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差异化作业设计

时间:2024-05-08

周亚洲 郑挺谊

[摘 要]作业是对学与教效果的检测与反馈。教师布置“一刀切”的作业,常常会导致学困生无法完成,这是师生心中的痛点。分类作业是应对学困生的学习诉求的有效手段,在具体设计分类作业时,教师应注意:因一些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差,所以要把题的隐含条件凸现出来;因学困生的抽象思维水平弱,要把抽象题目形象化;因学困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弱,所以要把知识方法的迁移过程简单化;因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制约,所以要把枯燥内容趣味化。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因为要兼顾学生差异,所以分类设计,分层实施,让作业“适一点”“趣一点”“动一点”“放一点”,以体现学科性和个性化,进而增强作业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科学作业;问题成因;优化设计;有效策略;差异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1-0035-03

作业是从课堂向课后延伸的学习任务,是“教的补充”,“教的强化”[1],多数教师让有差异的学生做“一刀切”的作业,学困生“吃不了”,导致学困生抄袭或乱写作业,这样的结果师生都心痛。这与新课程标准的“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2]的理念背道而驰,如何兼顾学生差异,变理想主义的“同步前进”为现实需要的“差异发展”,提高作业的适切性值得深思。

一、影响学困生完成作业的因素分析

学困生由于智力水平、基础、兴趣和态度等原因,形成的认知结构与思维方式不能与学习有效对接,常有教师抱怨学生基础差难教,作业做得乱七八糟,但静心反思,为什么学生会讨厌做作业?低效或无效甚至负效作业的原因何在?

1.作业立意缺乏发展性

现阶段,教师自己编作业的很少,基本上也不做作业立意发展性层级表,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大多是封闭性作业,缺少生活情境,重书面轻实践,重课外轻课堂,重知识轻操作,素材及题型创新不足,没有立足学生的基础,只为做题不求发展。

2.作业诉求缺乏反馈性

教师布置作业是为了检查并反馈教学效果,而批改作业是为了能获得相关的教学信息,很多学困生视“作业”为“作孽”,作业不懂,做不来,教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采取相应的对策,不能及时应对学生的作业诉求。

3.作业的量缺乏层次性

多数教师为了方便,布置“一刀切”作业,搞“题海”和“难题”战术,美其名曰强化训练,不同基础的学生做相同量和难度的作业,求量不求质,学困生无法完成,抄袭严重,加剧了成绩分化。

4.作业内容缺乏梯度性

第一,基础性题目较少,多数题目难度较大,学困生难以完成;第二,缺乏梯度,知識跨度大,无从下手或答非所问;第三,在题型、结构和内容上没有遵循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渐变规律。

5.作业评价缺乏激励性

批阅学困生作业时只打“√”,或冷漠地打一个差的等级,做对时也舍不得给鼓励性批语“今天的难题,你也做对了一道,真不简单,进步了”。这样的粗放型批阅,不指出问题、给出建议、指正方法,不传递教师的耐心和热情,缺乏激励性评价,造成学困生只有挫败感,失去了作业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分类设计学困生作业的操作方法

根据学情分析原因,可知学困生基础薄弱,知识储备不足,读题能力差,审题不清,理解能力弱,解题格式不规范,语言表达不到位。要正视学生差异客观存在的现实,重视对学生差异的培植、利用和开发。同样是学困生,有的是智力因素引起,有的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要对症下药,化难为易,进行个性化设计,提高作业的针对性。

1.对分析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就要把题目的隐含条件凸现出来

学困生文字理解力较差,读题能力弱,有些题目提问的角度、语言的表述、内在逻辑远离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导致他们不能理解题意,难以发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因此有必要把隐含条件凸现出来,打开他们的解题思路。

如,饮水机电路如右图,S为温控开关,R1为发热板,当水被加热到预设温度时,开关S会切换到低档处于保温状态。

(1)温控开关S接a或b时,饮水机分别处于什么状态?

