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呼唤全面理性的体育竞赛报道——从“刘翔回来了”谈起

时间:2024-04-24

□ 杜文杰

呼唤全面理性的体育竞赛报道
——从“刘翔回来了”谈起

□ 杜文杰

这种棒杀和捧杀的例子,在以往中国体育报道中并不鲜见。其根子还是一些记者和媒体的浮躁心态,其不全面和“不对称性”的信息误导了公众。因此,一旦最终结果与人们的期待出现巨大反差时,就会引发一场很大的“地震”。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因伤退赛引发巨大舆论风波的教训,媒体绝不应忘记。

5月16日,中国前男子110米奥运会及世界冠军刘翔在2011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的比赛中,首次尝试七步上栏新技术,便以13秒07的今年世界最好成绩终结从去年至今18连胜的美国著名选手奥利弗,创造了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因伤退赛以来的个人最好成绩。由此引发了国内媒体高度评价,溢美之词铺天盖地,显示出媒体对刘翔重回巅峰,在今年韩国大邱田径世锦赛和明年伦敦奥运会再次染指金牌的高度期待,特别是上海的媒体。从各报标题中可见一斑。

例如,《晶报》的标题是:刘翔 七步成诗;《信息时报》的标题是:赛前“咆哮”表决心(刘翔);《东方体育日报》的标题是:新技术压倒奥利弗;《中国体育报》的标题是:刘翔七步首秀13.07秒夺冠 全新技术征服世界……

当然,也有一些更理性的报道。如华奥星空的标题是:刘翔面向伦敦仍需努力;国际田联官网的标题是:刘翔回来了;等等。

有故意炒作的嫌疑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爆出“退赛”风波后,饱受严重伤病困扰的刘翔一直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特别是他能否重返巅峰,在2012年英国伦敦奥运会上为中国田径续写辉煌,再夺金牌始终是一个未解的谜团,很多人甚至专家都认为,以前那个为中国赢得巨大荣誉的刘翔已不复存在了。

因此,在过去两年中,刘翔在媒体和公众中受关注度陡降,以往的大广告商和赞助商纷纷离他远去。如今,伤愈的刘翔在时隔3年后重返欧洲室内赛,再次引发国内媒体高度关注以及对他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冲击金牌的憧憬。虽然刘翔此次德国之行只有几天,比赛不过两场,但国内各种媒体的相关报道,似“井喷”一样,集中爆发,扑天盖地。

从报道内容看,赛前主要是通过刘翔与其这两场比赛的最主要对手、古巴的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保持者、北京奥运会冠军罗伯斯及自去年以来至今成绩显赫并保持不败的美国著名选手奥利弗之间的技术分析和成绩比较,来强调刘翔依然可以重返巅峰。

尽管赛前刘翔的教练孙海平和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中心副主任冯树勇一再强调,此次刘翔的德国之行,成绩并非是最重要的,主要是调整心态,重新适应国际赛场的气氛和听枪起跑练习,检验一下训练的效果。

然而,国内的许多媒体并不“买账”,而是通过各种角度来渲染刘翔与罗伯斯和奥利弗对决的。其中,新浪网的一篇文章,竟以“罗伯斯、奥利弗轮战刘翔 60米栏世界纪录能改写吗?”为标题,来强调刘翔的参赛重要性和影响力。但显然,这种假设是根本不存在的,且不说男子室内60米栏根本不是刘翔擅长的项目,即使他在3年前鼎盛时期跑出的成绩,也根本不足以产生这样的结果。说明了一些国内媒体希望刘翔重返巅峰积极心态的同时,有“故意炒作”嫌疑,有可能误导读者和公众。

国外媒体反映平淡

与国内火爆的宣传报道相比,国外媒体反映就相对平淡得多,说明了围绕不同的新闻人物主体,国外媒体的“消极心态”。

例如,国际田联官方网站赛前虽然专门开始了投票窗口,让各国“粉丝们”投票,预测刘翔、奥利弗和罗伯斯谁将跑得最快,但并没有特别的报道,只是在2月11日以“刘将挑战奥利弗,马蒂诺(意大利女子跳高名将)重返卡尔斯鲁厄”为题,对这次国际田联室内峰会的几项重要比赛进行了简单分析。

