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潘端荣
新课程改革已启动四年多时间,四年来,伴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令人高兴,令人激动.激动之余,我们也不得不静下心来,对我们四年来走近、走进新课程的历程作深层的、理性的思考.相信其中还有许多亟待进一步改革、改进和加强的问题.
一、主动跟进,切实执行
教师是课程改革中最主要和最活跃的执行者,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直接跟进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加速器.被动适应新课程只能使改革停滞不前,是走近而没有走进.要想走进新课程,作为教师就要有一份热情和责任心,主动参加新课程培训,努力学习新理念,积极为自身素养的提高加压充电.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走出经典教学体系,重新认识教学的意义与价值,才能在推进课堂教学中重建教学的操作体系和理论体系,使新理念得以切实执行.
1.由走近到走进
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与推进需要教师理解和内化的过程,不可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因为对新事物的产生,教师、学生都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这其中更需要教师理解和内化的过程,若是急于一步跳进新理念,也许会使学生不适应.因而新课程的推进应循序渐进,由走近到走进.
2.由走进到打磨
新课改已推进了四年多时间,应该说绝大部分老师已走进了新课程、尝试了新理念、落实了新思想.但要想入木三分,真正落实好新课改恐怕还需要些时日,要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还需教师好好地思考,毕竟只有不断地进行教育创新,把新理念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地进行打磨、锤炼,教育教学才会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二、“深水”作业,加强实践积累与反思
教育教学理念的执行不能只靠读读、听听、看看,要主动“下水”,因为教学实践是教师成长的基石,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实践的锤炼.课堂虽然不能成为试验场,但也要有计划、有步骤,在不断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研究、教学实践.作为教师要善于动自己的脑,走自己的路,把自己独特的想法转化为个性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新课程.
1.注重教学探索
一位好老师是一位科研型的教师,因为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学校不是生产统一规格产品的工厂.作为教师不能仅熟悉教学过程的流程,还要不断创新、再创新.因此教师要在理论创新、思想更新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摸索,毕竟摸索是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只有适合学情,顺应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2.不断反思
教师成长的过程是不断革新、思辨、反思的过程.反思是自我促进、完善的好方法,因为反思能使人沉下心来,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引导我们准确把握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新课程的路上走好、走稳.反思还能促使我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改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重要的是反思使教师认识到自身素养的不足,能够促进教师自我反省,及时补充新理念、新思想,结合教育学、心理学,使新课程落到实处.
三、改变教学方式
1.打破传统的“权威”思想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那种沉闷和严肃的教学活动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闪现.
2.培养“应用数学”能力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作为教师,绝不能走在新课程的路上,重复昨天的故事.我们要有未来的眼光,深入走进,大步迈进新课程,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贡献自己的智慧.
(责任编辑:金 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