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苏剑峰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很强的课程。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要善于借助“微课”辅助教学。高中信息技术“微课”的设计要具有情境性、先学性和拓展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微课”的功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的信息技术学习。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微课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6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60120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很强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操作的方式进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师在设计信息技术“微课”时,要体现“微课”的情境性、先学性和拓展性。
一、“微课”要具有情境性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往往是以静态的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的,学生对这些内容往往不是很感兴趣。“微课”的一大特点是融图片、音乐、视频于一体,具有整合性的特点,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因此,教师设计的高中信息技术“微课”知识内容要具有情境性,把静态的知识内容动态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高效化的自主学习。
例如,《网络技术应用》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很多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往往只是单纯地讲解教材内容,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我在教学这一课时,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微课”,利用“微课”创设这样的情境:“语文老师的办公电脑出现了问题,于是他自己把这台电脑系统进行重装。重装系统之后,他发现电脑上不了网。于是,他就打电话给信息技术老师。信息技术老师报了几组很长的数字,让这位语文老师自己去添加 IP 地址,不过语文老师记不住,也不知道在哪里设置。你能够帮帮语文老师吗?”学生都积极思考,希望能给语文老师提供帮助。
以上案例中,我设计的“微课”内容与生活场景紧密联系,具有情境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微课”要具有先学性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借助“微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翻转课堂”特别强调学生课前先学,课前先学和预习具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课前先学是一种自主化的学习行为,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点,教师要设计成“微课”,“微课”应和课件、视频等其他教学资源不同,要能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自主化的学习中去。
例如,我在教学《图像处理的综合运用》一课时,针对“Photoshop”软件中的“羽化”工具,给学生制作了这样一个“微课”:首先,选择文件,打开一张明星照片;接着,使用移动工具,将其移动到模板;然后,编辑自由变换命令,调整大小;最后,通过右键菜单选择“羽化”或者选择“选择—修改—羽化”命令,演示不同羽化程度对图片效果的影响。这样,学生在课前观看这个“微课”的过程中,就对“羽化”工具进行了有效的自主学习。
可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点,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微课”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课前先学。这样就能够节省更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促成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三、“微课”要具有拓展性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一定能完全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设计的“微课”要具有拓展性。在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有一些难点或重点,教师要善于针对这些难点或重点设计“微课”,引导学生在“微课”的辅助下进行课后拓展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FLASH动画》一课的内容比较零散,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无法一次性讲清楚 Flash的具体操作步骤,即使讲清楚,学生也掌握得不牢固。因此,教师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制作成五分钟的“微课”,让学生在家或课后继续学习,这样就能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以上案例中正是借助“微课”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化学习,体现了“微课”的拓展性。可见,“微课”能够有效地打破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有效的拓展学习。
综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微课”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的有效载体。高中信息技术“微课”的设计要具有情境性、先学性和拓展性,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钟伟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