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生本教育”的探究实验教学实践

时间:2024-05-08

孙成河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对实验教学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对实验条件的探究上,而应通过实验让学生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注重实验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机融合[1]。

“探究溶液酸碱性”是新课标规定的8个必做实验之一。鲁教版教材将该内容呈现于九年级化学(下)第七单元“到实验室去”,在酸、碱性质学习完之后,安排的一节“探究溶液的酸碱性”的实验课,实验手段是学生动手完成性质验证性实验[2]。《化学课程标准》对本主题的要求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初步学会根据某些物质的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3]。

一、设计思路

立足教材,超越教材是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必须强化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是实验教学的宗旨。探究是人的本性,通过探究获得的知识能够更好地将其融合在已有的知识体系里,通过探究获得的能力和情感体验更加真实、持久[4]。在设计本节课时,笔者没有按照课本上的教学流程,而是用课前拍摄的实验片段的视频引入,把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改造成“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把要探究的问题与已有知识、技能结合起来,使他们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内涵,变被动接受的知识传授为主动积极的知识构建,在讨论和争论中完成溶液酸碱性的探究。

二、教学流程

1.视频导入

视频内容:学生做中和反应的实验,直接向氢氧化钠中加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忘了加酚酞,于是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酚酞,发现酚酞不变色,就得出了“恰好完全中和、所得溶液呈中性”的结论。

教师:你从视频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视频中学生的结论是错误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中性,但绝不呈碱性,因为若呈碱性,加酚酞就会变红。

实验学习评价细则表1

实验学习评价细则表2的评价对象主要是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评价、对实验的环保观念的评价。评价方式主要采取分级制,分成A、B、C、D四个等级,这四个等级分别对应的表现是优、良、合格、不合格。

实验学习评价细则表2

实验学习评价细则的两张表格完整地体现了对学生多维度的评价,是一个丰富的整体,缺一不可。从上述评价表也不难看出,化学实验学习的多元评价目的旨在避免重复以往功利性的评价模式。这种评价形式试图通过建立新的多元评价体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国外的许多教学经验表明,教师教学评价的成败取决于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坦诚与参与程度,这一过程必须建立在师生相互信任的基础上[4]。不仅如此,多元评价过程还引入了学生之间的互评,因此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宋汉萍,崔鸿.构建高中生物实验课程多元学习评价体系的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1(6):9-11.

[2]王建.中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3(2):83-84.

[3]罗菊芳.关于高中化学绿色环保实验理念的培养[J].文理导航,2012(11):69-70.

[4]李建新.实验教学评价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8(9):20-21.

(责任编辑罗艳)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