(2)如果加热时功率为440瓦,保温发热板的功率为35.2瓦,则电阻R2的阻值多大?(假设阻值不受温度变化影响)

本题第(2)小题对学困生来说会束手无策,因该小题隐含条件较多,而学困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弱,所以发现不了。如果在第(1)小题与第(2)小题之间增加〔请画出加热时和保温时电路图,并找出两电路中不变的量〕;在第(2)小题“如果加热时功率为440瓦”后增加〔求R1阻值〕,这样就能把题中的隐含条件显现出来,提供了解题路径后,学困生就会沿着这个思路做了。

2.因学困生抽象思维水平低,所以要把抽象问题形象化

学困生想问题往往缺乏逻辑性,抽象思维水平低,缺乏联想的习惯,如果做必要的铺垫,就能培养观察能力、分辨细节与本质的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如,测得一电阻丝两端电压为24伏时,通过的电流为2.0安,则电阻丝的阻值为 。如果电阻丝两端电压降为0时,通过电阻丝的电流为 ,此时电阻丝的电阻为 。

对学困生来说,当电阻丝两端电压为0时,通过电阻丝的电流为0,他就认为电阻丝的电阻也为0,原因是他们对于电阻丝的电阻大小决定因素理解不清。

在题目“电阻丝的阻值为 ”前插入〔电阻丝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 、 、 〕。在“如果电阻丝两端的电压降为0时,通过电阻丝的电流也为 ”后增加〔你认为电阻丝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填“有”或“无”)改变,〕。

通过以上改动就能把抽象问题具体化,让学生在学习中加强联想与应用,在不断呈现的具体练习中,能不依赖提示而独立地寻找出答案。

3.因学困生知识迁移能力弱,所以要把知识方法的迁移过程简单化

知识迁移能力是学以致用、解决新情境新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面对学困生知识迁移能力弱的实际,要重视基础知识,搭梯子,循序渐进,重视知识发现的过程,使知识结构化,把过程简单化,以减小难度。

原题:某同学新家浴室刚装了一台热水器,该热水器的技术参数如下表。

热水器装满水后,通电正常工作40分钟,水温从23℃上升到43℃,求:

(1)热水器中电热丝的电阻;

(2)水所吸收的热量[c水=4.2×103J/(kg·℃)];

(3)热水器的效率。

学困生对本题第(3)小题效率的理解是有难度的,因为在这之前,我们只讲了机械效率,而热效率的概念需要学生从机械效率迁移过来。在题中增加〔用电热水器加热时,能量是从 能转化为 能〕,并注解〔水吸热是有用能量,热水器消耗的电能是总能量,热效率=有用能量/总能量〕,进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迁移解决实际问题。

4.因非智力因素影响,所以要注意把枯燥内容形象化

非智力因素有起动、导向、维持等作用,如学习态度不积极、兴趣不浓等会加大学困生学习难度,通过改变题目的表述方式,用有利于情感培养的语言和形式,激发学生的解题热情和兴趣。

如《运动和力》复习教学中,可设计如下作业:姚明是NBA的佼佼者,他在赛场上,①用力拍打篮球,球飞出去了,说明力能改变 ;②会感到手很痛?这是因为 。③将篮球投向篮板,球进了!如果没有空气阻力,这时篮球受到 力的作用;④他站在球场上,受到的重力是 牛(体重为92千克),受到的两个平衡力是 力和 力,这两个力的大小 ,方向 ,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⑤NBA每一位运动员都有一双专用的运动鞋,底部有漂亮的花纹,目的是;⑥如果篮球场上没有摩擦,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以上作业,涉及学生的偶像人物姚明,让学生感觉作业有新鲜感:素材新、题型新、角度新,同时实现三点:低起点、抓重点、高落点,有效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新型作业成为学习趣味的激活因子,提高了教学实效。

三、优化学困生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要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就要考虑学困生的基础、科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从目的、内容、形式出发,紧扣三维目标,把握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初中科学作业设计为切入点,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落脚点[3]。

1.精心设计,让作业“适”一点

(1)题量适宜

①能覆盖,不重复。许多作业辅导资料不一定能覆盖所有知识点,要精选,兼顾全面性和代表性,不重复抓重点,控制作业总量。

②符合学力,循序渐进。根據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设计,兼顾基础,逐步递进,搭建平台。

(2)难度适中

①基础为主,难易有序。以基础巩固性为主,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按先易后难的顺序排列,适当增加有思维难度的题目,避免干扰思维,无序排列。据经验,较为合适作业的比例为:巩固类约占45%,理解类占25%,应用拓展类约占20%,提高类约占10%。

②适当难度,不超进度。作业的布置要符合学习进度且难度适中,不能超越现有教学进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教学《液体压强》时,提问:“菜市场里有活的鲤鱼,却看不到活的带鱼?”教学“惯性”时,提问:“为什么走路跌倒时会向前扑,而滑倒时却是向后仰的?”

