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汪梅丽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行为,由学生的状态变化而发生改变,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保持发展性,通过学习发展自己的学习宽度,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
“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凸现主体,给学生一片‘学的广阔天地”,已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结合近几年小学阅读教学的摸索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做为学生学习中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他的职责不是刻意地去精心打造别人认为的充实的课堂教学,而是创建和营造自然化的教学环境,这个环境是更有益于学生个性成长的“空间”,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释放学习的压力,自由自在地学习。
实现个性化阅读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以下的几点经验之谈,大家不妨试试。
一、激活课堂,让学生“学”有个性
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心灵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教师应该更新理念,激活课堂,释放学生学习的灵性,通过鼓励,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这正是我们教育所期盼的。
1.开放问题,萌发个性。阅读教学重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而在课堂教学中的课文问题设计上,要引导、开阔学生的思维,不能将答案限定框架,封闭了学生的思维方向。课堂教学中,要设置开放性问题,才能让学生有个性化的思维和多向思维。学生在这自由的课堂氛围中,会使得思维方向多元化、情感丰富多层级。
六年级课文《匆匆》一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问题从封闭性向开放性设立,例如“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这类问题就是具有弹性和发展的开放性问题。学生会从这些问题得到各自的答案,有的会从品读课文的角度,说出时光来去匆匆,让人捉摸不定;有的会从课文中想开去,联想身边的人和事,道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珍惜时光,及早努力的心声……
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得到了尊重,回答的内容异彩纷呈,在交流中分享着彼此的感受,自由表达的欲望也会变得愈加强烈。因而开放性问题情境的设置,犹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学生稚嫩的心灵,为个性的种子破土而出提供营养,让学生茁壮成长。
2.自读反思,呵护个性。教学中,教师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尊重个性,发挥潜能,培养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对课文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让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飞扬。学生主动根据自己的“学习期待”,强化“自读反思”,需要教师时刻引导。
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调控,是升级和更新的阶段,是修正错误的阶段,是达成学习结果的重要阶段。学生要实现反思和调控,主要有三个途径:
首先,学生作为个体单位,能够单独完成自我的思考,不断反问自己理解得是否正确,我是否还能找到其他的简介和更有说服力的答案。
其次,学生团体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独到之处,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及时调整思路、修正观点,并设立改进的方向。
最后,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引导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把握情感基调;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研读品悟,学生小组合作研读,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并查找资料进行感悟交流。最后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相机点拨,评议交流,感受少年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启发学生思考读书的意义。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激励学生自觉地对阅读过程进行反思和梳理。这种行为不仅能让学生对课堂的教学内容以及课文的知识充分理解,还能开发学生的学习个性。学生在自我反思和修正中,更易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自由、独立的探索心态。
3.自主实践,放飞个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不仅要了解课文的内容,还要能够感悟到课文的语言形式。作为教师要及时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促进语言文学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转化,学生能够从内到外得到文学感情的升华。
语文教学的实践,可以是听、说、读、写,也可以是演、画、唱、跳。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发现的眼光和激励的方法,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的气氛时刻保持轻松、和谐、愉悦,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时,鼓励学生选择一个故事,排演课本剧,学生参与其中,用心诠释、创造文本,既锻炼了能力,又充分张扬了自己的个性。
二、延伸课外,让学生“学”有拓展
《课标》中指出:“教学课程要让课堂和生活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想做到这一点,保持开放的、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转变。”教学的过程中,先要将学生带入到文本中,之后要跳出文本,走向生活。这才是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有的教学方向,教学改革要让学生真正地展现和张扬个性。
1.利用课外语文资源,拓宽阅读空间。课外阅读是充实学生课余生活的“精神食粮”,因而教师应充分挖掘课外读物资源,让学生有一个自主选择读物的空间。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可开展“走进安徒生童话”的课外阅读活动;学完《鲁滨逊漂流记》之后,鼓励学生阅读其原著。学生在乐读、善读的氛围中,个性得到飞扬。
2.在生活中学语文,获取语文知识。传统的电视广播、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重要载体。随着互联网社會的发展,网络也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了新的载体。教师要结合时代的变化,让学生的生活环境也转化为语文的学习场所,利用各种渠道让学生获取知识。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拥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主动地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加以利用而成为自己的知识内容。
3.立足成长记录袋,鞭策树立信心。学生的学习是长时间持续的活动,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值得学生回味、欣慰的地方,这些就是能够促进他们成长的印记。教师的赏析,只能针对课堂传授和课后作业,不能全面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便为学生的自我评价提供了可能。利用课外时间,引导学生回顾反思,选择认为最满意的或有进步的学作文业,珍藏在自己的记录袋中,用自己的方式肯定、鞭策自己,真正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我,张扬个性,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育新理念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我们又迎来一个崭新的教育的春天。学生是有思想、有行为的个体,教师应该为他们提供平台和广阔的空间,来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让学生在知识体系中自由学习。激活课堂,延伸课外,赏识评价,在平等互动中使学生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得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使得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小学语文素养得到充分提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