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强化“前理解”,引导自主阅读

时间:2024-05-08

许燕

学者伊达默尔提出了“前理解”的概念,如果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话,可以将“前理解”的概念定义为在解读某一个文本之前,阅读者已经掌握的和该文本有关的知识和概念。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合理运用“前理解”,将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让他们在更快的时间内深入文本之中。

一、理解意象,把握诗歌内涵

在诗歌阅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意象”这个概念,意象纷繁复杂,如果学生不能顺利分析某首诗歌中意象所代表的内涵,对于他們解读整首诗歌将会带来一定麻烦。在高中诗歌阅读教学中可以合理强化前理解,促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住诗歌的内涵。

诗歌《雨巷》是戴望舒的精彩作品,在诗歌中大量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抒情方法,同时也有大量的意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雨巷》中的意象所代表的含义,可以联系学生曾经阅读过的一些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激发学生的前理解,促使他们更好地品读《雨巷》。《雨巷》的创作受到了古典诗词的影响,其中“丁香”的意象就受到了古代诗词的启发。在李璟的《浣溪沙》中就用“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蕾来代表忧愁的心理。另外,在学生阅读过的很多古典诗歌中也都运用“细雨”的意象来展现悲戚愁苦之情,为了激发学生的前理解,可以让他们先回忆一下自己曾经学过哪些诗歌中也含有“凄风苦雨”这样的艺术形象。诗人笔下的“姑娘”这个意象实际上是一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也可以让学生回味一下还有哪些诗歌中有类似的意象。在这样一番分析之后,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理解诗人笔下描写了代表美好理想的“姑娘”,然而理想却很难在现实中实现,所以这位“姑娘”和作者一样带着“丁香结”一般的愁苦之情。

在解读诗歌,尤其是解读古典诗歌的时候,不理解诗歌意象的内在含义会给解读造成一定障碍,而借助学生已知的知识和概念则能让学生更快地领会诗歌意象的含义。

二、理解人物,揣摩小说主题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不少课文都是经典的小说,对于小说来说,理解人物,分析人物性格、形象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透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还可以帮助学生揣摩小说的主旨。在学生解读小说人物的同时强化前理解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人物的特点,同时也能让他们将人物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进行考虑,他们的理解可以更为全面。

在《林黛玉进贾府》这篇小说中,描写了林黛玉、贾宝玉、王夫人、王熙凤、贾母等诸多人物形象,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能让学生了解古典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也能让他们通过人物分析揣摩小说的主题思想。在阅读文本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回味一下曾经看过的古装影视剧或古典小说中的家庭伦理关系,尝试了解封建等级制度的具体情况,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大的好处。例如贾母在荣国府中处于最高地位,她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周围所有的人,她对于贾宝玉十分溺爱,当贾宝玉要扔掉通灵宝玉的时候,十分焦急,这证明了在贾母的心中贾宝玉就是她的命根子,她希望贾宝玉能够光宗耀祖。林黛玉则处处小心,唯恐多走一步路,被人笑话,虽然她知道贾母怜惜她,但反而表现出孤高的一面,这体现了她做事情谨慎,同时,这也能反映出这个大家族封建等级森严的一面。通过这样的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

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前适当地进行指导,让学生的前理解知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这样也能促使学生在更快的时间内揣摩出小说的主体思想。

三、理解作者,升华散文情感

每一个优秀的作者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在散文教学中这一点尤其突出,如果能完善学生前理解知识系统,将促使学生对散文作者的创作风格、生活背景等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继续阅读散文,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散文的情感内核,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创作思想。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荷塘月色》,体会作者的情感,在学生阅读之前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作者的创作信息,让学生的前理解系统更加完善,这能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泄欲1927年7月,这个时候正好是大革命失败的时候,让学生回忆一下学过的历史知识,回想一下当时中国社会的大环境如何。了解到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下,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朱自清在这种环境之下内心的郁闷和压抑之情,也能理解他为何会对生活感到彷徨困惑。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分析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内心的矛盾感受了。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分析作者为何会产生内心的“不平静”,为何要反复写自己爱热闹,但是也爱冷静的双重性格。学生可以感知到作者的心情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能更好地体会作者想要超脱但是无法解脱的复杂心情。

在高中阅读教学中,有不少经典散文,每一篇散文都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个性,完善学生前理解知识体系能帮助他们逐一分析这些文本,和作者形成共鸣。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管是小说、诗歌还是散文,如果能合理完善学生的前理解体系,都将促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密切关心并完善学生的前理解体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