(3)形式适当

多维作业目标必须由多样性的作业形式来实现,如设计趣味型、动手实践型等作业,以体现学科思维特点和设计规范,既要有书面的,也要有家庭观察和动手操作的。

如在讲了有机物的性质后,可安排学生做一次家务:洗碗,然后提出问题:“你是如何除去油污的?”(生答:用热水洗;用洗洁精……)再问:“这些方法的原理有何差异?当修车师傅的衣服沾上油污后,你知道该怎么去油污吗?”

2.联系生活情境,让作业“趣”一点

学生做多了古板老套的作业会厌倦,如果翻新花样,融入生活情境,增加趣味性元素,将问题置于现实生活中,使作业生动有趣,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液化”这一知识点时,为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列举生活中看到的几种“白气”现象:下面描述的“白气”与其他几组不同的是( )。

A.水沸腾后会从锅边喷出大量的“白气”

B.剥开冰棒的外包装纸后看到上升的“白气”

C.夏天把冰箱门打开就会看到一股“白气”

D.寒冷冬天的早上,人在室外讲话时口吐“白气”

E.大人抽烟时从口或鼻孔中喷出一团“白气”

学生问:为什么冷热交替处都有“白气”?通过进一步讨论,把液化与温度及沸点等知识融会贯通,在解释生活现象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实践操作,让作业“动”一点

布置作业不能只局限于口头和书面作业,还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动手操作实验,或调查,或上网去查询、收集整理资料等,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动起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并拓展所学知识。

如,在学习“物质的性质”后,问学生鉴别家里食盐、食醋、食用油、酱油、味精等是根据物质的什么性质?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如何检验?厨房调味品有什么妙用?如花生油可辅助治疗胃溃疡,烫伤用食醋进行止痛消肿,除狐臭可用炒热后的食盐等。

4.兼顾差异分层,让作业“放”一点

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差异,打破教材的局限,让作业“放”一点,设计一些非强制性应对考试的选做题,只要在下次课前几分钟口述或简要说明,可以是轻松构建的基础题,快乐运用的综合题,趣味拓展的创新题,让学困生获得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如在学习了“摩擦力”后,还可布置两题弹性作业:(1)自编一道生活中与摩擦力有关的题目,题型不限;(2)写一篇“如果没有摩擦,世界会怎样”的小论文。

又如,水能灭火,但烧煤时却是在煤上面浇一点水后把潮湿的煤送到炉灶中去烧,其中有奥妙吗?

这样自行设计的联系生产和生活的习题能触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好奇中探究、发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让作业成为课程的动态生成与生长点,使学困生自觉完成作业,这样学困生学习的主动性强了,作业正确率提高了,作业实效性强了,低分人数明显减少,平均分提高了。近年来,笔者新接的班级在联考中,不合格率在下降,平均分和优秀率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结语

要专门针对学困生布置差异化作业,确实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批阅也费时费力,但这正是教师教学研究的着眼点和促进学困生发展的发力点。奥斯波恩(Osborn)认为:“作业中应保持足够比例的与当前学习内容有关的知识,还应保持一定比例的对学过内容的系统复习的知识。”[4]说明布置记忆类、模仿类作业是必要的,能帮助学生理解、巩固知识,提高拓展类作业也不可或缺。立足学生的差异,分类设计和分层评价,常规性作业求实,探究性作业求活,个性化作业求异,这是“以学定教,有效教学,差异发展”的必然要求。

总之,学生的差异给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只有充分认识学生在学习风格和基础上的差异,本着“依据课标,立足教材,关注学情”的理念,实行“分类作业,分层实施”,对不同层次学生布置差异性、发展性作业,使作业值得做,学生乐意做,进而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获,减少作业的负担感,增强作业的成就感,让作业成为学生发展的生长点。

[ 参 考 文 献 ]

[1]郑挺谊.优化作业设计 关注学生差异[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4).

[2]宋加全.發展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作业设计[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7(8).

[3]路海杰.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1).

[4]田景旖.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3).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