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初探

时间:2024-05-08

刘思东

[摘 要]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开展得好,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协作能力,可有效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教学;初探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1-0023-0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能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探讨.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需要学生合作探究完成的数学问题.这样,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有效的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此,教师应注意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课前备学生、备教材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相应的知识,提升一定的技能,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学科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念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开展的,学习应落实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1.备学生

备学生即较好地了解所教学生的相关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便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备学生,需要教师多与学生交流沟通.通过学生的言谈举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意志品质;通过课堂提问或课堂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根据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及测试情况,了解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小组合作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科学分组.比如使各个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当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进行分组.但在具体的合作探究过程中,都要注意各小组内组员的分工与协作,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备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知识的主要载体,是开展教学的依据.课程标准强调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想用好教材开展教学,就必须透彻领会课程标准精神,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具体到每一堂课,就必须明确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或手段,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小組合作式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或是合作探究的课题,要注意把握好学习内容或探究课题的难度,不能太简单,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能太难,让学生望而生畏.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尽可能让学生对合作学习或探究课题有兴趣,乐于探究.

二、课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1.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

有的学生对社会问题见识不多,对教材上的某些问题无法理解或不感兴趣.这时,学生探究兴趣不高,难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在确定合作学习内容或任务时,应注意选用学生熟悉的、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这样的学习内容或任务对学生有吸引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容易达到教学目的.如,在“坐标”问题的教学中,方法看似简单,但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和方法并不容易.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去探究的.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两个学生到讲台前,根据教师的口令表演.说明:学生面对白板向左为负、向右为正,两个同学中一个表示原点,另外一个表示动点.第一句口令:先向右(正方向)走50分米,再向右(正方向)走120分米.这时表示动点的同学在表示原点的同学的哪个方向?相距多远?第二句口令:先向左(负方向)走50分米,再向左(负方向)走120分米.这时表示动点的同学在表示原点的同学的哪个方向?相距多远?第三句口令:先向右(正方向)走150分米,再向左(负方向)走120分米.这时表示动点的同学在表示原点的同学的哪个方向?相距多远?第四句口令:先向左(负方向)走150分米,再向右(正方向)走120分米.这时表示动点的同学在表示原点的同学的哪个方向?相距多远?小组表演完后,就让各组学生合作画一个示意图,在图的下面用式子表示,并找出其中规律.让每个小组代表叙述本组的探究结果和得到的结论.除了上述的情形外,鼓励每个小组继续探究其他情形.对能举一反三的小组给予表扬.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规律和方法.学生熟悉这样的活动情境.这样可以使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人人都有兴趣参与,学生主动投入探究,在轻松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完成学习任务.

2.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合作学习内容或学习任务

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不同.同一节课用同一个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是不科学的.这样,会造成优秀学生不能满足自己的所需,学困生想学而无从下手.为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节课里都获得提升,首先应让学生合理组合,形成相应的探究小组.其次,让不同的探究小组探究不同的问题.学生通过努力探究,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如学习二次函数动点存在问题的《平行四边形》时,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和各自的学习情况,自由组合,组成合作小组.教师根据各组学生能力情况,提出不同要求.第一个层次小组的学生找出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二个层次小组的学生去找出线段的平移方法和画出平行四边形;第三个层次的小组讨论已知两边和三边时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及确定动点的坐标.学生合理地组合,组成层次不同、目标任务不同的学习小组,各小组合作探究,努力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取得相应的学习效果.这样,学生人人都有合作探究的问题,都能有所收获,学生学习兴趣倍增.

3.让学生感受合作探究的快乐

让学生感受合作探究的快乐,才会激起学生的合作探究兴趣.学生有了合作探究兴趣,他们的合作探究才能坚持下去.由此,教师首先让学生探究把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时,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把学校门前一块梯形地面分成两块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地块,把学校长方形的教室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各有多少种划分方法?由于设计的问题学生比较熟悉,学生主动寻求交流合作.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得出了许多很有创意的划分方法.通过探究划分图形,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了分析解答问题的方法,学生体验到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快乐,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只有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黄桂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