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丰富体验,走向深度体验

时间:2024-05-08

金利民

[摘要]物理教学应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这已是大家的共识。但许多教师对“初中物理体验性学习”的认识还停留于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手来,于是就有了许多探究活动表面上轰轰烈烈,但学生实际收获不多的课堂。物理课堂应致力于实现学生实践体验与理性思辨的和谐统一,从丰富体验走向关注思维发展的深度体验,其有效实施的教学策略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 体验性学习 有效实施

新课程改革向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在70年代,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就提出了“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教学主张,倡导广大物理教师克服教学条件简陋的困难,自主创新,把物理实验做起来,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感悟物理学的真谛。当前,充分关注学习体验的“体验性学习”已广为人知。体验性学习区别于“教与听”、“写与抄”、“题与答”的传统教学模式,要求重新定位教与学的关系,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实际地位,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和思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接触物理知识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而非原先的脱离学生实际的题海战术。体验性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对某一知识的生成过程,而非熟记某一定律理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从丰富学习体验走向关注“学习中的深度体验”,笔者认为,以下几点颇为重要。

一、依托物理实验。丰富感性经验

初中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传统的物理课堂也有实验的参与,但是大多数实验并非普及性的(是教师演示或少部分同学参与)。举例来说,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中,一般情况下只有一套或很少的实验仪器,学生只能观看教师的演示。学生缺少亲身实践的经验,往往只能死记硬背课本上的实验顺序,可以说,这种现象和物理的灵活性特征是相违背的。任何科学都不是背出来的,尤其是理科。

1.激趣设疑,让学生体验物理学习的快乐

我们只有让学生真正爱上物理这门学科,他们才能积极配合教师,并沉浸在物理学习中,才能发展体验式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喜爱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需要有计划、有意识地完成。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尽可能多地演示有趣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物理情感。例如,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向悬挂着的气球的一侧吹气,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物理小作品,体验物理知识带来的快乐。例如自制小孔成像、投币魔盒、魔罐、手电筒等。

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有着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学生一开始学习物理都挺感兴趣的。但是由于物理作业太难,要求太高,以至于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得到的成功体验越来越少,慢慢地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就一点一点地被磨灭了,有的甚至越来越讨厌这门学科了。所以教师进行物理教学时,刚开始要降低难度,要让学生多得到一些成功的体验。这样才能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进物理情感,使物理学习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2.实验器材贴近生活,让学生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

当前,教学活动中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大量实验仪器的高度专业化,这些厂制实验仪器大多缺乏一定的生活基础,是专门为实验而生产的,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相去甚远,学生缺乏一定的了解,仪器脱离学生生活环境,让学生对仪器产生陌生感,加上并非所有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实验,以至于学生的体验效果始终达不到理想的目标。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除了非用专业仪器不可的实验外,要尽量巧妙地设计教学情境,并且尽量让这些情境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造一些可体验的实验。比如在探讨“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随手可得的刻度尺就可以作为实验器材,利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观察力的作用效果。还有,在“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实验中,一个饮料瓶和一些热水就可以完成这个实验。将少量的热水倒人饮料瓶中,盖上瓶盖,摇晃几下饮料瓶后,将热水倒出,立即盖上饮料瓶盖,很快就可以看到饮料瓶被压扁的现象。这样的实验可操作性强,实验现象明显,学生参与度较高,感受强烈,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心灵共鸣,学习氛围和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二、关注理性思辨。促进深度体验

1.体验实验设计中蕴含的科学方法

在关注学生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更应关注物理学习中的理性思辨活动,关心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促进基于深度学习体验的深度学习。其中,物理实验设计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学科思想方法,需要在思辨教学中使学生获得深度体验。如,“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涉及的“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以及其中实验基础上进行推理的方法就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方法。这时候就需要对实验进行“心理表象构建”,也就是说实验需要在想象中完成。但理想实验并不意味着可以凭空想象,期望教师一说出来,学生便想到了,想明白了,这是不可能的。这一理想实验的推理需要在基本实验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以递进的实验设计来推进学生的思维。实验中,绝对光滑做不到,那就要让小车分别在棉布、木板、玻璃板上运动。由粗糙到相对光滑依次做出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而后想象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逐渐增大,直至绝对光滑时,小车将一直向前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从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2.体验物理知识形成中的思维过程

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把这门艺术发挥到极致,要看教师这个艺术家如何去做。体验性学习并不单单就是让学生去实验、实验、再实验。单纯依靠实验学生并不能得到系统的知识。知识依然需要传授,但如何在传授时也能让学生体验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以往的教学活动证明,体验式学习效果要好于接受式学习效果。让学生亲自参与的学习,比教师单纯地讲,效果好得多。所以教师在教授时,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才是体验性学习的真谛。教师在讲授某一知识时,不应全盘托出,要留一手,让学生既不能轻易得到,又不会千呼万唤不出来。在学生设身处地的感悟知識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感悟知识,获得知识。答案要留给学生去琢磨、回味,一切教师说出来的答案,学生只能去记,而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才是正真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

例如:在电学实验中,经常有学生在根据实验要求连接实验电路时出现错误。这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可能在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连接上面有误,具体错在哪里不要说出来,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辨析、发现。一次“未完成式”的教学能更好地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教师只需掌舵,而划船的却是学生。只有让学生亲自去探索、发现、总结,才能更好地体验学习的魅力。

综上所述,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教育形式的改变,都促使我们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审视我们在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初中物理教学来说,要想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就必须要加强体验性教学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认真观察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发展动向,群策群力,积极改进和完善体验性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水平,并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