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王娜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受到各方关注。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性的语言能力,而作文又是这几项语言能力的综合体现,所以必须重视作文教学。但是,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作文课堂沉闷枯燥,教学模式僵化,学生写出的作文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还有的学生写作文像记流水账。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引入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在语文考试中所占分值很大,大部分教師对作文教学十分重视。但教师对作文教学缺乏钻研,在教学方式、训练方法和教学流程的安排上都存在“误区”。
1.限定写作框架,限制学生思维
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教师一般围绕教材进行写作练习,给出明确的写作主题和写作框架,学生按部就班,根据框架写作。学生的写作思路被限制,写出来的作文内容僵化,思想不深刻,甚至有的学生写作文像在记“流水账”。并且,长期在特定的主题和框架下写作,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开发和锻炼,作文“同质化”现象严重。
2.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不到位
阅读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能否写出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作文。实际教学中,小学生虽然也阅读课外读物,但对课外读物内涵的挖掘和情感的解析不到位,仅停留在表面,不能理解并化用到作文中。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向学生推荐精品阅读资料,积累写作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所读书籍的内涵,引导其活学活用,让作文血肉丰满。
3.评价不够科学、有效
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作文能力。运用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写作情况进行全面评价,能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据此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作文教学中缺乏有效评价,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教师迫切需要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因材施教,提升学生作文水平。
二、将作文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阅读课外书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更倾向于利用教材教学,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想利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还需从多角度切入,打造“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1.精选阅读素材,“读写”结合
所选的课外阅读素材,要有明确定位,课外阅读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背书、识字,而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自主阅读,拓展其思维,强化其感知力。所选的课外阅读素材,要比教材上的内容更有吸引力,能打开学生认识“新世界”的大门,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语言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从“读书”转变为“爱书”。教师要精选阅读素材,为“读写结合”创造条件。教师选择阅读文本时,不要局限在经典名著上,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筛选内容,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如对于爱冒险的学生,可以向其推荐《不可思议的旅程》,对于“爱打架”的学生,可以向其推荐《打架的艺术》等。给不同学生推荐不同的阅读内容,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提升阅读效率。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推荐的阅读素材,写读后感,表达自己的看法。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能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2.创设多元情境,拓展学生思维
要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创设多元情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被固定的写作框架限制,且词汇量和想象力匮乏,导致作文内容缺乏创新,没有可读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精选课外阅读素材,创设个性化的教学场景,实现学生的个性写作。如选择《不可思议的旅程》作为阅读素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图片或者视频,向学生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曾去过哪些地方旅游,这样能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启发学生的思维。然后,让学生围绕选择的阅读素材,结合情境,发散思维,进行写作。这种创设多元情境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特点,能促使学生进行思维创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形成科学评价,做到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教学中,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问题十分突出。为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采用积极、正确的评价方式,不能以一篇作品为评价依据,要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写作素材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只有在不断积累中形成素材库,写作时才能有话可说。对学生阅读素材的积累情况从态度、行为等方面着手,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后,进行有针对性的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运用课外阅读助力写作,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提出可行性策略。让学生广泛阅读,拓展其思维,开阔其视野,使其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为小学作文教学助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