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教学双边的高中生物错题分析及有效纠正

时间:2024-05-08

汪菁

[摘 要]高中生在分析解题出错原因时,往往归结为“粗心”,其实不然。为了了解高中生答错题的真正原因,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师生访谈等形式对高中生物错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有效纠正解题错误的对策,同时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反思教学,通过反思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双边;错题分析;有效纠正;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1-0082-02

错题是指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作业或考试时不能正确解答的问题。不少学生在分析错题原因时,往往归结为“粗心”。难道真的仅仅是因为粗心吗?

认知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过程是对信息的接受和使用的过程,是学生自主认知、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解题错误来源于学习活动的本身,它能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生物错题情况进行案例分析及采用师生访谈等形式,了解高中生解题出错的原因以及对待错题的态度,提出避免解题错误及改善生物教学效果的措施,并结合相关措施进行了教学实践。

一、案例分析

笔者对南京市某校高三年级某班学生的生物错题进行跟踪分析。下面是其中的一道高三高考模拟试题及某位学生的答题情况。(注:横线上的答案为该生的错误答案,括号内为参考答案;答题正确的答案不给予显示)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某块玉米与大豆间种的试验田中的生物种类和植物能量的流动情况(单位:107kJ)。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分析,该试验田中的分解者有蚯蚓和微生物(参考答案:蚯蚓、腐生的细菌和真菌。注:没有“腐生”不得分),大豆与其根部的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共生(参考答案:互利共生)。

(2)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图1为兴趣小组进一步调查获得的某个样方(20cm×20cm)内的玉米螟幼虫分布情况,则该样方的玉米螟幼虫的密度为 条/m2。为了更好地控制虫害,请写出一种针对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方法 。

(3)第二营养级能够从该生态系统获得的能量最多为2.1×107kJ(参考答案:3×107kJ)。

(4)玉米和大豆间种有利于提高群落空间结构中 结构的复杂性。与单一种植相比,间种可以增强农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无论是单种还是间种,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栽种密度过高会导致产量偏低的原因是相互争夺生存空间,导致获得能量减少(参考答案:叶片相互遮光,固定的太阳能没有增加,而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所以要合理密植。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涉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能量流动、稳定性、种间关系、种群密度的计算、群落结构,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应用等。题目虽然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属于中等难度题。但该生的得分率仅为50%。

【访谈实录】以下是笔者与该生的谈话内容。

笔者:此题错误率比较高,你分析过错误的原因吗?

生:嗯。第(1)小题是我太粗心了,漏了“腐生”“互利”这几个字。第(3)小题我看题不仔细,没注意到“最多”二字,结果计算错了。第(4)小题在分析合理密植的原因时,我只考虑了植物获得的光照减少,没有考虑到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增加。

筆者:课堂上我把错误率比较高的几道题都讲评了,你都懂了吗?

生:都懂了。

笔者:你都订正错题了吗?

生:都订正过了。

二、错因分析

错题产生的原因果真如学生说的那样,仅仅是因为粗心吗?教师对错题做了解释与讲评,学生对错题进行了订正,是否就一定能杜绝类似错误的发生呢?通过该生的答题情况,我们来深入分析错题产生的原因。

1.知识的领会度不够

知识的领会是指对信息进行输入和加工,从而对所学内容产生具体、感性认识的过程。对知识领会不够具体表现如下:

(1)基础知识不扎实。生物学概念学习是生物学学习的基础,学生若不能深刻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不能灵活运用生物学基本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其实,学生在答题中出现错别字、张冠李戴等错误都是基本概念不清晰、基本技能不扎实的表现。从该生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第(1)小题中,该生对“微生物是否都是分解者”这一基本概念模糊不清。

(2)审题能力不足。审题是从题目中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审题是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读懂试题是审题最简单、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在读题时要紧扣题干中的关键字词完整、正确地理解题意,做到不忽略试题中的任何信息,不误解题意。通过认真审题,全面准确地掌握试题的要求,是完整、准确地解答试题的前提。学生读题时出错往往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和基础知识;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和审题能力不足。

2.知识的保持期不长

知识的保持即知识的巩固,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知识的保持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复习、巩固来克服遗忘。例如上题中的“互利共生”属专有名词,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学生答错的原因是对所学知识记忆模糊了。

3.知识迁移能力弱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既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也是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知识进而掌握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这对学生的信息读取和转化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上题的第(4)小问,学生出错的原因显然是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综合应用能力及迁移能力欠缺,且文字表述不简练。此题有些考生由于审题不严或观察不仔细、图文综合分析能力不强、平时训练不到位等多种原因,导致失分惨重。

三、有效纠正之对策

1.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刻领会某些概念、原理,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图像获取直观的知识;通过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体验概念和原理的生成过程,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微生物是否都是分解者”这一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如微生物都是分解者吗?分解者都是微生物吗?再列举出一些具体实例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这样,学生能抽象认识“分解者”这一概念,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对概念知识进行理性思考。

2.构建与完善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就是知识之间的基本联系,它反映知识发生的过程。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就是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过程,是一个将课本知识进行个性化理解,并内化成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构建与完善自身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再加以识记就可以延长知识的保持期。识记是在反复学习的基础上实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对知识加工愈充分、精细,则记忆效果愈好。

3.提升新情境下的知识迁移能力

近几年的生物高考试卷,往往是在新情境下以图表形式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不仅要求学生能辨认图中所反映出的生物形态和结构,还要求学生能够联想和运用与图中所示信息相关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来分析、思考和作答。教师在讲评图表题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将图文结合起来审题,注意挖掘其中的隐含条件,找出设问的关键点。

有的图是将几种生理过程以网络形式联结起来的。这时考生一定要紧紧抓住生理过程的几个重要环节来思考问题。如交叉点往往是解题的一块敲门砖。如果是坐标曲线图,那么,曲线的起点、转折点、最高点和最低点以及相交点就是解题的突破口。作为教师,应加强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4.引导学生正确反思错因,训练解题思维

调查发现,高中生在思想上比较重视错题,但在行动和方法上,对错题并不是很重视,对错题的管理也很不到位,尤其错因分析更是薄弱。

(1)反思错误,正确自我评价。很多学生有这样一种认识:“我做错的题很多是粗心造成的,真正不会的题只有一小部分。那一小部分不会做的难题才有重视的价值,对粗心导致的错题价值不大。”久而久之,很多学生习惯于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作为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错误原因进行有效评价,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思考错误背后的真实原因,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还能有效避免学生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再次出错。

(2)指导方法,训练思维。作为教师,应细心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错题特点,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指导。既引导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又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错题的方法。要求学生认真看错题解错的具体过程和关键点,帮助学生学会反思,通过反思弄懂问题,学会学习。同时注重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盲目性。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

习時刻。”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均是不断尝试错误、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教师一定要用平和的心态理智地看待学生的“错误”,利用自己的教学智慧恰当地处理“错误”,充分利用这些“错误”资源实施反思教学,并通过反思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特约编辑 安 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