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欲卿垂龙
[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出“点燃”学生思维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并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思考和分析,获得知识,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关键词]数学问题;思维;探究欲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1-0013-02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是核心.没有数学问题就没有思维活动.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让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是问题,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是问题,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还是问题.“疑为思之始”.有疑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探究,才会去钻研,才会有对真理追求的意志和毅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是指导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质疑.数学教师应该设计出一个个好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本人在教学中就巧设数学问题做了一些尝试.
一、巧设课堂悬念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照本宣科,直接导入新课内容,这样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其实,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可先提出一些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悬念,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讲授《任意三角形》时,我提出如下问题:“你能否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上山就测出山高?不接近敌人阵地而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从而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教师因势利导:“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本节课中得到解决.”尽管这节课在后面的内容都是一些枯燥的运算,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高涨,兴趣盎然.
二、巧用数学故事
学生特别喜欢听老师讲故事,会乐意在故事中接受知识.根据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我尝试以讲故事的方式,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之中.
例如,讲初三数学“反证法”这一内容时,我先给学生介绍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一个故事“女主角鲍西亚聪明漂亮,向她求婚的达官贵人络绎不绝,于是她拿出三个一样的盒子对众人说:‘摆在你们面前的是三个盒子,一个金的,一个银的,一个铅的,每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着一句话,金盒子上写的是‘肖像在这个盒子里,银盒子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子里,铅盒子上写的是‘肖像不在这个盒子里.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话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个盒子里,谁才可以做我的丈夫”.然后提问:“平日骄奢淫逸、目中无人的一些达官贵人面对三个盒子束手无策,而聪明的安东尼奥猜中了答案.请同学们也想一想,他是怎样猜中的呢?”这时教室里一下就热闹起来.结果还真讓一些学生给猜出来了.接着我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猜出来的?”他说:“先假设,然后就用反证推理……”这样很自然就引入到了后面的新课内容——反证法.
三、巧设开放性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在数学教学中尤其注重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方式,尽量鼓励他们探究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支持他们大胆质疑,勇于创新,不“人云亦云”,不盲从“老师说的”和“书上写的”.
例如,在教学初一《让我们来做数学》时,我设计了以下题目:请在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几何图形中任选若干个图形(同一图形可重复使用),构思一幅新颖独特而有意义的图案,并给出解释.这是一道新颖的开放式构图题,思路宽,答案不唯一.要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巧妙选择图形,构造出新颖而又有意义的图案.解题中,学生拼出了一圆头方腿的洋娃娃、烟囱里冒着烟的农舍、两个女朋友、一辆小汽车、一副望远镜、一个悬空楼梯等.
四、巧设数学陷阱
教师提出带“陷阱”的数学问题时,只有在学生受阻时才给些适当的引导,而不是硬把他们拉上事先预设好的“道路”.这样学生才能体验到猜想、探索、思考、发现的乐趣,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初一教材在引入负数时,是把负数与正数作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行比较认识的,并用“负号”记录一个负数.如负2记作“-2”.这个记录形式很容易导致学生误以为负数是带有负号的数,进一步误以为带有负号的数就是负数,并且自然地就把-a当作负数.因此,在介绍“a的相反数是-a”后,并设置一个“数学陷阱”:“-a是负数吗?”果然不出所料,学生都回答:“是.”接着再问:“当a=-2时,-a是负数吗?”这时有学生觉得有点不对,紧接着有部分学生马上就认为-a是正数了!继续举例,当a=2时,-a又变成负数了;当a=0时,a就是0,而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由此可见,-a到底是什么数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是正数还是负数的问题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接着就水到渠成地得出下面的结论:当a大于0时,a是正数;当a=0时,a是零;当a小于0时,a是负数.此时,学生脸上露出了会意的笑容.
通过上述问题的辨析,加深了学生对a与-a的认识.不仅使学生从“数学陷阱”中跳出来,增强了防御“陷阱”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能使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辨析正误,了解数学中的分类讨论思想.同时与“|a|中绝对值符号的去除”形成了呼应,加深学生对此难点的进一步认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努力创设巧妙的数学问题,并把问题作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用好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问题的解决,去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他们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进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责任编辑 黄桂坚)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