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紧扣小说三要素教《爱之链》

时间:2024-05-08

樊天昊

《爱之链》这篇课文教学,我们一般都会直接指向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展开。在学生概括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时,基本都能摘取课文相关信息来表述。这些表述,是他们的“情感初体验”,因受认知和能力的限制,他们往往思路不是那么清晰,重点也不是那么突出,甚至还会有见了芝麻掉了西瓜的那种以偏概全。这时候,帮助学生梳理信息,把话说周全、说简练,是我们培养学生素养的必由之路。

一、在提炼情节中锻炼筛选信息的能力

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PISA的阅读素养,于2009年完善为“为了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增长知识、发挥潜能并参与社会活动,而理解、使用、反思书面文本的能力和对书面阅读活动的参与度”。借助概括课文情节的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准确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尝试组织语言表达内心感悟中,实现从语言文字出发,在回归语言文字的阅读锻炼。教学中,我相机抓住学生发言里积极的信息,启发他们再思考,重新表达,在反复实践中练习语文能力。如一学生在介绍课文情节时是这样说的:“乔依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辆车停在路边,一位老妇人坐在车里,原来是她的车胎瘪了。乔依立即下车冒着寒冷帮助她换好了轮胎。老妇人见乔依这么努力,很是感动,想给他一些钱。可是乔依却婉言谢绝了,他让老妇人以后也多帮帮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后来,老妇人路过一家小餐馆,就停下来准备吃点饭。这时,一位怀孕八个多月的女店主了虽然很是疲惫,却很热情地接待了她。老妇人觉得她很需要帮助,就悄悄地留了一点钱给她……”

学生有这样比较细致的认知,当是得力于已有的阅读能力。我们不能粗暴地认为他拎不清重点,而应给予鼓励和指导:“你对关注到了课文的每一个细节,真了不起!现在,你能不能再围绕三个人物,把他们之间的故事说得简洁一点?老师给你们充分考虑的时间。”有了这样的氛围,学生的思维更主动更活跃了,他们很快总结出“乔依帮助一位老妇人修车却不肯要她的钱”“老妇人看到怀孕的女店主生活艰难就留下钱给她”“女店主安慰失业了的丈夫乔依”这三个关联事件。这源于学生而又高于学生的练习,既是尊重,也是顺承,易让学生乐于挑战,在具体语言实践中对概括的要求和方法有进一步真切的理解,其信息筛选能力也得到锻炼。

二、在认识人物中习得细节玩味的能力

文学作品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大多通过细节描写得以实现。教学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进行细节的捕捉和玩味,会让学生走出就文字读文字的乏味,兴趣盎然地主动探究、积极交流、主动吸纳。

《爱之链》这篇课文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当事人不知道,读者全知道”。让学生带着“老妇人不知道”“女店主不知道”“乔依不知道”“我全知道”的话题,再次与课文亲密接触,并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样的阅读实践,在学生看来,简直就是再好玩不过的游戏,他们会表现得兴味盎然甚至乐不可支。

当你听到“老妇人不知道乔依在失业后心情很糟的情况下还在免费热情帮她修车”“老妇人不知道乔伊冒着寒冷干活,手脚都蹭破了”“老妇人不知道的是乔依家里很穷,而且妻子已经怀孕8个多月了”“乔依的妻子不知道来吃饭的老妇人刚刚得到自己丈夫的帮助”“乔依的妻子不知道老妇人正在关注谁需要帮助”“乔依不知道老妇人资助了自己的妻子”“乔依不知道妻子在受到帮助后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这些准确反映文本信息的个人见解,你会欣慰于学生已经真正走进了文本,与文本、与作者动情地对着话。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里,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不给学生明确的压力和困囿,而是让他们在自主探索、自由发掘的阅读氛围中自我发现,是真正地让学于学生,释放他们的灵动思维,实现新课标提出的“自主阅读和探究性阅读”目标。

三、在品悟环境中迁移寓情于景的形式

我们读小说,关注的主要是曲折生动的情节,有血有肉、具体可感的人物,而对另一个要素——小说中特定的环境描写,往往不加留意和品味。因此,在日常学生习作中也鲜有通过环境描写烘托背景氛围、衬托人物形象的描写出现。读《爱之链》,带着学生对开头“破汽车、黄昏、寒风、雪花”这些景物的玩味,会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凄凉”的味道,理解环境描写不可低估的衬托作用。这时,再让他们联系乔依真心真意无偿修车的细节画面,想象身处逆境的他仍能热心助人且不收分文,学生们定会受到真切的情感熏陶,重新审视自身并接受为人处事当有的乐观心境。在这番回味之后,再让学生品味“破餐馆”对描写“女店主”形象的作用,既对刚学阅读方式做了巩固,又再次理解和接纳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如果你再做个有心人,让学生想象结尾乔依醒来后看到的景色,在练笔写话中再次实践一下环境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那将会在学生认知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积极发掘课文自身的特色,攫取个中语言训练点,精心设计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环节,可以让教师对课堂调控收放自如,学生的思绪自由飞扬,切切实实在文字中走几个来回,动态生成诸多精彩。这样的处理教材,运用教材,也是促成师生生生、文本、作者多维对话的有效体验。坚持下去,教师对教材整体把握能力也能得到不断提升,实现关注学生终生发展、提高语文素养的追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