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公共服务理念看NHK的老年广播—NHK“广播深夜便”节目理念与形态解读

时间:2024-04-24

□ 张 彩 曹 璐

NHK面对日本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现实,于1989年开播了针对日本老年群体的“广播深夜便”①节目,它是日本第一个认真考虑老年人与广播关系的节目,成为日本老年听众的心灵寄托。中国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3.26%,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日本媒体老年节目的经验借得参考借鉴。

日本从1994年开始步入“老龄国家”。在2000年之前,日本媒体调查公司的广播收听率调查的年龄范围不包括60岁以上的人。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2000年以后,广播收听率调查的60岁年龄限制被取消,从中反映老年受众在媒介市场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NHK面对日本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现实,从公共广播社会责任“对少数群体的特殊关照”出发,于1989年开播了针对日本老年群体的“广播深夜便”节目,开始了多年来被商业电台冷落的老年受众的“特殊关照”服务。

本文结合近年来“广播深夜便”节目理念与内容特色,进一步解读当代老年广播的人本内涵及发展思路。

“广播深夜便”——公共广播理念的珍贵“果实”

NHK的“广播深夜便”开播于1989年,它是日本第一个认真考虑老年人与广播关系的节目,成为日本老年听众的心灵寄托,是NHK经久不衰的品牌节目。在NHK受众反馈数量的统计中,排行位于前列的除电视人气节目外,唯一上榜的广播节目即是“广播深夜便”①。(“便”在日语中是“信件”“邮件”之意,节目播出时间是:23:20~次日凌晨5:00。)

日本《广播法》第44条对NHK节目编辑和播出做出了特别规定:要播放内容丰富、高质量节目。不仅要满足主流阶层需求,也要满足其他社会阶层特别是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为接触媒介有困难的人群提供充分的话语表达机会。NHK的公共服务理念集中体现在节目评估标准方面,明确提出“视听率并不是评判节目好坏的唯一标准”。一方面,视听率只代表有多少受众接收节目,是“量”方面的评价,而作为“质”的评价,受众满意度是更重要的指标;另一方面,即使某些节目视听范围并不广,只要节目满足了社会部分群体需要,具有健康向上的文化意义,比那些单纯迎合受众趣味而获取高视听率的节目更具价值。NHK的“节目审议会”也是以此为标准来进行节目评估的,这与单纯追求视听率和广告效益最大化的商业广播迥然不同。虽然NHK自1971年以来每年都进行两次(6月和11月)“受众个人视听率调查”,但调查主要目的是为提高节目质量而提供数据参考。②

1989年“广播深夜便”的开播,是NHK公共广播服务理念的集中体现。NHK积极应对日本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选择了被商业化媒介忽略的老群体为服务对象,为他们提供资讯、娱乐及心理需求和精神建构等多方面的贴近、有效的服务。经过20多年的积极探索,“广播深夜便”已成为日本老年听众最喜爱的广播节目,也成为日本公共广播的旗舰性节目。

“24小时安心的广播”

“24小时安心的广播”是NHK的广播频率宣传语。“安心”也是“广播深夜便”的突出理念和主旨。③“24小时安心的广播”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其一是充分发挥广播快速、灵活的特点,即使在深夜、凌晨,同样以第一时间向听众提供国内外最新信息。尤其是在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时,集中体现了广播媒介“社会神经中枢”的作用。一位62岁男性听众说:“在灾害发生时,‘深夜便’节目里随时插播最新灾情信息,整晚一直收听,心里感到很踏实”。作为一档深夜广播节目,气象信息是气象预报员在演播室直播,即时、翔实的新闻和气象信息的有效服务,使老年听众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感到踏实和安心。

其二是力求使老年听众通过收听“广播深夜便”感受心灵抚慰和呵护,从而获得精神的舒缓、放松与慰籍。在话题选择上,力求做到贴近、实用。话题多是与老年人息息相关的健康、护理、自强自立、人生感悟以及与季节有关的话题。为伴随老年听众能够在放松平和的状态下收听,节目不进行信件反馈和点播,目的是防止老年听众时时牵挂自己的反馈在节目里何时播出而整晚期待。

