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骆文洲
[摘 要]课程改革正持续推动物理教学改革,近年来,既有课标、教材、教参的推陈出新,又有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教师必须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使物理教学真正走向“轻负、高效、优质”。
[关键词]优化;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3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1-0040-02
课堂教学的三个重要因素是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内容)。这三者的关系应该怎么样呢?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程红兵特级教师曾说过:“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这是最理想的方式,也是最难以实现的方式。”那么,课堂教学需要做哪些方面的优化,才能使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呢?文章结合《万有引力与航天》一章的教学实践,在此粗谈一二。
一、开普勒三定律:基于学历案的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一节《行星的运动》对全章起引领性的作用,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学习起铺垫的作用。其教学要求是了解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历程,初步理解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体会科学家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可以说,《行星的运动》的教学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物理学史课。
针对这样内容的课,组织何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为好呢?采用基于教案的“教”吗?显然,拥有“一桶水”的教师视学生为容器,学生学习的内容是无须理解的信息,这样的课堂是发送信息型的,学生的学习属于虚假学习。采用基于学案的“学”吗?教师只顾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操练,学生只是低级能动的学习者,最终学生学习的只是字面理解的信息,这样的课堂是存储信息型的,学生的学习属于浅层学习。
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较好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是基于学历案并围绕“学会”展开的。通过教师的引起、维持、促进学习,学生高投入、高认识、高表现,不断解决情境中各类问题或任务,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这样的课堂是加工信息型的,学生的学习是基于学历案的“学会”,属于深度学习。学历案特别注重学生学习“经历”的设计。教师可结合表1设计含有以下要素的学历案:
核心问题
(宇宙的模型是什么?有何优劣?),学习目标,学习与指导过程(学习建议、资源准备、课中学习),镶嵌教学的评价任务、作业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交流和分享、教师的点评和提炼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不断完善和补充宇宙模型的基本内容,即通过对宇宙模型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其成功之处和不足地方,并自然衔接到下一个新的宇宙模型。
二、万有引力定律:基于探究式的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素养
第二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和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叙述了从行星运动规律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是极好的科学探究素材,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其教学基本要求是通过对行星运动状态的分析知道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需要向心力、太阳与行星间有相互的引力作用,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思路和过程,知道定律的普遍性和适用范围,会用定律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
万有引力定律虽然是本章的重点知识,但它的理解并不困难。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方面的素养,通过探究式问题情境形成有内在联系的“问题链”,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经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这样的教学处理应该是最有价值的,其主要活动如表2。
当然,“月地检验”和“G的测定”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重要内容。对“月地检验”的探究,学生能充分体会科学探究过程中既有“大胆假设”,又有“严格求证”。对“G的测定”的探究,学生能充分体会科学探究过程中常伴有创新之举——三次转换(力→力矩→角度→位移)和两次放大(机械放大和光放大),同时也能充分领略“十大经典实验”——“G的测定”实验的魅力。
三、定律重要应用:运用基于概念图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第四节《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和第五節《宇宙航行》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具体应用。其教学基本要求是了解“称量地球质量”和计算天体质量的基本思路,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会分析人造地球卫星的受力和运动情况,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和数值并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从知识方法论角度看,需要做好知识结构化,才能有效培养学科素养。前三节的学习更多的是将“知识条件化”——通过补充背景知识,解决了知识从何而来的问题;随后两节的学习更多的是将“知识情境化”——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解决了知识到哪里去的问题;而这中间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学中却容易忽视,那便是将“知识结构化”——可通过概念图等方式,体现本质,便于记忆、理解、迁移等。正如布鲁纳认为: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更多的东西有意义地与它联系起来,并理解它,简单地说,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么关联的。对于万有引力的应用,涉及一个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两种模型(天上、地上)和三个力(万有引力、重力、向心力)。教学实践表明,概念图非常有利于将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结构化,因为概念图具有直观形象表达知识的特性,能有效呈现知识关联,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快速记忆。以“天上”模型为例,设计的概念图如下图所示,其核心始终体现F万=F向。通过将知识条件化、结构化、情境化的“三化”教学处理,不仅让学生习得知识与技能,而且也在知识习得过程中有了体验和感悟,更重要的是可以内化为优秀的物理品格和外化为良好的物理行为。
上述的若干思考,都是在基于“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这一理念下进行教学优化的一些实践心得。要不断优化教师的“教”,更要不断优化学生的“学”,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课堂教学。
[ 参 考 文 献 ]
[1]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林明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4-6.
(责任编辑 易志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