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

时间:2024-05-08

林秋月

小学语文是学生开始系统地接触母语文化和知识的第一阶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语文在教给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更有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任务,包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其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最能体现学生语文素养高低和语文教学成果的两项指标。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总体任务难度不算太大,与初中语文相较而言,更体现基础性的开发和引导。引导的过程中有小学语文教师不可忽略的几点注意事项,其中一项就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要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如何进一步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融合的途径和方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回避的任务。当然,两者的有效融合要从各自的有效性上下功夫。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报告来看,小学阶段的阅读能力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在母语环境中,系统性的汉语整合和理解,是小学生后续语文发展的第一步,而这种整合与理解大部分是通过阅读完成的。在课堂上,教师对词汇、句子、相关语法现象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传授学生规范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判断能力。有了基础的阅读理解模式和方法后,教师就应该想办法增加学生的课后阅读量,并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趣味性阅读。

比如以发现为主要目的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欲望,以人物關系为主导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判断人物关系和重要性的能力。这些具有导向要求的阅读任务,一方面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有效的指导,一方面通过前期降低理解难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动力,让学生不会因为阅读难度过大、难以理清阅读方向而厌倦阅读。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后,教师需要通过开展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学生接触不同领域的书籍,扩大阅读面,形成更具灵活性和延伸性的阅读机制,并培养他们主动拓展书籍种类,寻找阅读资源的主体态度和学习习惯。

二、创设多样的写作教学情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欲望和表达能力

在有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基础上,写作教学应该讲究策略。阅读的最终目的或者说最高目的,是要心中有感,这种感可以是理性的知识获得,也可以是感性的心理活动,更为理想的是硬性知识和感性感悟的结合。不管是知识还是感悟,在学生的心理对话机制产生后,都需要将它表达出来,表达是否成功有时候也是阅读是否成功的后续表现。有过写作教学经历的小学语文教师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教学问题:小学生不愿意写作,或者说容易对写作产生排斥心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心理,设置多样而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比如,在小学阶段,一般的教学目标只是要求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物有感性或者理性的认识与表达,教师可以以特殊的日子、大家都知道的事情等为出发点,设置有关的主题写作,像“我的周末”“我最喜欢的人”“我最近读过的书”等,让学生写作。教师还可以在其他方面放开要求,让学生自由写作。在相关的写作主题引导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写作兴趣和表达方式的指导,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体会写作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自主写作和表达的习惯。

三、通过阅读激发写作欲望,以写作反推阅读的兴趣

小学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的关键时期,很多具有良好文学素养的学生都在小学阶段获得充分的引导和培训,从而在高层次和深入的语文学习中取得优秀成果。在这个时期,大量地阅读没有种类限制的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学生话语结构的稳固和规模,帮助他们在小学阶段建立有效的内部自我对话机制。而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阅读量的铺垫下,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将获得大幅度提高。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后,就会更加主动地寻找可阅读的书籍,从而推动阅读量和阅读面的进一步增加和扩展。阅读和写作正是通过彼此的互助,相互促进,相互完善,推动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结语: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一方面为写作积累基本的素材,另一方面又作为写作的灵感源头。而写作作为阅读心理感受的承接与倾吐,是阅读深层次的继续。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