其三,“广播深夜便”的主持人体现了“同代人”的个性主持风采。14名主持人均是NHK退休的元老级主持人,平均年龄63岁,其中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最年轻的也有50多岁。他们的主持风格成熟、贴近,语言规范、清晰并富有信赖感和亲切感,能充分理解老年听众的所思所想。同时他们又具有成熟的专业积累和人生经验,在插播突发新闻或灾害事件时稳重沉着,充分体现了主持人积极应变的专业素养。“广播深夜便”的制作人员平均年龄都在55岁以上,节目从策划到呈现,选择了与听众度过“相同时代”的人员,缩小了距离感,增加了信任感,这亦是该节目被日本老年听众喜爱的原因之一。

其四,音乐选取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喜爱和生理特点。整档节目除了音乐栏目外,其余栏目一律没有背景音乐。凌晨两点的“浪漫音乐会”、三点的“日本的歌、心中的歌”所选取的音乐大都是古典音乐、轻音乐、交响乐、老歌、歌谣等。没有激烈、节奏快的时尚音乐,为老年听众提供舒适、放松的审美享受和体验。

满足老年听众“知晓”“积极”“情感”的多元需求

日本学者上野千鹤子在《高龄化社会:四十岁开始探讨老年》一书中,提出以老年人为对象特征的“银发市场”可分为三部分:一是满足老年人生理上的需要;二是满足老年人的宗教生活和社交欲望等发展型需要;三是满足老年人精神上的需要。④

根据NHK放送文化研究所的调查,“广播深夜便”听众年龄多集中在60-70岁,其次是50岁和80岁。

“广播深夜便”不是一个听起来娱乐性很强的节目。在日本商业电台追求娱乐第一的媒介环境中,“广播深夜便”不追求外表的“繁华”,而是从“内部”寻找节目的内在力量。节目内容自1989年开播以来一直是根据日本老龄人口特征的变化而与时俱进的,不断推出新栏目和新主题。近年来新闻及谈话类栏目主要有:“日本列岛生活信件”“晚间杂谈”“世界广播网”“朗读”“心灵深处的人”等。“晚间杂谈”节目中,播出各行各业的嘉宾访谈。2011年6月的访谈话题有:“少吃年轻”“从物到心,为老做准备”“决定我人生的歌”等。“世界广播网”和“日本列岛信件”充分利用NHK在世界主要城市及日本各地拥有记者站和地方台的优势,播出世界各地新闻及NHK各地方电台制作的地方色彩浓郁的节目。

凌晨4点-5点的嘉宾访谈“为明日进言”是“广播深夜便”收听率最高的节目。节目以“积极老龄化”理念为主旨,请有代表性的作家、教育家、宗教人士、不畏病魔和身体残障的人士谈人生智慧体验,包括积极、豁达的生命观、如何面对生死与挫折、如何使老年生活更精彩等话题,吸引了众多老年听众。2011年6月该栏目的话题有:“我的人生,活在80岁”“用家庭料理磨练生活感性”“挑战遗传基因之谜”⑤……很多话题是系列的,连续几天播出,从多侧面拓展话题内涵,听众反映“节目太令人感动了”“人到老年也可活得精彩啊”“学会了积极乐观和豁达开朗”,听众来信、来电要求重播的愿望十分强烈,节目的CD版在网上经常销售告罄。

“广播深夜便”通过对各个时段不同节目的整体编排,满足了老年听众三个方面的信息需求,即“知晓”需求、“积极”需求和“情感”需求,节目内容在三个需求方面相辅相成。节目放大了广播伴随性的收听优势,用广播的声音亲和力、感染力,贴近和舒缓老年听众的心灵,提升了老年听众“熟年时段”的积极乐观精神,成为陪伴老年听众的贴心媒介。

面对日益老龄化的受众信息服务需求和媒介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压力,中国老年广播如何提升社会影响力和生命力,不仅关系着对日益增多的中国老年听众的有效服务,也直接关系着老年社会的积极社会心理引导,同时也是对中国广播人专业素养、媒介责任与智慧的考量。

【注释】

①⑤渡边幹雄:《変わる!ラジオ深夜便》,《放送文化》2006年秋季号,NHK出版。

②NHK广报局:《NHKのそこが知りたい》,株式会社 讲谈社。

③NHK官网:http://www.nhk.or.jp/

④上野千鹤子:《高龄化社会:四十岁开始探讨老年》,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⑤节目主页:http//www.nhk.or.jp/shinyabin/。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