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时间:2024-05-08

曾丽梅

[摘 要]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环境保护与资源的节约,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能够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加强教材与实际的联系,逐步将环境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中,由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高中生物 环境教育 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60113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为学生个性的发展与技能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于高中生来说,其正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更需要加强素质教育。环境教育在高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其他学科间也有紧密的联系,尤其是高中生物学科,两者息息相关。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教师在教学中很容易忽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导致学生的环保意识不强。对此,教师应结合高中生物学科的特点,逐步将环境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中,由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将环境教育融入教材知识内容中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假如教师能够深入研究教材,就能够发现很多与环境相关的内容,教师可通过这些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如此便可使学生产生环保意识,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随时能够联想到将生物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中。例如,在讲解《关于癌症》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一些与癌症相关的纪录片,将学生引入课堂,使学生对癌症产生初步的了解,且能够通过直观的数据告诉学生癌症的普遍性。[1]通过观看短片,学生的内心产生了情感波动。当学生看到患者与家属的痛苦时,就会对癌症的知识产生探究兴趣,此时教师可借助学生的好奇心来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教师应当带领学生体会癌症是怎样产生的,与环境有怎样的关系,人们应该如何应对癌症等。在课堂上,涉及的知识点还包括了细胞分化以及生物个体的成长与细胞关系等,教师可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而结合环境知识则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环境问题并不是抽象的,它与生活息息相关。在生物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就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的意义,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二、在实验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生物实验来开展环境教育,就能够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借助生物实验开展环境教育时,教师可按照实验与教材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教材中的抽象概念,同时对环境产生新的认识。[2]例如,在讲解“新陈代谢与酶”这一内容时,教师在演示完“对比过氧化氢与Fe3+的催化效率”实验后,就可为学生介绍一下怎样正确地使用加酶洗衣粉等,还可带领学生探究加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的区别。讲解完后,教师可让学生开展探究实验,由此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先为学生准备A、B、C三支试管,在试管中放入一定量的清水与一些水藻,在B试管中添加一些普通的洗衣粉,在C试管中加入一些加酶洗衣粉。经过一段时间后,A与C试管的变化不明显,B试管明显变绿了。学生按照之前学过的知识,很快就能够理解,这是水藻繁殖的结果,一定与试管中的普通洗衣粉有关。接着教师就可按照实验的结果来引导学生发现,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蛋白质成分,对于环境的影响不大。在生活中,水藻繁殖过多的新闻比比皆是,此时教师可进一步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生成的原因,由此树立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开展环境保护的活动

生物教学不仅仅要依靠课堂,还需要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外学习中更好地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奥秘,关注环境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环境保护与学习生物知识的意义。[3]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我国资源开发不合理、动物的数量越来越少等问题进行讨论,还可与学生一起参与讨论。通过开展与环境教育相关的主题会,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意义,在生活中也能够更加热爱自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借助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节日,开展一些公益性的活动或者宣传活动等,或指导生物小组对本地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如调查废水的排放或者汽车尾气的排放等,或引导学生调查校园植物的分类,进行物种的辨别与挂牌的活动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就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综上所述,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实验以及课外活动等,全方位地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与动手能力,由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 注 释 ]

[1]项德文,张萍.中学生物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

[2]易章和.浅析“初中化学教学与STSE教育的相关性”——研读化学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一得[J].化学教育,2004(3).

[3]刘德天.把课堂搬到教室外把教材写到自然里——谈环境教育模式创新[J].环境教育,2016(5).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