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巧用唤醒和激发,还课堂给学生

时间:2024-05-08

陈芳艳

德阳市的小学语文老师在冯学敏老师的带领下,充当了首批“群文阅读”教学探路者的角色。八年的深入研究使我们形成了自己的群文阅读教学操作系统,积累了相当宝贵的经验。目前,我市的小学语文教师基本是上完教材的一个主题单元,再补充一堂对应的《同步阅读》教材群文阅读课。即便是这样的操作,老师们也要进行比单篇更多更精心的准备——因为群文阅读篇目较多,信息量大,对执教老师教材钻研的深度和广度比单篇要求更高,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相关的拓展阅读,解决好“一桶水”的问题。作为“单元整合·群文阅读”课题的主研人员之一,我曾数次执教与此相关的示范课或者是省市级赛课,但是每次课前准备时间至少都在一周左右。而这一次的任务,则是在三天的时间里完成和我们的教材版本完全不同的北师大版本的群文阅读教学所有的准备工作,然后到民族地区泸定县,用他们的学生给当地的语文老师示范。接到任务的时候,是下午放学时间,还剩下两天。陌生的教材,民族地区的孩子,能顺利完成任务吗——我在脑袋里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选题:以生为本,注重语用

放学回家后,我暂时把所有的疑问都抛到脑后,开始计划准备的步骤,分出轻重缓急,力求各个击破。所有摆在面前的问题中最关键、最紧急的便是选题。拿到B版的五六年级《新群文读本》后,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忘记时间限制,拉通读一读两本书,然后选取合适的单元,择一个议题。读本中五年级的第三个单元主题为——力量与智慧的对决,共有《周总理外交故事》《赎金变赏金》《老猎手以火灭火》和《聪明的商人》四篇文章。通过反复的比较和思考,我决定使用该单元文本,考虑到本单元四篇文章均是以故事形式出现的,除了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的智慧外,还能不能找出一个共性来引领孩子在某个方面作进一步探讨呢?在冯老师的指导下,经过我自己反复思考后,最终将议题定为“巧列提纲,理清线索”,除了希望通过该课的学习后学生能在拿到一篇文章即能列好提纲帮助深入文章内容理解外,还有两个小九九:一是不了解民族地区孩子的学情,只能暂时把学生的语文素养估低;二是真正落实“一课一得”。基于语用知识点的议题无论对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只是“得”的多少而已,而本课中列提纲技能的习得无疑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设计:小题大做,层层深入

选题定下来后,这算是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接下来便是教学设计了,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冯老师反复叮嘱课题组老师的话:在教学设计上,还是应该大道至简。反复思考后,根据课题组对教学设计操作步骤的研究,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设定为四个步骤:典型示范、尝试训练、独立分析和轻松评价。

典型示范以本单元第一篇文章为例,给学生直接提供一个列提纲的范本,让学生初识列提纲的步骤,再由学生进行总结,找到方法,教师点拨列提纲的意义。接着出示本单元第二篇文章,师生合作共议,让学生尝试列提纲,口头完成几个必经步骤,在纠错中再次强调概括方法、熟悉列提纲的步骤。至此,通过讲解、总结和口头练习,学生已基本能把握列提纲的技巧,此时出示第三篇文章,让学生先在小组内按照列提纲的步骤进行讨论交流,之后独立完成《群文阅读记录表》,选取个别表格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师生共同评议和完善。此时,通过两篇文章的实战,学生已经或多或少地积累了列提纲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出示第四篇课文,立足于之前的预习,指名学生直接口述文章提纲,师生共评,进而由教师拓展列提纲的几种常用方法。整个设计由示范到尝试、共议再到自主练习,最后进行拓展,对学生由扶到放,层层深入,将小题大做、反复做,不断巩固习得的知识和技能,最终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走进学生,把握节奏

教学设计成型后,我又面临了新的问题:因为是周末,所以没法把这个设计付诸实践,进行试讲。在我的教学生涯里,这是第一次没有试讲的公开课,因此,正式开课前,我反复叮嘱自己:走进学生,以学定教,把握好节奏。

开课伊始,我和这帮从未见面的孩子进行了十分钟的课前互动,从彼此眼中的紧张和陌生到生问师答后的熟悉;从阅读情况的介绍到四大名著的读后感;从《西游记》电影电视谈到原著;从认识《西游记》的目录到所有书籍目录的作用,孩子们侃侃而谈,给予了我太多惊喜。上课铃响,我已然成了这个班的孩子王,带着他们通过《西游记》的部分目录,亦即提纲在故事中穿梭,我们快乐地越过典型示范,尝试训练、独立分析和轻松评价,一起在力量与智慧的对决中,在朗读方法、概括技巧的习得中愉快翱翔。

印象最深的是在尝试训练环节,一个小男孩被指名总结《赎金变赏金》的主要内容。他结结巴巴地说:“讲了……讲了小孩被绑架的故事。”我拍拍他的肩膀,鼓励他:“你一定可以讲得更详细一些,你看,谁的孩子被绑?”

“约翰和他妻子。”声音里带着颤抖。

我点点头:“你还可以用更简短的词来说这两个人吗?”

“约翰夫妇。”教室里自发地响起了掌声。

“很准确!他们想到了什么办法?”

“赎金变赏金。”

“最后的结果呢?”

“歹徒上当了。”

“很好,来,你试着连起来说一说。”

“约翰夫妇的孩子被绑架,他们想出了赎金变赏金的办法救孩子,最后歹徒上当了。”

孩子们齐声说:“对了。”

我转过身,拥抱这个可爱的男孩儿:“看,你完成得很好,要相信自己。”教室里陆续响起孩子和听课老师的掌声。

这节课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发现小男孩的眼睛里一直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他认真思考,积极举手,努力融入课堂。

反思:关注生成,唤起欲望

老实说,这堂唯一没有试讲过的公开课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甚至已经设想过很多次因为准备不足而导致失败的各种模样,没想到,当我放下自我,放下表演,真正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生成,注重启、读、练、支、结的时候,我却真的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时的课竟然变成了另外一副我一直期待的样子——真实自然、扎实平实朴实,但孩子是它的主人,它是如此地让我惊喜。

随着群文阅读教学研究和实践的逐步推进,我越来越清晰地体会到:语文教学是一个浸润的过程,只有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文字的滋养,他们才可能插上隐形的翅膀,在阅读的天空自由翱翔;只有从准备阶段开始就以生为本,了解学生的需要,上课时充分关注学生的回答和问题,老师才可能四两拨千斤;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课堂也才可能生动鲜活并卓有成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