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郭蕾
写作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选取材料、整理思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教学、训练活动。“使学生会写”是中小学写作的终极目标,但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目标。实际上,这个终极目标是由“认识世界”“整体思路”“锤炼语言”三个较为具体的目标组成的,而这三个目标又分别体现为许多个阶段目标,每个阶段目标又通过一次次的作文课来实现,一般来说,一次作文只能重点解决一个“小”目标,使学生能够“一课一得”。“一课一得”必须建立在“学生为本”的课堂上,教学要符合学生心理认知发展规律,教师帮助学生建立“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跳一跳,摘桃子。
《记叙文写作指导之选材》案例分析
一、课前播放3分钟视频引出记叙文的选材
什么叫选材?选材,就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使文章产生最好的效果。
二、以“那一次,我很感动”为题,教师出示10组选材
1.放学时,奶奶冒雨来学校接我回家;
2.生病时,妈妈半夜冒雨送我去医院;
3.冬天,我看到一个小女孩指着一片结冰的地面,对即将走过来的妈妈喊:“妈妈,你小心点,路上很滑”;
4.我的衣服破了,90岁的太婆为我穿针引线,缝补衣服;
5.晚上,妈妈看韩剧看得哭了;
6.放学后,我跟妈妈去菜场买菜,看到一位外地卖菜阿姨的女儿,在一堆蔬菜旁认真的写作业;
7.一个乞丐走到我面前,我给了他一块钱;
8.中日钓鱼岛起争端,很多中国人都力挺中国人民解放军;
9.那年汶川地震,大家都伸出了援助之手;
10.这次期中考试考差了,瘫痪多年的爷爷从床上爬起来给我讲题目到深夜。
三、由名言梳理出标准,再由标准对以上材料进行筛选
要知道在大理石上刻出人脸来,无非是把这块石头上不是脸的地方剔掉罢了。
——契诃夫
文贵真实始动人!
——刘勰《文心雕龙》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郁达夫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赵 翼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刘禹锡
总结:选材要准确扣题、真实典型、小事入笔、力求新颖。
四、课堂训练
请结合今天上课所掌握的选材要求,以“咱班有趣的事儿”为题写一个片段,100字左右。
五、小组交流,选出本小组最好的选材,课堂推荐交流
六、课堂小结
生活是万花筒,家庭、学校、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当你再次拿起笔来,希望你以准确的、真实的、小巧的、新颖的材料赋予它们以色彩和声音、灵魂和生命吧!
以上教学设计是我2014年12月在丹阳市初二语文大集备时上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我所教学的对象是丹阳一所乡镇初中的初二学生。在授课前,我了解到该班学生以民工子弟居多,整体语文能力一般,当地教师平时对写作教学的重视程度也一般。针对这种学情,联系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设计了以上教学设计。
写作教学,就是教学生把想说的话说好,达到倾吐、交流的目的。要把话说好,前提要有让学生有话说。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首先考虑的就是怎样才能让学生打开话匣子。这就需要在了解学生的生活积累、所思、所想、所虑、所求的基础上,形成让学生产生倾吐欲望的调动之策。根据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搭建支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理解框架,我设计了课前播放3分钟视频引出记叙文的选材这样的导入环节。我首先抓住学生喜欢看视频的心理,选择了一个小伙子在生活中做好事的片段视频,宣扬了“相信做好事,好事每天都在发生”。看完视频后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短短的3分钟视频却充满了正能量。学生能从视频中发现导演选择了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从学生的发现顺利过渡到本节课的内容——记叙文写作的选材。
写作教学的核心是教会学生表达的技巧,把话说好。因此,怎样使学生掌握表达的技巧,提高表达水平,就成了教师制定教学设计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据调查,很多学生在写作记叙文时,都为选材而苦恼。作文教学的第一步是教会学生如何捕捉自己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在预设教学目标时,教师要考虑,我们不必强求学生如作家般“深入生活”,只要能立体地观察、分析本属于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生活的某一角度,并循序渐进地表现他们即可。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通过名言学习选材技巧的环节。
学生动笔作文前,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需要教师的指导。当他们不知道些什么、为什么写的时候,教师的切实指导为学生提供了“支架”。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名言相当于给学生搭建的“支架”,为学生架设了知能转化的桥梁。学生独立探索名言中所蕴涵的选材技巧,根据选材技巧对教师所提供的素材进行筛选。名言针对选材的“准、真、小、新”四方面,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辨得出结论。这样的设计使学生避免了机械识记,被动接受。
写作是一种实践活动,写作能力的形成必须靠学生自己的实践。我设计了“请结合今天上课所掌握的选材要求,以‘咱班有趣的事儿为题写一个片段”的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这个环节的设计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命题切合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无论何层次的学生拿到这个题目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命题一旦和生活结合,作文就不会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
根据课堂现场写作的反馈,绝大部分同学能够有效达成本堂课的预设目标。这样的作文课,是真正让学生“一课一得”的课堂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可以有效促进初中作文教学,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将维果斯基的这个理论广泛运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