而在2月14日比赛后,国际田联的消息中,无论标题还是导语及强调的,均是“卡尔斯鲁厄室内赛诞生三项世界最好成绩”,只是在消息第3段中以“奥利弗再次取胜”为小标题,报道了奥利弗以7秒40的今年第2个世界最好成绩战胜法国的巴斯库和刘翔夺冠。

其中,消息有关刘翔的描述并不多,“刘,在其本赛季第2场比赛中,尽管经过了几年严重伤病,似乎还未恢复到最佳状态,依然以令人信服的7秒55获得第3名。”

同样,世界三大通讯社的报道也极为简单。其中,美联社虽然以“奥利弗击败刘翔”为标题,并在导语中强调,但通篇100多字的报道中,其他几位创造世界好成绩的内容,占了杜塞尔多夫比赛的很大篇幅。

显然,在新闻人物的主体和新闻价值选择上,美联社更强调奥利弗的获胜和世界好成绩的诞生,并未把重新复出的刘翔与奥利弗对决看作是一个什么特别大的事件。

同样,法新社和路透社在报道刘翔参加的卡尔斯鲁厄和杜塞尔多夫的两次比赛中,只是对比赛结果进行了一般的新闻陈述,同时引述了刘翔的赛后感想,没有更多分析和评论。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不过一次平常的比赛,运动员因伤退赛及运动员伤愈复出并不是新鲜事。同时也说明,他们对刘翔重新复出的首场比赛期待并不高,关注重点还是创造的好成绩。

□ 2011年6月4日,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男子110米栏比赛中,刘翔以13秒00的成绩获得亚军。(配图照片)

心态决定新闻“导向”

心态决定新闻导向,实际上是记者对新闻事实引用与取舍的重要依据。即记者希望通过自己的报道要告诉读者什么?强调的重点在哪里?因此,记者心态不同,传达的新闻导向也自然有差异。如果出于炒作的目的,不客观反映事实,有时很容易误导公众和读者。

此次重新复出的刘翔48小时内参加了两场比赛跑了4枪,分别跑出了7秒66,7秒62,7秒68和7秒55。应该说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结果,特别是长期困扰的脚伤已无大碍,达到甚至超出了赛前教练提出的要求和期望,预示着刘翔已完全恢复,可以放心大胆地逐渐加大训练强度,为重新进入世界一流水平奠定了基础。无论对刘翔还是中国田径,这都是一个利好消息,重新唤起了对刘翔冲击伦敦奥运会冠军的希望。

对此,国内媒体几乎“一言以蔽之”地给予了充分和积极的肯定,这对亟待希望通过刘翔重返国际大舞台来振兴中国田径的角度讲,无疑是正确和需要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大量报道中,对刘翔此次德国之行的成果过于乐观和“夸大报道”并不少,溢美之辞满世界飞,更有人为拔高和“捧杀”的嫌疑。似乎刘翔的未来前景一片光明,而对其今后将面临的困难和严峻挑战,很少提及和分析。

因为,刘翔虽然在去年广州亚运会上跑出了13秒09的不错成绩,但与他鼎盛时期创造12秒88世界纪录和勇夺雅典奥运会金牌相比,还相差甚远。特别是他的目标是重新跑进13秒以内,更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和一个未知数。毕竟刘翔已28岁了,需要通过高强度的训练才可能在13秒09的基础上成绩所有提高,但脚伤是否会因此而复发?是否会出现运动生涯中的第2个巅峰期谁也不知道。因此,记者在报道中应尽量保持平常心及冷静的心态,客观甚至更低调地看待刘翔此次德国之行的成绩。

作为中国体育重要的新闻人物,媒体希望通过刘翔此次德国之行的不错成绩进行鼓励,重新提升他昔日在国内的人气和影响力。但同时,也似乎有借此为其人为造势的“画外音”。凡此种种,并不利于为刘翔解压,使其在一种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中稳步恢复,

对此,国内一些媒体也有同感,发出了不同声音。

例如,《辽沈晚报》刊登了“刘翔复出最忌‘变相捧杀’的评论;《重庆晚报》提出“刘翔‘后半程’也很遥远”的观点;而2月16日《人民日报》和“人民网”在评论围绕刘翔此次比赛有些媒体的报道后,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别棒杀 更别捧杀

《中国体育报》)

编 辑 陈国权 24687113@sina.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