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十分重视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使其掌握基础知识,还要使其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本文介绍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探讨了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还不够明确。一些学者认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在“培养语言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现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利用阅读熏陶基本素养”等方面发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带领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使其能够在情感上有所感悟,实现全面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更深入,打破“知识第一”的观念束缚,围绕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开展教学活动。
“感性阅读文本”注重“以文育人”,通过知识、意义的生成促进个体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升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这类文章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例如,文本《春天》用简洁的语言展示了春天的美,让学生在寻找春天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诗人的快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让学生了解了周恩来年轻时的抱负,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读书的目的,鼓励他们树立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崇高理想。
从宏观上看,阅读教学方法很多,如朗读、演讲和使用多媒体等。不同的阅读文本和目标决定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同一类型的阅读文本由于教学对象的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会有所差异。例如,如果是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应采用阅读和演讲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使阅读课堂更有趣味性,但演讲也不能太花哨,要防止学生分心。如果阅读主体是中高水平的学生,可以采用阅读指导的方法引导学生独立预习和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与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相比,阅读主体的复杂性使得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多样化。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渗透传统文化。例如,讲解《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介绍故事的背景,分析关键人物的形象,加深学生对诸葛亮的了解。教师还可带领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并推荐阅读《西游记》《红楼梦》和《水浒传》。教师需要进一步挖掘课本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更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掌握更多知识之余,提高文化素养。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其人文素养。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此为目标,带领学生解读文本。教材中的许多文章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因此,教师应该用好教材。如讲解古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时,分析“水光潋滟晴方好”这句话,理解“潋滟”这个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当湖水闪烁时,水中有什么。学生发散思维,畅所欲言,答案五花八门,充满想象力。例如他们觉得水里是有金子在闪烁,还有学生觉得是长着金色鳞片的鱼在翻腾……接下来,鼓励学生想象自己是伟大的诗人苏轼,在湖边和友人喝酒。除了看到湖面上金色的光,还会看见什么?有的学生说“会看到小鱼在水中欢快地游”,有的说“看到很多人在高兴地划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去体会诗中的环境,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重构,创造出更有意境的画面。
阅读教学还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其拥有清晰的逻辑和良好的思辨能力。例如,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写作思路等,对文章有整体的认识。好的文章通常都有好的行文结构,所以,准确地把握行文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写作能力。例如,讲《晏子使楚》时,教师可带领学生总结晏子和楚王的三次对话,让学生找出三次对话的异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学会梳理文章结构,总结出“三叠”这种写作技法,提升写作能力。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作者,进入文章的情境中,理清文章结构,掌握写作方法,锻炼其构思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
如今,核心素养备受关注,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梳理写作结构,激发其想象力,品味语言和文字的内涵,提高核心素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