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严顺
【摘 要】
将图标运用到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中,不仅可以直接反映研究问题、展示探究的过程,直观操作的结果,还可以帮助幼儿形成科学的基本概念、帮助幼儿交流科学探究中的发现。
【关键词】
图标 科学探究
图标具有形象性、规则性、形象性、言语性等特点,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结合教师的观察和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存在的实质问题,探讨图标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运用,从而改善、解决问题,使活动有效开展。
(一)使用图标,体现主题
科学探究活动的主题便是研究问题,研究问题是该次研究的灵魂,科学探索活动的所有方面都是围绕主题来进行的,主题越有吸引力,幼儿参与程度、探索程度便越高,运用图标能够直观形象地向幼儿说明问题。在《色彩传送带》这个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实验前与实验后通过图片展示给幼儿,这样不仅让幼儿简单地了解到了活动的材料、探究的结果后,仍然会有一系列的问题。教师请他们观察图标后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想法表达出来。
问题一:为什么杯子中的颜色不一样,纸带的颜色变得一样?
问题二:为什么纸带会变颜色?
问题三:颜色会跟着纸带跑,那会不会跑到别的杯子里?
问题提出后,幼儿的好奇心也随之增强,在之后的探究活动中会引发自己的思考,加上活动中教师的讲解作用,探究活动的概念以及原理会加深在幼儿的心中。
(二)通过图标,展示步骤
在幼儿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幼儿是学的主体,幼儿主体性发展是幼儿发展的核心内容,实现幼儿的主体性是幼儿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科学活动也应充分发挥教师与幼儿的双主体作用。教师的主体作用更多地体现于物质和心理环境的创设。而幼儿的主体地位则体现于自主观察、自主探索和自主建构。但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因素,其随意性较大,他们在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错误。通过使用图标来表示实验步骤,不仅可以让每个幼儿见证整个探究过程,还可以帮助他们自主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两者对比发现新的问题,在发挥自主性的同时激发了幼儿的反思与学习欲望。例如《让鹌鹑蛋浮起来沉下去》这个小实验中,教师出示图标,幼儿根据图标进行自我探究,在根据步骤探究的过程中,实验中的某个现象会引发幼儿的记忆和思考。
理解一:鹌鹑蛋放在水里是会沉下去的。
理解二:在水里一直放盐可以让鹌鹑蛋浮起来。
理解三:让浮起来的鹌鹑蛋沉下去只要里面加水。
幼儿在实验中理解了这些现象,之后教师根据这些现象向幼儿分析原因,不仅幼儿的专注力提高了,对实验原因也有了更深的记忆。
(三)结合图标,记录结果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增加记录结果的这个步骤,不仅让幼儿在活动中产生目的意识,通过记录获得新知识又能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其不断探索、不断建构新经验,形成学习循环。例如《沉浮》实验,在幼儿自主操作前,教师可以展示记录表,让幼儿围绕“这些东西放在水里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展开讨论之后,请幼儿自己猜测结果,并在这些图标的“?”一栏下面做标记,浮起来使用“↑”,沉下去使用“↓”。在猜测过程中,幼儿会运用到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猜测出不同的答案,之后师幼一起交流自己的答案,交流过后放给幼儿实验材料,让幼儿自己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最后的“小手”一栏中。在幼儿自主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巡回指导部分幼儿,指出部分错误的结果,但要注意语言的合理,如“黄豆放在水里是浮起来的吗?你再试试看?”这类语句。实验过后,教师总结实验结果,这样的实验结果幼儿更加能接受、记忆。
(四)根据图标,形成概念
3-6岁幼儿的认知正处于前运算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会频繁地借助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这致使他们容易集中在事物某些外部的、显性的特征上,从而忽视了该事物的其他内部特征。图标可以把许多问题集中起来,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总结,从而在实现活动目标的同时,也能提高幼儿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形成初步的科学认知能力。例如:在大班科学活动“会变的影子”中,教师先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图片,讨论总结出“因为物体挡住了光,所以会有影子”这个科学概念,之后的手影游戏,更是将幼儿的思维与影子的形象相互结合,让幼儿懂得“光的位置改变了,影子就会改变,躲到阴暗处,就没有影子了”。这个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影子的形象,幼儿根据这个图形自主探索、发现、讨论、总结,从而形成相应的科学概念。
(五)借助图标、交流发现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的科学领域目标,所以,科学探究活动并不局限于探索操作,在活动过程中的语言交流以及对活动结果的语言表达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利用图标重现实验的情境,当与同伴或者老师交流时,他们也可以借助图标,观察图标的内容,回忆起活动的过程,达到分享交流的目的。在表达结论时,幼儿也可以通過图标内容,总结出相应的操作结果,达到总结表达的目的。当然,不管实验是否成功,但是幼儿能够通过图标进行客观的讲述,这不仅能促进幼儿养成严谨客观的科学探究素养,还促进了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将图标使用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必须意识到图标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次活动目标而使用的,所以图标要符合本次活动主题,教师在选择图标时要注意“我要传递给幼儿什么信息”以及“这个图标会传递给幼儿什么信息”这两者是否一致。例如在“会变的影子”中,开始展示的不同影子图标,就是为了让幼儿明白“挡住光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影子就是什么形状”。
3—6岁幼儿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初步发展的状态。所以,教师在科学活动中选择地图标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特点,做到简单、直观、形象,让幼儿一看就明白其含义。例如在设计记录卡时,小班应着重简单,便于幼儿记录结果,大班可以将表格融入到记录卡中,不仅有利于清楚地表现操作记录,还便于其交流和展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