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裴银龙
[摘 要]高中生物的显著特点就在于探索性,探索意味着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这对于高中生来说,往往意味着更加有趣的课堂学习过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积极实践探究式教学,可有效提升高中生物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物 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60107
探究式教学近些年来获得极高的关注度,并在诸多学科的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最典型的是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它所包含的探索过程以及高中生物注重观察发现的特点得到了巧妙的融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果。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践探究式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高中生物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如果单独讲述高中生物知识也许会给学生造成逻辑理解上的难度,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使其具象化,而具体的解决方法就是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展示生物知识和原理的产生过程,并适当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以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材《遗传和染色体》这一章为例,我侧面了解过学生感兴趣的高中生物内容,事实上对于遗传学的相关知识,学生们平时就会有很多关注的问题,因此我在课堂开始之初抛出了一些关于遗传的问题,如“为什么一家人会看起来十分的相似?”“孩子体征上出现了之前父母所没有的一些特点是什么原因?”这些问题很好地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们都能够想到是遗传的原因,但是却对于遗传的相关理论知识不甚了解,此时我通过多媒体帮助学生解决刚才的问题。通过播放关于遗传学的一些科普视频,学生们对遗传学有了直观的认识,同时由于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简单有趣,所以学生们的注意力高中集中,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创新精神
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很多知识都需要和实验结合起来,实验过程中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就是观察能力,而对观察能力的培养则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条件,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多多观察,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发现能力,让学生在创新之路上更加强大。
以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材《无菌操作技术实践》这一章为例,由于学生对于微生物这种生物学现象的认识与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观察来实现的,所以我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事先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微生物的相关图片以及它的活动视频,之后在具体的实验中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微生物,而这一观察过程更侧重于探究性,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多多观察,另一方面也对学生应该观察到的方面进行了强调,从而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生物学习中,这样学生能够在这种操作中学习到系统的学习方法。当学生对学习对象进行了充分的观察之后,我会适当地抛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在进入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一节的学习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设计了难度不等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对一些更细致的概念进行区别,从而在巩固自身知识体系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得显著的提升。
三、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分析讨论
高中生物教材虽然不多,但是所涉及的知识体系却相当的庞大,包含的知识内容也相当庞杂,所以在知识容量的学习上往往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困难,此时要实施探究式教学往往会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出现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该问题,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一个小组派发不同的任务,从而共同完成学习的任务,而在此过程中的分析可以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此之后的讨论则可以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的全面,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以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教材第三章《生物科学与健康》这一章为例,关于辅助生殖,学生们在此之前有很多渠道可以了解,所以我在课堂开始之前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小组内部的成员们之间互相分工,分别做不同的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这一节课时,小组内的成员中有一些可以负责寻找相关的资料,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让资料尽可能的翔实,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辅助生殖技术。又如,在学习《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分析,分析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具体方法,当然,因为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知识比较陌生,所以我的引导会适当地增多,同时我十分看重分析之后的讨论,学生讨论的内容通常是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通过讨论,学生们彼此分享自己的想法,交流学习之后的感受,而在讨论过程中也进一步巩固了学习的知识。
建立在小组合作基础上的分析与讨论更能够体现出探究式学习的特点,而且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它更具有创新性,因此也更能够在教学面貌上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印象,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这样的教学中。
总之,高中生物教学不是僵固不化的,而是充满着很多新鲜的因子的,对于这些新颖的内容,需要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关注生物知识形成的动态过程,形成稳固的知识体系。
(责任编辑 黄春香)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