维品质.为此,学生了解和熟悉教师新授课教学的特点和总体思路非常重要.通常,教师新授课教学有几个主要的环节,学生要注重抓好各环节的听课要点.
1. 新课引入环节——理解“必要性”
“新课引入”是一节新授课的基础,为什么要学它?它是 什么?它有什么用?这是听课中要注重去思考的问题.就像看一部电影,首先要把握故事情节这条主线.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有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和清晰的教学思路.听课中,学生要主动去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看看教师是如何由旧引新,如何提出问题,让自己对这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有一个明确的思路.这是非常重要的.
2. 概念形成环节——思考“合理性”
“概念形成”是一节新授课的重点,学生需要认真感悟、理解概念形成的“合理性”,要对所学知识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任何知识都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它一定有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学生要重点思考“为什么课本这样规定是合理的?”努力想清道理.在数学概念的定义中,“确定性”是最重要的因素,只有所研究的对象是“确定”的,知识才有引申的必要和可能.抓住这一特点去思考感悟,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才是主动建构而不是盲目接受的.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步培养起“忠于事实,不人云亦云”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3. 概念深化环节——强化对概念“内涵”“外延”的挖掘
“概念深化”是一节新授课的灵魂,这一环节学习的重点应立足于理解、学会分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概念的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范围.内涵是概念“质”的方面,外延是概念“量”的方面.在逻辑学里,“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划分”则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比如,“平行四边形”这个概念,它的内涵是:一切平行四边形所共有的“有四条边”“两组对边互相平行”这两个本质属性.而它的外延则是:包含一切正方形、菱形、矩形以及一般的平行四边形(要能联想到各种位置、不同形状的图形).只有对概念的内涵认识得更深刻,对概念的外延了解得更丰富,学习才算真正深入.
4. 应用探索环节——重在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
“应用探索”是一节新授课的关键,也是数学学习的根本目的之一.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教师对例题的讲解、师生共同探究.例题是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展示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例题的解题模式、思路和步骤是实现解题类化的典范.学生听课时要思考:教师为什么要讲这道题?目的是什么?例 1与例2有何区别,为什么讲了例1还要讲例2?认真听教师的过程分析,努力理解教师是如何看待问题,是如何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要认识和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必然的因果关系,关注例题的目的性、启发性、示范性、延伸性和规律性,从中领悟到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步骤,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
5.总结归纳环节——用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构建知识网络
“总结归纳”是一节新授课的升华,它对学生深入理解新知识的重点和关键,对学生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网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奥苏贝尔在其最有影响的著作《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上所说的“影响学习者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说的就是这一点.
这一环节,学生要重点围绕新知识脉络、教学重点及学习总结、归纳的方法与策略,建立“系统”学习的方法,要注重自己“构建知识网络”,明确每一个内容、每一种方法的特征,并熟练于心.每个人的思维特点是不一样的,只有用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去构建知识网络,所学知识才能清晰、迅速地反映在自己的脑海中,为己所用.
二、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今天的课堂教学,从教学论走向学习论是教学发展的普遍趋势.这种变化促使课堂发生最大的改变,即学生必须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仅是“听”,更重要的是参与,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学生要在参与中感悟、在感悟中发现、在发现中理解、在理解中掌握、在掌握中创新.
1.让学生主动对话,让“听课”变成“交流”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P.Freire])有一句经典名言:“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它充分体现了对话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对话,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是主动学习的重要标志.
对话可体现在三个层面上:
同客观世界对话——认识性实践.学生听课要结合阅读教材,学会与教材“对话”,把接受前人智慧结晶的过程当成对话的过程,学会问“为什么”,学会思考认知性概念形成的原因,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能够对客观世界有自己的判断.当“读书”变成一种对话,学习也就“活”起来了.
同他人對话——社会性实践.人们常这样比喻:“以一个苹果交换一个苹果,仍旧只有一个苹果;但以一种思想交换一种思想,就拥有了两种思想.”要积极在课堂中寻找对话的机会,面对教师的提问、同学的质疑,学生要迅速形成想法并积极发言,让自身的想法与他人思想发生碰撞,擦出火花,相互学习借鉴.合作与共享,本身就是信息时代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品质,这种能力是要通过课堂学习活动去培养的.
同自身对话——伦理性实践.学会反思,这是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的一项基本任务.听课中,学生要学会反思,从而不断修正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如概念是否清楚,能否正确阐述,例题是否学懂,方法是否掌握,疑惑是否解除,上下能否联系,能否用自己的方式加以总结、记忆,等等.
2.让学生尝试用有别于课本或教师的方法去思考问题
教师课堂教学中常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其过程更多地表现为“阶梯形”:目标—成就—评价,引导学生朝预设的目标前进.但学生的学习若仅仅沿着教师预设的目标和方向是远远不够的.在听课中,学生要尝试“登山式”的学习方式:主题—探究—表达.即明确目标,开放路径,努力尝试寻求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见解,在“登山”的过程中自主去探索、发现、感悟.要敢于想象,敢于超越,力争获得更多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就像吃田螺,如果都是让他人帮挑出螺肉,那么你就体会不到“吮”那一瞬间妙不可言的味道.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如果仅仅完全是接受,感受不到那份“体验”,享受不到那份“喜悦”,剩下的就是“痛苦”了.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尝试用有别于课本或教师的方法去思考问题.
3.让学生超前思考,比较听课
积极听讲是学生听课的基本要求.“积极听讲”的含义就是学生不要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使自己的思考与教师的引导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听课不仅要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还要力争走在教师思路的前头.例如,教师刚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就要迅速寻找自身的想法和思路,然后再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或者,教师提出了一种想法,学生就要主动去思考教师是怎么想到的,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这样,学生的理解就会更深刻.学生听课中不明白的地方,就记录下来,先继续往下听,可能在后面的学习中就弄懂了,切忌一遇到问题就整节课放弃听课的做法,实在不清楚的,课后就请教老师和同学.
认真听课,不仅是学习的一种要求,更是学习的一种方法。只有明确标准,执行标准,学生听课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责任编辑 黄桂坚)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