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展评学习法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实施

时间:2024-05-08

黄銮孙

[摘 要]展评学习法是一种新颖的学习方法,它一改过去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始终强调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学生是课堂上的主角。它包括三个环节:前端学习、展示评价、整理巩固;五个模块:自学、合作、展评、整理、补缺。

[关键词]展评学习法;初中化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1-0068-02

一、展评学习法的界定

“展评学习法”就是在前端学习(个人自学或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全体师生展示个人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其他学生对展示者前端学习成果进行评点、评价、质疑和补充,在评的过程中引发对问题的思辨,探寻知识的本质或规律,实现知识建构。

展评学习法包括三个环节:前端学习、展示评价、整理巩固。三个环节中贯穿五个模块:自学、合作、展评、整理、补缺。

展评学习法通过搭建展评平台使学生学习的天性和学习的潜能得以充分释放,让学生保持少年活泼、天真的个性,激发学生内心上进、好学的品质,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充分体验学习的美好和学习的成就感。

展评学习法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通过“自学”“合作”“展评”“整理”“补缺”等模块,使学生掌控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有更多展示自己思维方式、学习策略的机会,有更多解释、评价自己思维结果的权利,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展评学习法的具体实施

(一)前端学习的任务设计要触动学生的思维

前端学习是展评学习法有效进行的前提,是展评学习法的基础。前端学习与传统的课前预习有很大的区别,前端学习不只是要求学生随意翻看课本、浏览教材,而是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让学生自己或者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内容,并尝试解决一些学习问题。因此,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呈现出来。前端学习任务的设计必须触动学生的思维中心,以确保展评学习的有效性。

1.前端教学任务的设计要体现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前端学习任务的设计要遵循立足基础、讲求变化、适当发展的原则,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边实践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有延展性和发散性。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下册《溶液的形成》时,因教学实验危险性极小,我让学生结合教材自主进行前端学习、尝试实验,并布置了以下学习任务。

(1)溶液是 或 分散到 里,形成 、 的混合物。

(2)溶剂是 的物质,被溶解的物质叫作 。

思考:常见的溶剂有哪些?

(3)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4)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解在中。

(5)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却可以溶解在中。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还启动了学生探索发现新知识的思维机制,使原本抽象枯燥的化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2.前端学习任务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与探究性

在展评学习过程中,为了突出学生的思维主体性,教师在前端学习任务的设计中应设计互变型、发散型、多角度型、陷阱型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批判、逆向、创新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探究溶剂“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时,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对比固态NaCl、NH4NO3、NaOH溶解前后的温度变化,并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想象、为什么这样想、怎么想、想出什么”等思维过程,大大发散了思维,亲身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展评过程要激活学生的思维

1.展是评的前提

展是指通过实物呈现、实验操作、视频展示以及语言表达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把前端学习成果展现在师生面前。展有展示、展现、展出、展览等含义,展示的既可以是个人自学后的学习成果、小组合作后的学习成果,也可以是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和独特见解。

例如,在进行实验活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我先是让学生自己练习实验操作,然后请学生分别上讲台来进行操作展示,配制不同濃度的氯化钠溶液,并在展示过程中讲解注意事项及实验要点。

2.评是展的延续

评是指对他人展示的前端学习成果进行质疑、评点、补充,使其得到更正、修改或完善,并在评的过程中形成更多的学习思路和方法。评有评点、评比、评价、质疑、讨论等含义。

如上例,学生在讲台上完成实验操作展示后,其他学生对台上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质疑、评点、补充,找出实验操作不当之处,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对溶液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巩固学生对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

“展”“评”学习环节让学生充分体验了化学课堂的魅力,以及化学这门学科在实现生活中的存在意义,让学生在一个个波澜起伏而又充满韵味的思维过程中提高、发展自身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演绎能力,从而达到开拓思维、提高学习效率的最终目的。

(三)整理巩固要实现学生整体能力提升

整理巩固阶段也就是巩固知识阶段。它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小结和巩固,形成图式。整理的过程包括绘制思维导图、检测、反馈,检测之后也可以再一次进行展评。整理巩固阶段还可以进行补缺。补缺主要是针对不懂的问题,学生自己主动请教同学或者老师,使学习成果得以完善。

1.绘制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溶液的形成》时,我和学生一起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为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搭起了脚手架,它能抓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对零碎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重建,把看起来孤立分散的知识点竖联成线,横织成网,形成知识结构框架,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广处发展。

2.标准正确的实验操作演示,巩固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在课堂的末尾,教师在讲台上进行一次标准正确的实验操作演示,可帮助学生巩固化学实验能力。

如上例,当学生的个人展示实验操作全部完成后,我在讲台上进了一遍标准正确的实验操作演示,并对实验的每一个步骤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整个实验的内容、过程进行梳理,总结经常出错、容易出错的部分,提醒下次注意。

标准正确的实验操作演示是对学生实验展评学习的总结与梳理,也是对学生发散的思维进行归总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既能散出去,又能收得回。

英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说过:“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知的唯一办法是听不同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了解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究这个问题的。”展评学习法正是通过“前端学习”“展示评价”“整理巩固”三个环节,“自学”“合作”“展评”“整理”“补缺”五个模块,让学生能围绕某个学习问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亮点”,暴露自身的“盲点”,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产生新的火花,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目的。

(责任编辑 罗 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